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谚语:“看了玉匣记,厕所都不敢去”是什么意思?

乡土陇原


看了《玉匣记》,厕所都不敢去……,是一句很古老的俗语,现在的年轻人许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玉匣记》是一部很古老的算卦类的书籍,它可以说是包括了生活中许多的禁忌,什么时候可以干什么,什么时候要注意什么,不管是真是假,在那个一切都以书本为准的年代可以说它还是很有市场的,尤其是那些只懂了一点皮毛又喜欢卖弄的人不断地渲染,鼓吹,更是让这本书里的一些话成为许多人信奉的经典……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许多人都对“书上说的”深信不疑,特别是像《玉匣记》《麻衣相》《推背图》……之类的传世算卦方面专业的书更是许多人的重要参考,所谓“看过《麻衣相》,啥人也敢望……”“读透《奇门盾》,来人不用问!…”“懂了《推背图》,朝廷拿俸禄……”

可是,如今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大不一样,我们也就不会拘泥于这些所谓的推算,警示……

况且,除了极少数的“专业人士”,像《玉匣记》这样的书籍也很少有人在看,更没有几人人会依据它的教条行事了……


荷声茹梦

农村谚语:“看了玉匣记,厕所不敢去”是什么意思?


花开陇上

《玉匣记》是一部历史上广为流传的民间生产生活择吉、占卜书籍。玉匣记书里忌讳很多且很复杂,据说著书人姓许名逊,字敬之,南昌(今属江西)人,是东晋的著名道士,净明道祖师。博通经史,明天文、地理、历律、五行谶纬之书,尤好神仙修炼之术。拜著名道士吴猛为师,学道七年,尽得真传。晋太康元年(280)举孝廉,又被任命为旌阳令,故后人称他为“许旌阳”。治政廉洁清简,惠及一方;又长于医术,救人无数。百姓感激其德化,立生祠供奉他的画像。后来见晋室将乱,弃官东归,遨游江湖,寻求至道,并留下了他镇蛟龙为民除害的传说。著有《太上灵宝净明飞仙度人经》、《灵剑子》、《石函记》等。



《中国古代命书经典:增补万全玉匣记(最新编注白话全译)》的持续热卖也与其来自扶乩有关。这也是说他以神仙的身份写书的原因之一。所谓扶乩,扶指扶架子,乩指占卜疑问。术士制成丁字形木架,其直端顶部悬锥下垂。木架放在沙盘上,由两人各以食指分扶横木两端,依法请神,木架的下垂部分即在沙上画成文字,作为神的启示,或与人唱和,或示人吉凶,或与人处方。一本在扶乩过程中由乩笔写出的书,这本身就足以引起人们的崇信与好奇了。看了玉匣记厕所不敢去的意思是玉匣记里忌讳太多了,书里要求无论干什么事都要择吉日,看时辰,讲究特别多,稍有不慎就会给自己带来厄运,古人特迷信的,认为看了玉匣记后,吓得上厕所都要看时辰占凶吉,不敢随意解手了。

乡土陇原老农民讲乡村事儿,欢迎大家关注评论!


乡土陇原

你好,我是庆字辈儿。

《玉匣记》这本书记载的就是各类占卜之术,中国人办事总想图个吉利,从政、经商、求学、出行、婚丧嫁娶、略猎打鱼都想找个黄道吉日,这本书正好迎合了国人"贵中求和,近利远害"的心理,所以在当年是非常火的。

这本书分为民俗吉凶日篇和杂占篇,几乎把日常生活中能遇到的事情都写进去了,干什么都要看一眼书上对这个的记载是不是合适,有没有什么忌讳的。

比如里面有小儿剃头吉日、小儿断乳吉日、女子穿耳吉日、女子缠足吉日,越看这本书越觉得该注意的事情、要忌讳的事情多,剃头都要挑个吉利日子,那你说上厕所是不是也得注意一下?

