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看新区报」5月23日贵安新区报

「“鲜”看新区报」5月23日贵安新区报

贵安新区聚焦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深挖数据“钻石矿” 实体经济上“云”端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广泛、深度运用,以及新模式、新业态的不断涌现,数字世界正在加速构建并不断完善。

贵安新区作为贵州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主战场之一,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方向,紧盯大数据、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万亿级产业领域和航空航天、光电芯片等“硬科技”制造领域,努力把试验区变成示范区、大数据变成大产业、大机遇变成大红利。

随着白山云、亚玛顿等一批贵安本土大数据企业走向全国、走出国门,新区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正“风生水起”“风起云涌”。

“千企改造”指明转型新路

前段时间,贵州省2018“千企改造”工程企业名单正式发布,其中包括新区24户企业。

新区今年入围的24户企业中,龙头企业1户,高成长性企业3户,重点企业20户,总投资113.1亿元,涉及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通信、汽车零部件等产业。这些企业今年计划投资55亿元,投产后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00亿元,解决3.5万人就业。

位于贵安综合保税区的贵州星瑞安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3D玻璃加工应用和GDF整线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涉及智能手机行业、智能穿戴设备行业、智能家居行业、汽车行业等领域。

当下,智能手机的市场占有率正在逐年成倍递增,作为智能手机的重要组成部分,3D玻璃屏盖的市场需求也在快速增长。产业的刚需给高速发展中的星瑞安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如何在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设备显示屏盖行业中保持领跑态势,改革对于星瑞安来说势在必行。“企业运作模式要做出调整,信息管理要走向一体化,加工生产要智能化,我们必须利用大数据,实现高效、高速、高质的智能发展。”星瑞安公司总经理助理何章云说。

“‘千企改造’旨在促进工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政策的引领下,星瑞安公司找到了发展突破口。

在何章云看来,企业的转型重点,是形成明晰的、具有自身特点和实际的企业升级之策。而利用“千企改造”契机,星瑞安明确了转型升级的方向和目标,制定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找到了企业发展的新路。

正如星瑞安一样,通过“千企改造”的“号脉”,贵安新区的企业大力推进“互联网+”协同制造专项行动计划,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生产技术、装备和产品更新换代,推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产业链各环节的大数据应用,一系列典型示范项目加快推进。

“万企融合”助推数字经济

近年来,贵州大数据战略行动模式探索和经验成果得到各方认可,成效凸显,让大数据为实体经济企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面对新的需求和机遇,贵州以“融合”为方向,以“万企融合”大行动为抓手,开展新一轮的探索与实践。

2月7日,《贵州省实施“万企融合”大行动打好“数字经济”攻坚战方案》印发,对“融合”工作进行了系统政策设计。“‘万企融合’大行动方案”提出,以应用为核心,深化云计算、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实体经济中的创新融合,运用大数据手段推进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以及企业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各环节优化重组,持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断培育壮大新业态,促进实体经济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由投资驱动、资源驱动向数据驱动、知识驱动转变,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贵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内的中德西格姆精密制造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先进刀具设计加工、精密零组件数控加工及新材料开发应用。以前,公司的刀具都是存放在仓库里,需要安排专人看管、登记,特别麻烦,与大数据融合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任务迫在眉睫。

经过一番筹划,公司搭建的ASTS刀具智能云端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刀具的全方位管理。这个大数据平台不仅可以随时反映谁领走刀具、是否归还等基本信息,还能实时反映刀具使用寿命和返修时间。

“我们的刀具上都设有二维码,这样,我们便可以通过ASTS刀具智能云端管理系统,跟踪刀具的整个使用过程和反映生产问题。”中德西格姆精密制造有限公司行政部经理汪伟生说,通过对大数据的融合运用,公司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变得越来越智能化。

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今年,贵安新区在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全面实施“万企融合”大行动,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分别明确融合方向,找准融合路径,提出融合措施,不断提升大数据融合应用的广度、深度和精度。

智造基地做优产业生态

以最早入驻新区的富士康为代表的智能终端制造企业一路引领,一场覆盖智能手机、车载终端、服务器、可穿戴设备等领域的工业变革正在新区展开。

依托富士康、高通、浪潮等龙头企业,新区引进培育一批智能终端产业链配套企业,从单一的手机组装到芯片研发和分销、触屏、数据线、检测维修,在不断补齐产业链条的同时着力做优产业生态。

