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31和歼20,哪个更适合做舰载机,有什么优势?

银杏智库

中国海军面对的最大威胁无疑是民主灯塔那一票航母战斗群和上面的F-35,F/A-18EF。美国人之所以会采取F-35+F/A-18EF的配置,是因为五代机弹仓空间有限,大型弹药必须得外挂,不如让四代机挂。既然如此,中国海军舰载航空兵也可能会采取五代机+四代机的配置。但是无论如何,这款隐身舰载机都是对标F-35的。

关于FC-31和F-35孰强孰弱各路大神都有分析过,对此不过多赘述,但是无论FC-31能否胜过F-35。至少我们知道作为重型机的J-20是一定胜过F-35的。而J-20的弹仓能装下PL-15这种超远程空空弹,装下空射鹰击-82也不是大问题,也就是说舰载型J-20甚至可以完全取代舰载四代机。既然如此,从战斗力预设的角度看,J-20肯定比F-35好,那么肯定是优先考虑J-20上舰。至于说J-20尺寸太大不方便上舰的,现役四代机J-15的体形比J-20还大呢,不也一样是舰载机吗?

J-16的长度与J-15基本相等,都比J-20更长更宽

J-20作为重型机,它的作战半径远远高于FC-31,这意味着远海作战时装备J-20舰载机的航母战斗群可以在更远的距离上放飞飞机,发起攻击,这样航母战斗群本身就可以处于一个相对安全的位置,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

而FC-31呢?弹仓内置4枚空空弹,无法内置任何目前已有的反舰导弹。之前中航工业大言不惭的在对外宣传口径中宣称“17.5吨标准起飞重量下内油作战半径1250km”,而在最近一次航展上的宣传口径则变为了“满内油4枚中距弹作战半径700km”。而F-35在外挂反舰导弹执行任务时的重载作战半径也有700km。

FC-31只比J-20短3米,比F-35要长将近2米,考虑到航母的实际摆放空间利用率,FC-31根本不会比J-20多装多少,能有20%的数量优势都很难。

关于航母战斗群交战时舰载机作战半径的重要性自然不必多说,但是很明显,对于开始走向深蓝的中国海军而言,考虑的绝不仅仅是什么3个航母战斗群对中型国家取得优势之类的。面对潜在假想敌美国海军,必须尽可能取得优势。


贞观防务

图注:歼20

目前,中国唯一的航母舰载机是歼-15,歼-15战机是以国产歼-11战机为基础研发改进而来,属于第四代战斗机的改进型。未来,随着中国越来越多航母的入役,随着各国第五代隐身舰载机的应用,中国也将需要更先进的航母舰载机入役,以应对未来复杂的局势。在中国目前的战机中,大家公认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代隐身舰载机的战斗机有两种:歼31和歼20。

认为歼31适合作为舰载机,主要是从技术角度和现实角度分析的。首先,歼31重量轻,适合上舰。歼31为中型战机,最大起飞重量为28吨,和美国的F35差不多,相比于歼20轻了9吨左右,其在航母上无论是起飞还是着舰,都占有具大优势,对航母的性能要求不高。而歼20由于本身自重过大,必须用弹射器才能起飞,着舰也相当困难,对航母的吨位、尺寸、性能要求过高。

其次,歼31尺寸小,载机多。其机长17.3米,翼展11.5米,高4.8米,相应的,在航母上所占的空间就比较小,便于航母搭载更多数量的歼31战机,形成数量规模上的优势。

最后,歼31体积小,重量轻,在技术环节上有更多的操作空间,更容易改造成航母舰载机,也适合中国对下一阶段航母舰载机的作战需求。

而认为歼20适合作为舰载机,则是从未来舰载机的发展趋势出发的。首先,歼20性能更先进。相比于歼31,歼20航程大,载弹量大,航电雷达系统优异,总体性能比较先进,更能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

其次,重型舰载机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航母本身空间有限,限制了其出动和回收舰载机的数量和规模。在一定时间内,航母能支援舰载机出动的能力相当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尽量提高舰载机的单机作战能力,比单纯增加舰载机数量更具优势。因此,歼20比歼31更适合成为中国下一代舰载机。

因此,若从长远角度考量的话,歼20更适合作为我国未来的舰载机;但若从现实和短期角度出发,歼31则更具优势。当然,未来具体情况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兵工科技



关于四代隐身战机上舰的问题,从F-22战机服役那一刻就已经是业内专家长期热议的话题之一。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四代隐身战机的国家已不在少数,除了中国是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服役四代战机的国家。此外,还有俄罗斯、伊朗、韩国等都早已立项研发自己的四代战机,而欲求购四代战机的国家也已经超过30个。



谈到这里,先不提四代机能否上舰的问题,在世界范围内,能研发并列装/服役的国家也只有中、美、俄三国。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四代隐身战机上舰对于任何一个军事强国都是异常艰难的!