所以才有了“看了玉匣记,厕所都不敢去”这个梗。


庆字辈儿

过去农村人万事都想选个黄道吉日,图个吉利,出门看日子,回家看日子,建宅看日子,搬家看日子,结婚看日子,连理个发也要看日子。人们的趋利避害心理给那些占卜算卦的带来了生意。

《玉匣记》就是一本关于占卜之术的书籍,玉匣记罗列了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占卜之术,从生到死,从出行到做生意,从耕地到做梦,无所不占,无所不卜。正因为的《玉匣记》大百科式的包罗万象,所以成了古人的居家必备之书。

那些过于讲究的人,迂腐的按照《玉匣记》来做事,甚至连上厕所都要算一下凶吉,生怕犯了什么忌讳,冲撞了哪个仙,哪个神。

农村谚语“看了玉匣记,厕所都不敢去”就是对那种凡是都要断凶吉的老封建的一种讽刺,过于迷信以至于连厕所都不敢上了,岂不是让人笑掉大牙。

大乡,民俗文化爱好者,用不一样的角度解读农村,欢迎大家评论、关注!

大乡

农村谚语:“看了玉匣记,厕所都不敢去”是什么意思?

与其说是农村谚语,不如说“看了玉匣记,厕所都不敢去”是一个梗。《玉匣记》也叫《万全玉匣记》是各类占卜之术的集合,是通书,用今天的话来说是占卜百科全书,更像是一部占卜的字典。

1、《玉匣记》是一部占卜的百科全书,包罗万象,连上厕所都有占卜一说。“看了玉匣记,厕所都不敢去”

《玉匣记》一书,相传为东晋道士许真人所著。此书一经问世,就倍受欢迎,成为家家必备的床头书,因为此书迎合了中国人的“贵中求和,近利远害”的心理。

《玉匣记》受众广泛,农民的受众更多,现在在农村还有婚嫁丧娶的等红白大事,都要看挑日子看时辰。《玉匣记》更像是古代占卜的百科全书,包罗万象,甚至连上厕所都有占卜,深怕触犯哪路大神。

看着上图的《玉匣记》目录就够眼晕的。《玉匣记》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包含民俗吉凶日篇,杂占篇和感想。其中民俗吉凶日篇,又包含吉凶的年月和时辰,及方位的吉凶等等。

2、现在农村也比较常用日历,通书等类似《玉匣记》的占卜来选定大小喜事的日子和时辰。农村大小喜事还是会占卜看吉凶看时辰,上厕所等小事就不再讲究。

在有些农村婚丧嫁娶等重大红白喜事还是会看类似《玉匣记》的新型占卜通书来选定日子。特别是丧事更讲究,不但日子要选定,连出殡的时辰也很有讲究,老人说耽误或错过了时辰,对逝者对在世亲朋好友不利。农村红白喜事还是比较讲究,但对于上厕所等小事不再讲究。

结语:《玉匣记》因其是占卜类的百科全书,包罗万象,甚至包含了上厕所的占卜。但在今天看来,“看了玉匣记,厕所都不敢去”更像是个梗,一个笑料。现在的人们思想更开放,对于封建迂腐的一面,事事占卜,觉得可笑。但《玉匣记》的思想在农村还是传承一部分至今,现在农村的红白喜事还是会挑日子挑时辰,但其他的占卜却很少传承下来。


昕瑞生态

这句话说得就是古人的迂腐和愚昧,对自然和皇权的绝对信赖。短短的几个字,概括出古代贵人对自身生命的珍视和对教条文化的一种崇拜。而在农村,其实很多谚语都是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表示对生活和社会的一种态度。那么“看了玉匣记,厕所都不敢去”是什么意思呢? 想要了解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只要弄懂什么是“玉匣记”就都清楚了。