随着智能终端与移动应用产业链条上的知名企业把目光投向新区,贵安逐渐形成了集聚发展态势,智能终端制造产品市场也形成覆盖全球的态势。

为匹配产业加速聚集,新区各园区也在通过大数据手段,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更加便捷的服务环境。“我们将启动智慧化园区建设工作,建成后,安防、消防、一卡通等十余个系统将统一到智慧平台上,实现信息流动和共享。”贵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运营管理部部长罗来东介绍说。

据了解,智慧化园区建设主要通过云计算、物联网、自动化控制、现代通讯、音视频、软硬件集成等技术来实现。其中,智慧平台建设统一园区安防、消防、一卡通、信息发布、管网设备能源监控、停车管理、自动化办公等十余个系统,实现各系统的信息交互、信息共享、参数关联、联动互动、独立共生。

这十余个系统分控中心都将具有领导管理终端、员工业务终端、客户登录终端、显示终端、报警前端等相关功能,可根据不同的权限分配,不同的管理模块和汇总,实现监控、监测、记录、分析与管理等目的。

根据《贵安新区智能终端制造三年会战方案》,到2018年,新区将力争实现年产1.5亿部手机产能,建成国内重要的智能手机生产制造基地,并引进30家以上配套研发、生产企业,成为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智能手机制造集聚区。同时,前瞻部署5G智能手机,率先形成5G智能手机规模化生产能力。另外,重点引进精密、高速、高效、柔性化的装备制造企业,推动智能机器人、VR/AR等智能化装备产业发展。

「“鲜”看新区报」5月23日贵安新区报

开投公司开展新提任干部廉洁从业知识考试

此次考试由新区开投公司纪委统一命题,采取闭卷考试形式进行。新区开投公司2018年1月份以来新提任的干部以及因故未参加2017年下半年廉洁从业知识考试的开投公司本部、一级子公司管理人员(相当于正副科级)共30人参加了本次考试。按照划定的合格分数线,参加考试人员全部合格。

据了解,本次考试本着应知应会、学以致用的原则,旨在以考促学,督促新提任干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履职所需的政治素养和政策理论水平,在管理工作实践中讲政治、懂规矩,遵高线、明底线,为正确履职奠定基础。

此外,为组织好此次考试,新区开投公司纪委在此之前下发了《关于开展新提任干部廉洁从业知识考试的通知》,就考试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鲜”看新区报」5月23日贵安新区报

“舌尖上的绿色贵安·特色农产品”系列报道5

地里刨“金子” 村民乐开怀

近日,在贵安新区高峰镇湾子头村,村民陈光洪正忙着在自家地里挖折耳根。

陈光洪在湾子头村种植折耳根已有20多年。提起折耳根种植,村里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由于他家种的折耳根品质好,很多收购商都直接给他打电话,催着收购他家的折耳根。

而当天,在距离湾子头村10公里外的马场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准备给村民发放折耳根种植补贴。

折耳根,又名鱼腥草,不仅可食用,还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提高免疫力等功效。折耳根的生存能力极强,一年四季皆可种植。经过产业结构调整、种植技术提升后,折耳根在贵安新区已做到产业规模化、技术成熟化,成为炙手可热、引领村民脱贫致富的经济农作物。

瞄准商机 扩大种植规模

为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8年,新区结合市场需求导向,继续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分配特色农产品种植。

如今,新区的四个乡镇均有种植折耳根的农户,涉及数十个村寨。

由于折耳根种植相对简单,经济价值较高,经过产业结构调整,今年,湖潮乡拟种植折耳根266亩。其中,中一村种植15亩、磊庄村种植50亩、湖潮村种植201亩。马场镇在洋塘村、平寨村和栗木村规划种植了500亩折耳根。为鼓励农户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该镇给种植折耳根的农户发放每亩地100元的种植补贴,用于前期种子、肥料的购置,待种植完成验收后,将续发200元补贴。

不过,说起折耳根,收购商一定会想到高峰镇湾子头村,这里已成为新区最具代表性的折耳根种植地。

湾子头村村支书唐德贵介绍,湾子头村全村耕地面积3100亩,其中,折耳根种植面积达1600亩,全村360多户村民,80%参与了折耳根种植。小小折耳根,每年给村民们带来的收入可达千万元,折耳根种植已成为湾子头村第一大产业。