据业内人士称,歼-20和歼-31(FC-31)战机在最初设计之时并没有把上舰列入重点要攻克的目标之一,接下来笔者就剖析一下歼-20和歼-31战机的特点,进而比对出谁更适合上舰的问题!

歼-20

歼-20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款采用鸭式布局的战机,某种程度上借鉴了歼-10战机的设计理念,那就是采用中国独创的鸭式布局+大三角翼,从而抵消了航空发动机动力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实现战机的超音速巡航。



这是个相对根本性的问题,因为从鸭式布局的理念被提出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截止目前,只有中国融合创新了这一布局理念,可以说中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已经把这个领域做到了极致。

由于鸭式布局+大三角翼是十分不适合魔改,如果想要实现歼-20上舰,其难度不亚于研发一款新的四代隐身战机。但歼-20战机如果能被深度魔改的话,其上舰的可能性还是要比歼-31战机高出许多。

歼-31

歼-31是中国继歼-20之后研发的第二款中型双发四代隐身战机,歼-31的气动布局与歼-20有着本质的不同,其采用是非常经典的常规气动布局。

由于歼-31战机属于中型战机,加上航空发动机又不是中国的强项,歼-31就直接采用了双发动力设计。



就在上月,国内媒体报道了歼-31战机的第二架原型机疑似换装了国产WS-13系列发动机,较上一代装配的发动机有很大的提升,虽然发动机的性能参数不详,但是,业内专家却给出了很高的评价,令国人振奋!



目前,歼-31较歼-20上舰的优势也很凸显:

第一、重塑设计较简便,参照以往的案例来看,不存在太大的技术难题;

第二、航发技术的突破为歼-31带来了新的上舰生机;

第三,歼-31战机的尺寸更适合弹射直通甲板,较歼-20而言,其机身尺寸更适合上舰。



综上所述,如果能深度魔改歼-20,并将其机身尺寸成功缩小的话,势必会比歼-31战机更适合对抗来自于太平洋对岸的军事压力;如果重塑歼-31就必须攻克航发,如果机身设计的重塑能够与新型航发完美结合,也依然可以达到缩小版歼-20的作战效能。


墨墨观察

谢友相邀,个人更支持歼31上舰。歼31、歼20同为我国最新研制的第四代战机:歼20为单座双发重型战机,已开始小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歼31为单座双发中型战斗机,尚在研制中。

网上有很多人支持歼20上舰,其观点无非有这么几个:已装备部队,技术上相对成熟些;歼20的载弹量更大,航程更远,战斗力更强;歼20性能更先进,对F35更有优势;还有什么鸭翼在大迎角状态下的优势,利于上舰……这些人忽视了一个问题:搭载何种舰载机,取决于航母在我海军战略中的定位——舰载机是航母的武器,什么样的作战任务决定了使用什么样的武器,而不是谁性能更强谁就上舰。



歼-31验证原型机三视图

举个例子说,歼20性能要较歼10/歼11性能强的太多,但是歼20服役却不会完全取代歼10/歼11系列:一方面是经济上难以实现,另一方面歼10/歼11有自己的作战任务。选择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至于有人说的用歼20碾压F35,这是典型的冷战思维模式:你有厉害的,我就弄个比你还强的。美国瓦解前苏联的策略,用在俄罗斯身上已不见效,美国巴不得中国也中计:竟然真有人不辩是非,愣往枪口上撞,还批评支持歼31上舰的人是别有用心!哈哈,可笑。



歼-31在珠海航展飞行表演

我海军的发展战略是什么?建立一支攻防兼备型的海军。在这个大战略已定的情况下,航母的作战任务是什么?支持歼20上舰的人来解释解释。歼20能够胜任航母的作战任务,歼31是否也能胜任?如果歼31能胜任,那还有什么必要非得用歼20?

还有人拿歼31的性能去与F35进行比较,歼31还在研制之中,还未定型,哪来的性能参数?沈飞对外宣传时的数据,能做得了准?原FC31战机,用的是俄罗斯的发动机,谁能告诉我:歼31用什么发动机?拿个证据出来。发动机都定不了是什么,那四代机的:超机动性、超音速巡航,这两个关键性的指标还怎么比?连基本的东西都没有,凭什么就断定歼31不如F35?再说隐身性,歼20的部分技术同样会在歼31上应用,沈飞、成飞同属中航,别和我提什么竞争。央视报道过:歼16部分应用了四代机技术。歼16属重型战机,与歼20相同,这四代机技术最成熟的就是成飞。



2.0版歼-31试飞图片

歼20在我军中的定位就是“踹门用的”,属于什么样性质的装备,就不用提了。至于歼20改装成舰载机,像很多人说的:折叠个机翼、加固下起落架、安个尾钩……要是这样的话,应该请他们去设计舰载机!

