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耐克離開中國背後:中國製造不再廉價

阿迪、耐克離開中國背後:中國製造不再廉價

美媒稱,耐克和阿迪達斯正把更多亞洲製造業務從中國遷往越南,從而延續著近來出現的一種新趨勢:越來越多企業因更高成本離開中國。阿迪報告稱,去年該公司44%的鞋類產品是在越南生產的,同比上升13%。同期,耐克鞋的“中國製造”比例已從32%驟降至19%。

多年來,中國一直是全球製造業基石,但如今在製鞋產業似乎已獲得一種新的身份:具有豐富經驗並因此比競爭對手擁有更多技能打造更高端產品的國度。例如,近來巴黎世家、普拉達、博柏利等奢侈品牌,都已在華開展生產業務,並宣佈中國“具備生產更優雅別緻鞋類產品的非凡技能。”在這些高端品牌眼中,中國不再是隻能從事大規模生產的低成本製造大國。

長期以來,“中國製造”一直是數量而非品質、低價而非高端產品的代名詞。但這種狀況已經開始改變。來自歐洲商情市場調研公司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製造業工人平均時薪上漲至3.6美元,較2011年增幅達64%,是印度工人平均時薪的5倍多,也超過了南非和葡萄牙。

這種改善也正令中國付出一些代價:吸引一些品牌紛至沓來的驅動力,正在促使一些企業遷往中國的鄰國。有報道稱,如今全球運動鞋的版圖已不同於以往,且這種狀況或許不太可能很快改變。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016年稱當時企業考慮生產率時,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僅比美國低4%。此外,中國的工資正以比生產率提高更快的速度增長,人民幣也在逐漸升值,“一言以蔽之:中國製造業已不再是必定節省成本的萬能途徑。”

兩年後,CNN的推測基本成為現實。耐克和阿迪是全球鞋業和服裝市場的巨頭,往往是同行追隨的領軍者。加上阿瑪尼和博柏利等高大上的奢侈品牌正以使用中國製造業為豪並將其當成優質象徵之一,如今把中國視為以低價生產可靠產品並實現利潤最大化的日子,或將很快一去不返。

目前,中國企業的經營模式從過去的“代工”轉向“自主品牌”,並且不再是“廉價品牌”。越來越多的國內製造業企業,已經具備了不遜色於海外同行的廠房和生產線,但是缺乏可以駕馭這些生產線的高級技工,並且在產品研發力量和營銷渠道構建上,依然需要發力。當然,有關方面也應當給予製造業企業更多支持,例如稅費減免、用地保證等,讓製造業企業將資金更多用於自身轉型升級。

中國製造的升級不僅體現在簡單的穿衣住行上,在核心技術領域也效果顯著。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製造業發展迅速,但多年來仍受困於“大而不強”。如今,“中國製造”已在全球遍地開花,逐漸實現向“中國創造”的升級。例如我國國產大型客機C919在上海的首飛驚豔世界,目前已擁有20多家國內外用戶;中國中車承建多國鐵路,連接多個國家成為當地標準。

“中國製造”在走出去的道路上不斷前進,在企業自身努力提升的同時,國家應繼續加強對製造業科技創新和轉型支持的支持,從而使其更好地走出國門,影響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