2018年,高峰镇着力发展折耳根种植业,将折耳根种植面积扩大到2500亩。其中,湾子头村折耳根种植面积1600亩、湖坝坎村500亩、老胖村300亩,桥头村100亩,并计划将折耳根发展成湾子头村的特色农业,打造折耳根种植示范基地。

据了解,湾子头村折耳根产业发展从1983年开始,经历了两个阶段。1983年至2013年,由于市场不好、价格上不去,农户种植较少。2013年至今,折耳根在市场上开始行销,价格上涨。湾子头村当时的村支书钱兰看到商机后,多次与安顺等地收购商协商销售,鼓励农户种植。销售价格上去了,农户种植积极性也高了。5年时间,该村折耳根种植规模发展到1600多亩。

“我们计划对折耳根进行初加工,做成‘袋装’产品,形成‘湾子头村折耳根’品牌,联系超市销售。届时,每斤折耳根的价格可以上浮1元左右,就这一项全村就将增收不少。”唐德贵说。

随着折耳根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按照每亩地3000公斤的产量,每公斤6元的市场价格计算,高峰镇2018年种植的2500亩折耳根,将带给农户不菲的收入。

品质上乘 客商主动上门

经过几年来的发展,贵安新区的折耳根种植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平均每亩地产量可达3000公斤,最高的时候能达近5000公斤。

“折耳根因为有腥味,整个生长过程不会有任何的病虫害,所以不用打药,是真正的无公害蔬菜。”陈光洪说。

说起折耳根种植技术,陈光洪头头是道。

陈光洪介绍,种植折耳根首先讲究的是土壤选择,折耳根喜干,宜选择土壤疏松,阴湿而不积水的地块种植,过于肥沃的土壤不宜于选用,因为这种地虽利于折耳根生长,但种植的折耳根味淡,缺乏折耳根特有的风味,还可能导致折耳根地上部分徒长,根茎生长不良。

其次,要合理排灌,勤于除草。雨季时,应特别注意清沟排水,防止田间积水,防止土壤积水引起烂根或生长不良。折耳根幼苗期,杂草生长相对较快,应及时拔除。现在市面上有除草剂卖,虽然省时省力,但不如手动除草清理得干净。杂草处理如不及时,会影响折耳根长势。

“收购商对折耳根的选择几乎都有统一标准,那就是品相白净、粗细适中、水分充足、脆嫩味浓。”陈光洪介绍,折耳根口感、品质是否达标,除了会受后期种植技术的影响外,关键还取决于种子的好坏。

如今,每天一大早湾子头村总是一派繁忙的景象,农户们忙着淘洗刚挖出来的新鲜折耳根,收购商们有的直接到地里挑选折耳根货源,挑选好后,有现货直接收走,没有现货,留下联系方式,预约好收购时间和价格再上门收购,有的与农户将之前电话预约好的折耳根过秤、装载、结算。

据陈光洪介绍,他每天都会接到数十个来自修文、遵义、安顺、贵阳等地的收购商打来的电话,催着收购他家已成熟待挖的3亩折耳根。

种折耳根 天是冷的心是热的

今年40岁的张中华是高峰镇湖坝坎村石桥组村民。2016年,在浙江打工的张中华无意中发现折耳根投资小、管理方便、经济价值高,一年四季皆可种植。于是,他决定回家开始研究折耳根种植。

经过6年的摸索,张中华家的折耳根产量从每亩1500公斤,提高到每亩能产4000公斤,年收入比种水稻高出10倍以上。

“我们村的耕地面积约2000亩,折耳根种植面积500亩。其中,石桥组的折耳根已达400亩,95%的村民都参与了折耳根种植。近几年,村里几乎没有村民外出打工,都在家种折耳根,每户的平均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高峰镇湖坝坎村村支书王甫志说。

如今,张中华家的15亩地全部种上了折耳根,年收入近30万元。“我种折耳根常常是边种边笑,特别是冬天的时候,天是冷的,心却是热的。”张中华笑盈盈地说。

这简单的几句话,道出了张中华满满的幸福感。

张中华介绍,冬季产的折耳根营养价值最高,因为它将四季的精华都储藏在其中,水分也很充足,口感又好,所以价格是一年中最高的,特别是过年期间,每公斤折耳根卖价近10元,并且供不应求。每到这个时候,全家五口人,每天起床后就不停地挖折耳根,一天下来,全家收入有1000多元。