我支持歼31上舰,只因支持海军的发展战略:歼31能够完成海军的作战任务。至于歼31的性能,沈飞原来参加航展的宣传册,没什么用了。歼31只有定型之时,才能公布一些基本性能、数据。现在说什么都是猜测,根本就当不得真。没有定型,一切皆有可能!!



歼-31战斗机

期待,沈飞带给我们一款真正的歼31。


儒道之主

我认为歼-31还是合适的,非常合适做舰载机。大凡讨论问题,总得有个大范围,实现起来才是可期的,不然的话,定性过死,或一味贪大求全,或轻轻一棍儿把一款飞机打死,或情绪不冷静跳起来脚来就骂,总是不好吧?歼-31虽小些,但也不是一无是处。“鹘鹰”起飞日,个人就非常喜欢,怎么着吧?试枚举如下理由,请大家做个商量,也请给歼-31一点机会,好不啦?

第一,歼-31是沈飞自筹资金研制出的争气机。自懂得我们需要下一代舰载机,吃透了歼-15设计,它非常适合上舰的,这个叫有经验。设计出的歼-31隐身能力也不差呀,而且是双发,安全性自有提高。歼-20是我国空军当家主力花旦,率先装备,今后改进任务相当之重,不是不好,上舰显得大了些,如果再缩小,不疑于专门研制一款新型战斗机,所以这个吃不消。照我说,如果成飞有的是力气,可以在五代上多进行技术探索嘛。

二,比之F-35性能并不差。一航的老总林左鸣就说了嘛,我们这个还可以,就是奔它而去的,如果换装了国发,自然性能当有提升,无论隐身、航程,自有优势。我们看到2.0版的歼-31九项改进,技术渐趋成熟,再去新设计一款,费时费力,也不一定就见得要比歼-31好吧?

最后,也请给沈飞一点机会。这些年沈飞仅在歼-11身上打转转,技术资源占尽了,如果不给它投资,未来技术攀升难度也大,仅靠成飞是不成的。国家注资有侧重,现在成飞研制出了歼-20,沈飞在四代机身上也需更多投入,现在自搞的项目,恰恰需要一点阳光。


魂舞大漠

j31的出生

31第一架试验机根本不是舰载机,更像的路基飞机跟j20一样,且没有军方注资,所以实力完全为0了。所以j31一开始走的是外贸机或者高低搭配(又有许多人指出不存在高低搭配这么一说,f22和f35高低搭配本身就是个假命题),所以舰载机这一说法我感觉真是无奈啊。个人感觉在中国文章里面起初武器多为可能,最后跑题了变为绝对是了。这点才是这板块最可笑的之处。

j31战斗


j31上舰的支持点

j31上舰最主要的一支持观点就是中型舰载机潮流,然而已经被很多人卷了,关于这样的文章我总结一下:j31是沈飞的,然后沈飞人出了一篇中型机潮流,最后许多作者就写j31绝对上舰了。是不是很可笑

说j31可以上舰的文章一大堆问题在下面等着了,而j20上舰文章却没有太多可以反驳的地方,我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j31其次观点就是价格问题了。j31咱们都知道起初进入咱们视野不是因为中型机潮流,而是作为中型机的价格,价格便宜,而且还让人感觉j31很厉害完全追着f35去的。那么问题来了,价格差在性能上面到底体现在哪里,看个大文章写j31和f35做对比感觉把美国写的跟傻子一样,你看看我们中国多便宜还能干你的f35,你f35那么贵有p用啊?文章大体是这样,最暴露的就是这样文章的评论区了。。。然而美国真是傻子吗?咱们应该好好思考。

j31与f35

刚才说到指标上面,想有个好指标就应该有好的技术,如果咱们真的想追f35就要有美国人那样的技术才能造追f35的战斗机,然而咱们并没有,现在说的好咱们双中推去追人家单大推,可是咱们中推还在图纸上面呢!没有任何迹象表面已经有实物出来,许多文章更是以突破这样词眼去写中推,聪明人都能看出来根本没有出来,几年前就一直在吹ws15出来了出来,w15一直再试不假,但是根本没有出来。然而咱们连中推都没有出来,那些垃圾文章还能看吗?现在美国又说了要给f35换新发动机了,好么咱们中推不要发展了,直接改大推吧,那么j20上不就好了? 再有双推和单推问题上面更多的是技术问题,技术不过关的双推,美国内样的可以用单推。然而失事率都一样。。。差不了多少。



航母的战斗力真的是舰载机数量优势占比大吗?