《玉匣记》是一本书一本有关阴阳五行的书籍,古代只要是家庭条件比较富裕的家庭,都会选择读上一本《玉匣记》。而这本书其实就是古代皇权至上的思想体现,书中记载着各种灵异和迷信的传说,不管是做什么事情,人们总是会从《玉匣记》中寻找答案。从生活上的衣食住行到建筑学上的风水八卦,再到与人交往的礼仪,甚至是红白喜事中的忌讳,都会从这本书中寻找答案。

他们生怕自己的家族地位不保,防止因为某事而触犯了天神和皇权,无论做什么都会选择从书中寻找答案。一般每天花费时间最多的就是占卜,不管是吃饭睡觉,还是一天的劳作都会占卜后再行定夺。甚至有些比较惜命的人,他们可能觉得自己最近的运气不好,经常会选择在上厕所的时候也要占卜。以求避过这段时间的晦气事,让自己的运气更好,财宝更多。



到最后这本书甚至在民间也开始流传起来,大家就连农事耕作都会选择看上《玉匣记》,而农业的发展自然受到很大的影响。 所以说今天的我们,一定要坚信科技创造未来,知识改变命运这样的理念。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呢?


农业补贴

《红楼梦》里就曾提及《玉匣记》。

凤姐的女儿巧姐在大观园逛了一圈后,回来就发烧不舒服了。跟刘姥姥稍微说道说道,农村来的刘姥姥就说了:“给他瞧瞧崇书本子,仔细撞客了罢”(看见不干净东西的意思),一语提醒凤姐。便叫书童彩明拿《玉匣记》来读。

彩明翻了一回念道:“八月二十五日,病者在东南方得遇花神。用五色纸钱四十张,向东南方四十步送之,大吉。”凤姐儿笑道:“果然不错,园子里头可不是花神!只怕老太太也是遇见了。”一面命人请两分纸钱来,着两个人来,一个与贾母送祟,一个与大姐儿送祟。果见大姐儿安稳睡了。

可见,《玉匣记》是一本推算,占卜的书籍,类似唐朝占卜大咖袁天罡著作《推背图》,与《麻衣神相》有同等地位,俗语还说:看了《麻衣相》,谁人都敢望,看了《玉匣记》,厕所不敢去。



也就是说《麻衣神相》教人看相,看过的大多对人的五官面相有兴趣,故而看到什么人都有研究的兴趣。而《玉匣记》大多记载、推算各个方位、时辰会有什么神啊怪啊出现,导致看过的人都会疑神疑鬼,觉得到哪都不干净,心中有鬼便忐忑不安,稍微动身都怕招惹什么神,故而连厕所都不敢去。

所以这俗语表达了《玉匣记》在民俗中的重要地位。


微影窥人生

谚语:看了玉匣记,厕所都不敢去,只因书中忌讳太多,看过后给人一种:处处留神,步步操心的感觉。还有的谚语:“看了奇门遁,来人不要问,看了麻衣相,就敢把人量”。也带一种神秘感,而其它的谚语如:看了西游记,说话如放屁,看了红楼梦,小心把命送。只为趣谈。


夏语天2

欢迎点击右上角的“关注”,小时候我很胆小,记得8岁左右看过一次86版的《聊斋》,对于里面的画面至今记忆犹新,这成了我童年里挥之不去的阴影,随着长大了,也好了很多。比聊斋更让人恐怖的却是玉匣记,农村有句谚语叫:看了玉匣记,厕所都不敢去。

玉匣记是一本书,是一本占卜的奇书。说它恐怖的原因并不是因为鬼怪离奇的事,而是它里面记载的占卜之术五花八门,罗列了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大到建房娶媳妇,生孩子,总之就是婚丧嫁娶。小到去拉屎撒尿出个大门都要翻开看看里面有没有指导性的意见。

不过这些也正迎合了人们的普遍心理,图个吉利,求个平安。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以前人们生活简单,也没有车水马龙,老婆孩子热炕头是最完美的生活了。玉匣记就成了床头家家必备的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