两年来,张中华家先后购置了两辆轿车,近期,又在平坝买了地,准备下个月新建一座3层高的楼房。

“有时候忙不过来,我们就请人帮忙。现在,折耳根种植技术已经很成熟了,每亩地成本不过1500元。我家还有3亩折耳根等着采收,预计收入超过6万元。”张中华说。

在高峰镇湖坝坎村,和张中华家一样种折耳根挣钱的村民不在少数,这里已经成为新区小有名气的折耳根种植地。

“今年3月,石桥组还修了一条长1公里、宽约3米、高50公分的水渠,专门用来折耳根淘洗。”王甫志说。

「“鲜”看新区报」5月23日贵安新区报

打造学习型新社区 绘美好生活新蓝图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其他证件包括毕业证书、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

近日,在贵安新区湖潮乡星湖云社区,一场劳动保障知识宣传活动,让现场50余名社区居民对劳动保障相关法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仅仅是该社区每年数十次居民素质学习提升中的一次学习。

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青少年权益保护法等法规、开展社区居民技能培训、开展文化体育娱乐活动……星湖云社区正以创建示范社区为目标,以提高市民文明程度为核心,发挥社区教育资源作用,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成员接受教育的需求,着力打造学习型新社区。

贵安新区始终高度重视社区教育工作,不断加大对社区教育的投入,成为星湖云社区打造学习型新社区坚强的后盾。

“我们根据安置社区的特殊性,在素质提升、创业就业、法制教育、安全保障等方面下功夫,竭力在助推社区居民增收的同时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综合素质。”星湖云社区教育相关负责人聂薇介绍,该社区自2016年申报省级社区教育试点以来,已经顺利完成包括组织管理、基础能力、教学服务、特殊创新等方面的各项指标。

“社区始终牢记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理念,以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素质为重点,逐步提高社区生活质量。”聂薇说,他们已经建立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搭建了社区教育办公室,发展了一支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并积极创新教学课程,开展各类人群兴趣爱好班,帮助社区居民提升素质。

据了解,星湖云社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课程,组织各项教育培训10余次,参与人数达1000余人;组织开展5次大型招聘活动,帮助300余人解决就业;组织开展各类活动50次,参与人次达3000人次;利用网络平台组织学习,参与人次达500余人次。

“目前,社区已建有相对独立的教育场所,建筑面积达800平方米以上,有多功能室、文体室、书画室、四点半学校、阅览室、棋牌室、创业培训室、老年活动室、运动场9个社区教育教室。”星湖云社区教育办公室工作人员罗瑞介绍。

“所有功能室免费面向社区开放,我们这里已经成为一所集党员教育、成人教育、老年教育、社区居民教育和青少年校外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培训基地。”罗瑞说。

星湖云社区教育工作在提升居民学习能力、提高创业就业能力、促进不同年龄段人群均衡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

通过社区教育学校的培训,星湖云社区2名参加学习的社区干部被评为“优秀干部”。以劳动技能、创业就业、旅游产业等为培训内容,星湖云社区促进居民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居民就业创业率。

“通过社区教育培训,我才找到了现在的工作。我们很多人一起学到了不少知识,现在大多数人都找到了工作。如果有合适的教育课程,我还会再参加学习培训。”星湖云社区泰德云商公司销售部工作人员张明芳说。

同时,星湖云社区还注重以文明礼仪、人文历史培训社区居民,并加强对社区留守儿童、流动人口子女在内的青少年的关爱。2017年度,星湖云社区被评为省级“五星妇女之家”;居民唐德金被评为贵安新区“最美家庭”,居民徐明风被评为贵安新区“家庭美德之星”;周生琴、徐家平等21个家庭被评为该社区“最美家庭”。

星湖云社区形成了全民学习的浓厚氛围,居民提高了对社区教育的认同度,增强了对社区的归属感,居民的文化素质、政治思想素质均有了较大提高。

据悉,下一步,该社区将总结发展经验,开展更多实践性较强的社区教育活动,并与贵州师范大学有关学院联合办学,同时把社区教育融入到大数据服务中,有效提升服务水平,力争将星湖云社区教育工作打造成贵安新区和谐发展的亮点工程和品牌项目。