许多文章对此已经指出错误的地方了,航母要起降飞机,只有飞机起飞了那么才有战斗力可言,舱内的飞机没有战斗力可言,那么既然是看起飞就是航母弹射来决定了,咱们都知道航母不可能把所有的飞机都弹射出来,在收回的时候不可能一口气全部收回,这就决定了我舰载机要有质的优点而不是数量优点。再有我们不妨看出每个厉害国家航母上面舰载机几乎都上过重型舰载机,在冷战期间美国苏联由衷的喜欢重型机,为什么?因为对手很强大啊,那么为什么又换成中型机了?因为苏联解体了,不需要重型机了,那么现在来看看咱们航母周围,没错一个美国,那么咱们还需要中型机?那么战斗力很显然不能对美国构成有力的威胁啊。

j20舰载模型


j20真的不适合上舰吗?

j20可以上舰和上不了舰成为支持j20和支持j31的维护的点。那么现在j20真的上不了舰吗?答案是对的,但j20真的上不了舰吗?答案绝对是否定的。路基改舰载机历史上面是有的,鸭翼在舰载机上面是有着天生优势,何况j20这样的飞控系统呢?再有海军蛋糕并没有被谁拿走,所以海军足可以重新要一款自己喜欢的舰载机,在j20基础上面设计一款舰载机也不是不可以啊。

j20不能当舰载机几个点:

第一,防护措施,j20作为路基飞机没有好的防护,不适合海上环境,我只想说j31为什么突然就行了?

第二,太重,对于这点都是基于滑跃起飞,也就是第2艘航母,避而不谈弹射起飞。如果弹射起飞,这个就不成问题了吧?而且咱们国家电磁弹射很先进啊。

第三,数量问题,数量咱们已经谈到了,不谈起降回收只谈单纯数量的都是耍流氓。

第四,太过于优秀,我的天,你们别还不信,还真有这样的,说美国航母的保护范围已经够用了,我当时就惊讶了,只能说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


总结

现在的j31和j20都不适合上舰,但是都有改成舰载机的潜能,因为蛋糕还没有分出,最重要的是要一种适合我国现在情况的舰载机,咱们现在航母比美国来说非常少,少的可怜,滑跃起飞的航母几乎不能跟美国航母对抗,所以我们要在质的方面超越美国,如果仅仅是持平那么我们可以说是落后。如果不是j20,那么也要是一款重型机隐身机,让敌人航母根本够不到我们。(中国没有几个方面与美国持平的,不要把美国想的太傻,把中国想太强)

帅气的中国航母


WHLL涵

歼31和歼20,哪个更适合做舰载机?歼31比起F35,孰优孰劣? (名字就是个代号,本文就用歼31了,不用争论)

第一,歼20不适合做舰载机。

首先,气动不适合着舰:

1,鸭式的迎角卸载控制,在大迎角时候有优势,迎角越大越灵敏,而小迎角时候则没有平尾式的加载控制灵敏。也就是说着舰时候控制稳定的能力不强。远耦合鸭翼面积很小,低速下配平能力低,而且上反漏气,舵效更差。即便有了矢量喷口,也主要用于起飞,对着舰的帮助比较少。而且平尾式的加载控制,是增加升力的状态,复飞更容易。

2,大后掠三角翼也不利于着舰。歼20的翼型,展弦比过小,诱导阻力大,低速升阻比很低。如果速度高起来,鸭翼的涡流效果得到凸显,高速段优势尽显。可是着舰的时候是低速啊,需要速度低的同时还有更大的升阻比,一方面可以减速增升,便于复飞,另一方面着舰稳定。

3,可否改变?这个问题是由鸭翼的远耦合和机翼的大后掠带来的,那么改变就是变成近耦合,可是近了翼稍涡流就无法通过尖拱边条涡卷到机翼之上,那就只能放弃共面鸭,采取高置鸭翼,可是隐身也就差了。三角翼展弦比加大,那么高速优势也就没了。这不是变成了阵风?鸭式和三角翼都不利于低速升阻比,可以雀降,增大迎角着舰,如果要保留远耦合鸭翼,和大后掠三角翼,迎角增加就太多了,这样会擦尾的,而且飞行员的视野也不好。安全稳定的使用,是我国航母威慑力的首要来源,不可冒进贪功,因小失大。

