工程兵35年前建深圳 如今開驛站已接待600名戰友

工程兵35年前建深圳 如今開驛站已接待600名戰友

三十多年前,深圳春潮湧動,百業待興。基建工程兵楊衛國隨部隊來到這裡,他們的創業歷程和一座城市的迅速崛起,鍛造了一個火熱年代裡激情燃燒的歲月。楊衛國今年66歲,陝西戶縣人,早年曾是原中國人民解放軍基建工程兵冶金三支隊某連連長,1983年3月2日隨部隊來深圳,參與拓荒建設。“海灘八百米,中心是荒山”說的就是當時的深圳。這裡沒有高樓大廈、沒有車水馬龍,是廣東省最落後的地區之一。(騰訊大粵網《共鳴》欄目)

工程兵35年前建深圳 如今開驛站已接待600名戰友

老楊回憶起深圳給他的第一印象:幾條鐵軌從南碼頭倉庫到北貨站孤零零地延伸著,除了乘坐的火車和滿地的工程兵外,滿目荒涼,人煙稀少。稀稀落落的村莊散落在山腳河邊,道路凹凸不平,坑坑窪窪。老楊說,“我一下火車,看到滿山的荒草荊棘,就知道要吃苦頭咯。”他們來深圳的第一件事就是搭建竹棚設營地,把長滿草的山地開墾成可以生活的軍營,營地當時沒有飲用水,還要自己挖井打水。在那個拓荒的年代,一切都是從零開始。

工程兵35年前建深圳 如今開驛站已接待600名戰友

剛到深圳的那段艱辛的生活經歷,讓老楊和戰友們至今難以忘懷。當時供應緊張,糧食不夠,很多部隊一連幾天都吃不上一頓飽飯,經常有人餓暈在工地上。除此之外,老楊和大部分戰友都是北方人,難以適應南方潮溼悶熱的氣候。差不多每個人身上、腳上都長了溼瘡,一上工地擦破後,便疼痛難忍,十天半個月都不見好。

工程兵35年前建深圳 如今開驛站已接待600名戰友

1983年9月9日,一場十二級颱風挾著暴雨,肆虐了24小時之久,戰士們剛搭起來的竹棚連同被蓋、鍋盆、碗筷全被捲上了天,這對基建工程兵來說簡直是一場災難。老楊回憶道,“竹棚都只剩下骨架子,我們沒有地方躲雨,衣服也全溼了,站在外頭過了一晚上。”暴雨後,他們才陸陸續續重新搭建竹棚入住。

工程兵35年前建深圳 如今開驛站已接待600名戰友

颱風剛過去一星期,基建工程兵集體轉業深圳的宣佈大會就召開了,老楊所在的團被改為深圳市第二建築工程公司。轉業後,他們接手了位於紅嶺中路的政法大樓的建設任務。從工程開始的第一天起,老楊就把自己“釘”在了工地上,從原材料的採購、耗用,到施工中的技術難關破解,他都參與其中,“那時候年輕,一聽到攪拌機發出的聲音,就覺得自己渾身充滿幹勁,一點也不累了。”隨著一個又一個建築工程的完工,深圳也迎來了飛速發展時期。

工程兵35年前建深圳 如今開驛站已接待600名戰友

“當年來深圳,搞工程都是人工,現在全變機械化了;以前20層高的電子大廈是特區第一高樓,現在超過40層的建築數不過來;以前就深圳水庫一個公園,現在四處都有美麗的風景……”談起深圳這些年來的發展,老楊感慨萬千。

工程兵35年前建深圳 如今開驛站已接待600名戰友

工程兵35年前建深圳 如今開驛站已接待600名戰友

為了讓入住的戰友回憶起當年的青春記憶,驛站的牆上掛滿了當時建設深圳的老照片。休息室裡有幾個床位供來訪者住宿,床上用品都是按照部隊風格設計的,白色的床單、豆腐塊被子、齊齊整整的軍服軍帽。五年來,老楊和老伴,在這裡接待了來自全國各地的600多名老兵。

工程兵35年前建深圳 如今開驛站已接待600名戰友

“只要有人來,老連長每次都開車接送戰友,到驛站後安排好他們的吃住。”驛站副站長丁明金說,這些年老楊堅持自己出資招待老戰友,不僅這套房的房租搭進去,連退休工資也用上了,每年開銷都要好幾萬。為了方便來訪老兵出行,老楊還特地辦了幾張交通卡放在房間供他們使用。

工程兵35年前建深圳 如今開驛站已接待600名戰友

現在,隨著老兵驛站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來的老兵也漸漸多了,相互之間聯繫也多了,不僅是楊衛國當年部隊的戰友,其他部隊的老兵也都聞訊而來,老倆口和義工們一樣高高興興地接待,老兵驛站已經成為他們在深圳的家。

工程兵35年前建深圳 如今開驛站已接待600名戰友

當年這批只有二十來歲的毛頭小夥子,把自己最美好的年華奉獻給了深圳,他們用辛勤的汗水修建了數不清的高樓、道路、橋樑,親眼目睹了深圳從一個只有三萬多人的邊陲小鎮發展成為擁有上千萬人口的國際化大都市。他們都是普通人,沒有驚天動地的業績,沒有淵博如海的知識,卻實實在在地在深圳歷史開篇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