「“鲜”看新区报」5月23日贵安新区报

等你一个眼神,为你长征

——《贵安新区报·大产业》专刊创刊词

五月天,阳光普洒大地,滋养万物。在这个最美最爽的季节里,我们的《贵安新区报·大产业》专刊,带着思想的光芒和独特的墨香应运而生。

贵安新区从设立之初,就把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坚持产业与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如今的贵安新区基本构建了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大健康医药、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框架。

生态优良、气候适宜、交通畅达,贵安新区这片投资沃土吸引了苹果、高通、华为、腾讯、五龙等一大批具有引领性的项目落户,奏响产兴城活、经济协调发展的交响曲,让外界投来艳羡的目光。

一串实在的数据,印证了贵安新区产业的快速发展——

2017年,贵安新区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59个,项目投资额383.698亿元。其中,大数据电子信息业项目94个、高端装备制造业项目11个、大健康医药业项目13个、文化旅游业项目6个、现代服务业项目35个。

在贵安新区产业如火如荼发展背景下创办的《贵安新区报·大产业》专刊,又要做些什么呢?

我们这样定位专刊——

瞄准贵安新区高端装备制造、综保区、大健康、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瞄准各大企业、机构进行全方位报道,引导产业发展,服务产业升级,以达到形象塑造、产业推广、知晓天下的目的。

我们这样设置版面——

一版——要闻版,栏目设置有:《产业新观察》《聚焦贵安》《瞭望贵安》等,围绕贵安新区五大新型产业展开报道,以企业采访为切入点,探索贵安新区在产业发展上的做法、亮点、成效。

二版——综合版,栏目设置有:《产业新动态》《行业观察》等,报道各园区、各相关部门要闻、产业要闻及简讯。

三版——专题版,栏目设置有:《贵安企业家》《成长在贵安》《印象》《我奋斗我幸福》《贵安制造》等,策划实施专题报道,新视角、新手法报道贵安新区相关企业的文化、生产、技术研发、队伍建设等。

四版——摘稿版,栏目设置有:《他山之石》《朝闻天下》等,主要摘选与当期头版头条相关的外界产业变化、政策解读、行业分析等新闻报道。

未来的日子,我们将紧紧围绕贵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经济工作重心,始终坚持服务新区产业、服务新区企业和企业家的宗旨,书写新区产业发展最美画卷,助推新区经济社会创新跨越。

未来的日子,我们将致力于打造新区“政策传播的权威媒体、产业发展的舆论阵地、招商引资的信息通道、企业交流的重要平台。”

未来的日子,我们将撸起袖子,众志成城,把《贵安新区报·大产业》专刊办出特色,办出精品,办出标杆、办出效益。

因为热爱,所以奋斗。

在这个欣欣向荣的五月,不禁想起著名演唱组合“五月天”那首《为爱而生》:就等你的一个眼神,就能为你长征……面对贵安新区这片热土,《贵安新区报·大产业》专刊为爱而生。我们将用深沉的笔触,为你长征。

「“鲜”看新区报」5月23日贵安新区报

「“鲜”看新区报」5月23日贵安新区报

奏响产兴城活协奏曲

2014年1月,国务院批复设立贵安新区,明确三大战略目标: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和生态文明示范区。

批复文件对贵安新区的产业方向提纲挈领地提出,“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要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突出发展重点,创新发展方式”。

“白纸一张、白手起家”,贵安新区自设立以来,就把“兴产业”作为新区开发建设的重中之重,坚持产业与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基本形成了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大健康医药、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框架。

2017年,贵安新区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59个,项目投资额383.698亿元。其中,大数据电子信息业项目94个、高端装备制造业项目11个、大健康医药业项目13个、文化旅游业项目6个、现代服务业项目35个。

一个个企业的引进,一个个项目的落地,使昔日寂寥的土地沸腾不已,奏响产兴城活、经济协调发展的协奏曲。

电子信息产业:贵安新区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战略引擎

贵安新区从设立之初,就把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战略引擎。大数据产业从空白到如今拥有一定的规模总量,大数据产业的核心业态、关联业态和衍生业态等产业链正加快构建。

生态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区位优势、人才优势,使贵安新区吸引来自世界各地嘉宾前来“掘金”。