其次,歼20的结构不适合做舰载机: 双发动机的紧凑布局,主起落架之后的中间并无承力结构。舰载机着舰要后轮碾过拦阻索,拦阻索再弹起来,拦住随后过来的尾钩。有的舰载机就因为尾钩距离后轮只有2米(f18超过5.5米,f14d达6.6米,甚至连x47b都有3.1米),导致长期无法钩住拦阻索,后来不得不往后堆焊一条鼓包,把尾钩往后延伸。这样增加了重量,降低了隐身性。 我们不能再犯同类的错误。从结构系数来看,加尾钩位置有高强度结构才好,这样不会额外增加重量,安全性也更有保证,毕竟尾钩拉断飞机的事故也是不少的。



(如图,歼20主起落架在弹仓后缘位置,也是机翼的开始处,后面没有合适的位置放尾钩)

第二,歼31适合做舰载机,完全可以成为世界最大的隐身舰载机。

1,中航对鹘鹰的评价:重量控制最精准,数字化程度最高,复合材料用量最多,研制时间最短,成本控制最优。 第一句就是重量控制,可见设计团队是瞄着舰载机去的。而研制时间短成本低透露出来的另一个信息就是,粽子使用了很多成熟技术。符合舰载机求稳的要求。

2,鸭式优势在于放大静不稳定度,而舰载机还是稳定一些好,低速好控制,歼31就是平尾式布局。

3,舰载机需要大迎角起飞或者降落时,尾翼在机体影响区,受到干扰。歼31垂尾更大,试验舰载阶段可以先用第一个版本,垂尾大更安全。而且没有尾鳍,不会受到甲板和反弹扰流的影响。

4,采用和教练10猎鹰一样的平尾,尾撑尽力后延,转轴尽力靠前,一方面增加舵效提高起降时的控制能力,一方面也提高了大迎角控制能力,抗得住机体影响区的干扰。另外和垂尾的位置错开了,可以减少因为二者动作而产生的雷达散射。如果没有舰载考虑,提高静不稳定度应该如同F22那样,平尾楔入机翼后缘襟翼一段,同时还能减少跨超音速的阻力。 (如果舰载型的翼展增加很大,也会楔入)


5,中间承力结构一直延伸到尾椎,方便安置尾钩,不会出现堆焊延伸那样的难堪。 立柱式双轮前起落架,比跪式的铰链更抗冲击,适合着舰,可见具有设计指向性。

6,整体看来。最起码歼31也是一款以舰载机为设计目的的战机,各种技术应用,应该说中规中矩,说不出什么不好,也没什么出彩的地方。符合舰载机求稳的立场。

7,唯独有一点担心,我们的航母没有美国大,而我们的舰载机却比美国大,那个数量是否够用?一个波次的投弹量够不够完成战术指标呢?可能需要更多的歼15来搭配。这一点歼20就更不合适了,因为它更大,导致数量更少。无论是空中对峙,还是对地波次打击,对于中国航母来说,数量需求更重要。毕竟真的打航母,还有21帝等其他更好选择。

第三,歼31碾压其他隐身舰载机还是没有问题的。

㈠,体积优势。 总有人说歼31小,那么真的吗?看数据还是可以看个大概的。

歼31珠海航展的中航官方数据(舰载版还会放大): 武器燃油全内置状态作战半径1250千米,携带外挂油箱时作战半径2000千米。 机长17.3米,翼展11.5米,机高4.8米。 比起同类来说,不算机翼部分,机体长宽高一乘,多了十几立方米。这还小?到底是不是跟同类飞机比的?(见银杏另一篇自己提问回答)

而且,歼31的方形率很高,小翼展而机体宽。机体各处厚度差不多。可没有大肚腩和高脊椎,可不是用突出部位获得的尺寸。在隐身战斗机里,厚度仅次于歼20。

有人说,歼31是外轮廓大。可是两个发动机啊,占用空间会多啊,单发的可以弥补啊。真的吗?两个发动机那可是中发,可不是大发。算一算就知道了。涡扇13,长度4.14米,进气口直径没找到,最大直径1.02米。 计算对总体空间利用的影响,公平起见,都用最大直径。 V=Lπrr,涡扇13的体积是3.38,两个就是6.76立方米,差距连1个立方米都不到,拿什么弥补整体的体积差距?(见另一篇)