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通信运营商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基地、华为云计算中心、富士康第四代绿色产业园、腾讯互联网+、浪潮大数据创新中心、IBM跨境电子商务、微软中小企业云、亿象云商、北斗卫星、青橙手机、泰豪动漫、东软创新创业就业云等重点项目纷纷把橄榄枝抛向贵安新区。

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2017年,贵安新区大数据产业规模实现341.8亿元;到2020年,贵安新区将建成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核心区,力争大数据相关产业产值达到1500亿元,聚集800家大数据企业,形成完整的大数据产业体系。

高端装备制造业:

规划建设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 加快提升贵安“智造”水平

自设立以来,贵安新区坚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提升贵安“智造”水平。

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道路的贵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成为贵安新区加快推动贵安“智”造的重要抓手。

贵安新区规划占地22.18平方公里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重点支持五龙纯电动汽车生产基地、中德西格姆、福爱电子、乾新光纤等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大力引进高科技骨干龙头企业。

2017年,贵安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工业总产值实现30.0127亿元,同比增长253%。截至目前,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100亿元,签约企业52家,签约金额297亿元。

“为刀具加上‘二维码身份证’的,正是大数据。通过ASTS刀具智能云端管理系统,跟踪刀具的整个使用过程,通过数据反映生产问题,及时调整生产方法和设备。”中德西格姆副总经理李其奎口中的大数据管理系统,运用大数据精准控制了260条精密制造工业刀具生产线及2200台CNC数控加工机床生产线,实现成本节约、效率提高。

中德西格姆精密制造项目是一个设备精密、技术领先、产品国际化的项目,达产后年产数控设备超3000台,将提升贵州省规模化数控机床自动化加工能力。

大健康医药产业:打造大健康医药产业集群

贵安新区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自然资源,以生态文化旅游、生态地产和绿色食品为重点,围绕“一园、一城、一基地”,对大健康医药产业进行精心布局,打造大健康医药产业集群。

2016年是贵安新区招商工作的“重要基础年和重点突破年”,其中新医药大健康项目产业签约项目8个,协议引资100.1亿元。

目前,贵安新区已引进宁方(贵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贵州生命肽科技有限公司、贵州康贵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贵州骏驰黔江中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贵州佰世合意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有实力的大健康医药企业落户新区。

作为新区引进的大健康项目,2016年5月26日,上海联影在贵安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正式启动联影(贵州)医疗科技产业园项目建设。

“2017年,公司实现年产值2.58亿元,今年预计实现年产值4亿元左右。”联影(贵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赵灵介绍说:“公司的目标是完成贵州省88个县区的分级诊疗及远程会诊布局,利用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搭建起来的分级诊疗系统,为贵州省的老百姓带来更多福利。”

文化旅游和现代服务业:大有作为,大有所获

除了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大健康医药方面,贵安新区还在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上大有作为,大有所获。

在文化旅游方面——

贵安新区围绕贵州省旅游集散与服务基地、西南山地生态旅游与休闲度假目的地、全国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发展示范区三大定位,坚持“全域联动、特色导向、创新发展”,化旅游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市场优势,实现城市旅游全域化发展,结合“商养学闲情奇”新兴旅游要素,充分挖掘丰富的人文、自然和生态资源,按照景区标准统筹全域旅游规划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力争处处皆景点、随地可旅游。

此外,贵安新区积极探索大数据与旅游相结合的方式,建设贵安新区智慧旅游示范项目,促进新区大数据、大旅游共同协调发展。项目包括“看贵安”官网、“智游贵安”景区触摸导览系统、“乐游贵安”APP、大屏展示系统、贵安旅游信息管理系统、实景三维GIS系统6大系统,向游客提供新区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信息服务。

在现代服务业方面——

贵安新区大力推进服务贸易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打造服务贸易制度创新高地,努力走出一条内陆地区服务贸易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新路。相继培育了白山云、云上长城、联通云、迈普等一批优质企业。

目前贵安新区已编制完成《贵安新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实施方案》,依托大数据、综合保税区以及东盟教育交流周活动等,加快服务业聚集和双向开放,重点探索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与服务贸易融合发展新模式。到2020年,贵安新区将建成5个服务贸易产业集聚区和20个特色服务贸易基地,预计服务业营业收入800亿元,服务贸易300亿元,服务外包收入50亿美元,新增就业人口30万。

「“鲜”看新区报」5月23日贵安新区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