体积优势就带来了航程优势,这就是1250公里作战半径的保障。

体积优势还带来了弹仓优势。中推发动机在上面两侧,机身向下倾斜,弹仓在下面,深度也未必有多少影响。如果发动机在中间,弹仓在两边,影响的是长度和宽度。两侧进气道就要向中间更快弯曲,因此影响了两肋弹仓的空间。而整体上歼31体积优势巨大。尤其是能够保证容纳更长的空空弹、空舰导弹,确保更大的射程。 歼31虽然也是两侧进气,但两个发动机在尾椎两侧,因此进气道挤占中间弹仓空间较少,设计机腹弹仓更加自由。因此大家看到了大大的弹仓,宽度不低于2米,长度大概4.5米。(如上面图)这样宽大的弹仓,可以容纳更复杂的挂架,可以选择发射次序。

侧弹仓目前全世界同类都没有。但是,31起落架舱重新修改之后,是可能放置侧弹仓的,具备升级空间。起落架可以更换,试飞阶段前收起落架更安全,液压故障还可以利用风阻打开到锁定角度。使用成熟之后是存在后收或者侧收起落架的可能的。这个有待于观察。

扔炸弹的话,用小飞翼无人机更好,何必还用有人机呢?大型炸弹的话,歼15更好啊。反正航母的用法是长时间、持续性、渐进式介入施压,非隐身的多用途战机是必须要保留的,让人家看得见才能更好的施压。而且对地对海任务还是歼15更擅长,电子战版本的霹雳飞鲨也需要保留这一款,规模降低成本,便于维护。

㈡,空战能力优势:

1,超音速占位。 说高空高速入场优势,歼31可是针对了对手研制的,超音速面积率优势在握,翼展更加后掠。做到比对手更好更快,给空空弹更大的初始动能和势能。首先进入射程,把对手纳入不可逃逸区。

2,能量机动。歼31是双发啊,都可以加矢量喷口的,遇到单发没矢量的对手,那优势大了去了。 能量机动也要看推比,歼31在中航是重量控制最佳得主,复合材料和钛合金打印技术先进。 2012年,奥巴马亲自宣布,把钛合金3D打印列为未来9大科技之首。次日,中国公布,该技术已经大量应用于各型飞机的结构工艺。以F22占比40%的钛合金架构来说,如果采用我们的打印代替热等静压,可以减重40%(引用王华明教授所说,不是比较,勿审核掉)。4成的4成,就是整机的16%呢,即便没有全部零件这么多,也不是一个发动机推比可以追平的了。 除了减重,其实很多人不知道,歼31发动机也有优势(勿喷,去看银杏另一篇回答再说),没出来就是优势,比某些出来定格差品的强。歼31与枭龙、利剑无人机是共享发动机的,有体制保证其项目,还怕什么。随着材料革命首先在中国展开,结构材料的纳米颗粒制备、量子测量下的结晶控制,都会给发动机带来革命性飞跃。

3,角度机动。玩瞬盘啊,瞬盘看翼载啊,歼31体轻啊(前文介绍过了),不超重啊。这还担心什么?

4,先敌发现能力。隐身机为了不被别人发现,雷达要做针状波束扫描,发现非隐身机容易,但是这种针状波束对于隐身机基本无法发现,因为信号积累太少。那么隐身机发现隐身机就需要综合光电跟踪系统了。而这东西在飞机的下巴上,只能发现比你飞得低的目标。这一点歼31处于全面优势啦,针对了对手嘛,有高度优势。也许有人说还有分布式红外系统啊,可是那个孔径小,而且是用的中波红外,针对的是地面潮湿背景和超过300K的高空高温物体,对于发现水平大距离物体是不擅长的。

5,隐身性。二次辐射电磁波的绕射是需要曲率变化越平缓散射越小的,如果近似圆筒肯定不好。疙瘩多了,尖顶绕射就多了。歼31明显身材更板整,这身材技术就奠定了差距。

6,弹仓优势,也就是先敌发射优势。(前文也提到过)又长又宽的弹仓,可以安放更长的空空弹,获得先敌发射优势。

7,歼31机鼻直径更大,雷达根部有1米左右,可以容纳更多单元的有源阵雷达。

㈢,舰载机发动机双发备份,更安全。 一个是故障时还有另一个动力,另一个是钩住拦阻索更安全。双发有尾椎结构,尾钩安装位置强度有保证,比单发堆焊的好多了。必须强调,舰载机安全第一。(标配发动机不需要着急,航母是保护海外资产的,歼15眼下够用。世界隐身舰载机的阶段还没正式进入呢,要持续几十年呢。再说一次,枭龙和利剑001用的发动机与歼31同款,必然会搞成的,有体制优势保证)

㈣,1250公里作战半径,体力大嘛。

第四,不知道是否还有其他舰载机方案。现在只知道歼31比歼20适合舰载,如果有更好的方案,那就另说了。

第五,歼31做舰载机的用法。 歼31的舰载机任务有3个: 1,指挥无人机蜂群,可对峙,可打击。 2,偷袭敌机,包括侵入我防空圈的敌机,以及使用高抛式超远距离冲压反辐射导弹偷袭敌人预警机。 3,当地人没有防空能力之后,跟着歼15一起对地对海攻击,使用外挂弹。 另外,考虑到规模成本问题,不会仅仅供应海航,在一些没有四代机的方向,也是可以部署的,主要是防空。作为踹门者,也是比较合适的,因为鹘鹰腹部隐身远好于肥肥。 也就是说,可以作为黑龙歼20的必要补充,黑龙还是以刺杀对方空中高手(预警机、隐身机)为第一要务。

第六,最后对国产先进武器,送上祝福。 我不太喜欢鹘鹰这个称呼,如果非要叫鸟,叫雕鸮也好啊。 为表达我的期望,我给它取个绰号——霸天虎。(和动画片没有关系,美国动画片的狂派,人家叫的是deception,意思是反欺骗。霸天虎这个词,也是国产的。中国有了龙,有飞豹,还应该有猛虎,期望它能够虎啸山巅,傲视世间百兽。)


银杏智库

一直有一种传闻说歼-31是中国军方为航母准备的一个机种。

甚至还出现了歼-31带尾钩的照片和其在航母上飞行甲板上面准备起飞的照片。

不过这些都是万能的P图啊,真别信。

目前中国还真的没有披露出真正的歼-31的上舰计划。

或者要说歼-31上舰还会有很长很艰辛的一段路要走。


至于歼-20,如果真要上舰的话那么中国空军的体系就会打乱而特乱了。


这样说,包括歼-31在内以及歼-20都是中国专门研究的陆基战斗机,而辽宁舰目前刚刚开了几年而已,基本数据不全基本使用数据也不全面的情况下更加稳妥的方法是继续延续苏系的舰载机。在一段时间的使用过程中积累经验才可能建立起来自己的舰载机体系。


而目前就歼-20而言已经放了一个中国第一代隐身飞机的卫星了,如果再继续往歼-20上加任务那么歼-20当初做的各种妥协设计就需要更加的相形见拙了。不如先稳稳妥妥的做陆基战机。


W君的观点恐怕又会招来一群异议,那么就先简单的说下陆基飞机和舰载机的主要不同点吧:


第一个是使用环境:海面高湿高盐分的环境会导致一些铝镁合金完全不能使用,需要用防锈能力更高的材料替代,如果仅仅用钢材替代会导致重量增加;用钛合金简单替代会造成成本的增加;无论是重量的增加还是成本的增加都会抵消歼-20或歼-31的现有优势。

第二是结构强度:舰载机在起飞和降落的过程中对起落架、机身骨架强度要求高于陆基飞机,加大强度势必需要将飞机承力结构做大,对现有设计而言将导致战机的重量加大并且和优化过重心匹配度的气动外形会造成影响。

第三是维护度,陆基飞机有固定的机场,扩建各种维护设施相对于比空间狭窄的航母要方便的多,因此航母上是很难达到陆基水平的维护条件的,用航母的水平去维护陆基飞机将严重的影响飞机的出动频率,因此舰载机需要的是维护相对简单、故障率相对较低的战机。


发一个Su-27和一个Su-33的起落架吧,大家看看恐怕会明白重量都增加了多少。

如果在歼-20上额外的增加了一吨重量,那么歼-20的推重比大约要下降3%以上,3%可就真的不是一个小数字了!


军武数据库

我的观点与银杏友完全相同,无论歼20还是歼31,都是中国人的孩子,都是来捍卫祖国和人民的,做为中国人,本就不应该厚此薄彼。


笔者以前答题中,也多次阐述了个人观点歼20定位于破网神针,主要任务就是对敌方关键节点目标、高价值目标的打击任务,不承担对面状目标的覆盖式的全面作战,因此,歼20的机身设计修长,增加了载油量,使其作战半径达二千公里。加长了弹舱尺寸,可挂载霹雳15这种超远程空空弹,以达到300公里之外狙杀敌预警、电子战、空中油等高价值节点目标。

但是,尽管它武功高超,堪称为一代天骄,却不能作为舰载战机去远海大洋上杀敌建功。原因有三:

一. 正是由于其机身过长,要超过歼31三分之一,使航母机库内容纳战机数量大大减少,迫使每架战机的巡航出勤率大大增加,缩短其服役寿命。

二. 机身材料问题。由于歼20的设计定位就是一架陆基制空为主的战机,让它经年累月地浸泡于海洋盐雾之中,这种腐蚀对于其机身材料来说,将是难以解决大问题。

三. 机身钢架结构是按陆基滑跑起降需求来设计造制的,它的结构只需考虑机动扭力,而无需顾及弹射和拦阻的极大瞬间拉力。如果用这种受力结构的歼20去承受那种巨大拉力,那是在做破坏性试验,简直就是虐待!曾经有许多人认为歼20可以通过魔改,来适应上述条件仍可上舰,却不知一款隐身战机的魔改难度甚至超过重新研制,而且经过十年八载改过之后的战机还能有歼20的模样和性能了吗?大概比歼31也大大的不如。

而歼31则是沈飞在成功研制了重型舰载战机歼15以后,在海洋环境对机身材料需求上、在机身受力结构上,在机身机翼升力部局上,都具有了可靠技术积淀的条件下研发的歼31,而且初始设计定位就是一款舰载机型,28吨的起飞重量,使其载油量足够千公里以内的作战半径,而这个数字还是处于歼31尚末根据需求所设计的定位数字(并且我们局外人,根本无法知道歼31是否还有更新定型版),在航程上至少大于闪电。

隐身性能,不必讨论此前歼31这项能如何,沈飞、成飞同属中航下属公司,而且歼20的隐身技术也是集国家行为之力形成,并非属于成飞一家,如果是国家需要,成飞当然责无旁贷盒盘托出,总不至于国家、中航也都象有些人那榉厚此厚薄彼吧?

而歼31的态势感知、航电、数据链等系统只不过是根据军方需求,完全不必沈飞自己另行研制,沈飞要做的只是在其预留的机身容积内安装而已。

至于有些人诟病的俄制AL31发动机造成的歼31超巡及机动性能不足向题,笔者个人认为这根本就不是问题,现太行的WS10B早已批量生产,更先进的峨眉15推力矢量发动机也已成功,对于一架末定型的战机来说,无非就是按需求装配,总不至于让沈飞自己再开发一款发动机吧?



笔者胡里巴涂地胡诌了这些,也就只是阐明一下自己对问题的观点,对于现在的歼31来说,上舰是它的责任,性能必然远超F35C!


铁岭锋

其实大家在这里讨论这个问题一点意义都没有,因为缺少前提条件啊,没有限定是什么航母,航母和战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没有舰载机的航母就是无牙的老虎,没有航母的舰载机就不能称之为舰载机了,缺少哪一个都不行,如果航母足够大,那么对比这两款战机,当然是战力越强越好,但是如果是小的航母,那么就得掂量掂量两款战机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对于辽宁舰来讲,我认为还是歼31上舰比较好,毕竟歼31相较于歼20,差距也不是太大,目前辽宁舰配备的是歼15,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没得选择,中国搞舰载机也没经验,也是头一遭,相对于辽宁舰来说,歼15已经嫌大了,装不了多少架飞机,多任务能力必然不足,对付一些小国还可以,但是对于强国那就不行了,这也是为什么大家有钱的话尽量装备大航母的原因,因为大航母对于舰载机的限制少,不那么挑剔;我们再来说说舰载机,无论战机有多强,每架战机都只能在用在一个方向上,更何况一个方向上未必就是一架战机,航母上的空间可以说是寸土寸金,所以我们希望战机的能力越强越好,目前地球上最先进的舰载机就是美军的F35了,我们的歼20对付F35应该没问题,但是歼20上舰能够装备多少架?可以肯定的是,数量必定会少于美军一艘航母装备的F35,那么一架歼20能够对付多少架F35呢?我不知道,我相信大家也不一定知道,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一架歼20不能对付多架F35,而F35的数量又多于歼20,那我们的歼20的数量就有些捉襟见肘了,不够用啊,回过头来我们再来说歼31,歼31对比F35,其战力虽然不能说远胜F35,但是一较高下还是可以的,以一首国产航母的载机量相较于美军的航母的载机量,差距肯定会缩小,如果战术用得好的话,未必就没有一战之力,那么一首国产航母装备歼31相对于装备歼20的作战效率那就有所提高了,这就是我认为歼31上舰比较合适的原因,美军为什么不让F22上舰而选择F35,想必除了成本因素之外也是这个原因吧,目前这两款战机都没有舰载型的,而我国的航母除了辽宁舰之外,还有一艘即将试航的001A航母,001A是国舰自造的一次尝试,但我们绝对不会就此满足,我们需要更大的航母,需要作战能力更强的航母,到那时我们就不必争论是歼20上舰合适还是歼31上舰合适了,那种战机能力强我们就用那种,希望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强大到四夷臣服,八方来朝,方能尽显我天朝本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