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錢大戰引發亂象:網約車頻遭消費投訴,你還在為這些隱患買單?

網約車的誕生可以說是互聯網對我們出行方式的最大改變。網約車的迅速發展,緩解了城市交通痛點,為人們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隨著大眾對於網約車需求量的急劇增長,讓網約車市場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最近一段時間,網約車行業在部分城市再度開始了“燒錢大戰”。近年來,客貨運輸服務與互聯網技術融合後的新業態成為多方資本的角力場。不同專業投資機構、互聯網巨頭、金融機構、主權基金及相關實業集團各顯神通,利用強大的資本支撐力,網約車、共享單車等領域,都在使用“燒錢”補貼方式。

高額補貼刺激和滋生了司機刷單、中途退單、“馬甲”車經營等不規範現象,而不安全、低質量的服務最終均由消費者來承擔。面對這些陷阱和糾紛,消費者該怎麼辦?有關部門該從何處入手規範網約車市場?

價格大戰背後亂象頻生

馬甲車很多、爽約車頻現

有媒體稱,用“亂”形容近期的網約車市場不為過,如果要在“亂”的前面加一個字,那應該是“又”。回想上兩次的“燒錢大戰”還是在網約車推出市場初期,為普及、培養用戶習慣,“燒錢大戰”讓網約車司機、乘客著實享受了一把實惠的“甜頭”。

燒錢大戰引發亂象:網約車頻遭消費投訴,你還在為這些隱患買單?

2018年3月21日,美團打車上海站開通。據瞭解,美團打車的新用戶註冊即可收到3張面值14元的優惠券,而當前上海打車的起步價是14元,這意味著,用戶可以在起步價內免費乘車。不僅如此,訂單完成後,用戶還會不定時的收到美團打車贈送的各種面值不等的優惠券。

這種補貼無疑讓久無補貼的乘客如飲甘露。據媒體報道,美團打車在上海上線20小時內,日訂單量就突破10萬單,截至當日22時,訂單量衝破15萬單。

司機端優惠力度也很大。美團打車在上海司機端推行“前三月零抽成”。同時,如果司機在規定的時間和區域接單,每單可補貼訂單金額的10%到40%不等,20元封頂;司機每天完成至少10個有效訂單,並且保持10小時在線,美團就對其實行“600元保底,超額獎200元”的獎勵。

燒錢大戰引發亂象:網約車頻遭消費投訴,你還在為這些隱患買單?

但價格混戰必然會打亂市場規則,觸碰制度的邊界。據媒體報道,為了賺取高額補貼,很多司機存在惡意刷單的現象。甚至有司機為了多拿補貼,半路將乘客扔下。套牌現象頻出,平臺軟件顯示的車籍地為“滬”,實際卻是外省車牌等。

“燒錢”補貼燒出了短時的市場份額

也燒掉了長期的市場公平與底線

而此次不計成本的價格戰對於消費者來說,真是利好嗎?在網約車消費中,消費者的哪些權益亟須保護? “從表面上看價格戰能讓用戶得到短期優惠,但實際上會對消費者帶來長期利空。”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分析,打價格戰的網約車平臺為了儘快增加車源、拓展業務範圍、爭奪流量入口,會有意無意地降低對網約車的准入審核門檻,這將帶來安全隱患。“餡餅的背後往往是陷阱,這種靠瘋狂補貼搶佔市場的行為,註定不會持續太久。”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說。

燒錢大戰引發亂象:網約車頻遭消費投訴,你還在為這些隱患買單?

據瞭解,今年3月下旬以來,在網約車市場高額補貼刺激下,上海地區大量“黑產”頂風作案,衝擊網約車註冊門檻。在上海市交通委等政府部門的監督指導之下,幾家網約車平臺展開自查自糾,升級車輛核驗措施、強化反作弊攔截,加強不合規車輛的清退工作;並宣佈響應上海市交通部門的要求,率先取消常態化補貼。

“知情權、選擇權、公平交易權、安全保障權、隱私權、投訴權、監督權,這7項權利很容易受到損害。”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表示,以越來越受關注的個人網絡信息安全為例,某網約車平臺每天有超過2000萬訂單,高峰期每分鐘接收超過3萬乘客需求,每日路徑規劃請求超過200億次,用戶註冊的個人基本信息、用車時位置信息、行車路線信息甚至家庭成員信息等,都被大的平臺公司掌握。這個龐大的數據群一旦發生洩露或者被非法轉移、倒賣,後果不堪設想。

而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認為,如果網約車平臺疏於審核、管理混亂,導致“黑車”混進平臺開展非法營運,這將對消費者生命健康權與財產安全權構成很大威脅。“如果自身權益受到侵害,消費者要通過截屏、拍照或錄音等方式保留好證據,如車輛信息、司機聯繫方式、乘車起止時間甚至通話記錄等,並及時向有關部門投訴。”陳音江說。

有法律專家認為,消費者在使用網約車中權益保護如此脆弱,與當前市場格局有關。不少業內人士呼籲,對相關平臺的壟斷爭議應引起關注,因為任何一家企業在競爭中獨大,消費者往往就會處於弱勢地位,其合法權益應該受到格外的重視。

“網約車消費市場亂象叢生的原因在於市場缺乏系統完整的規範,目前整個行業的模式體系還不健全。”曹磊認為,網約車經濟要朝著誠實信用、公平公正、包容普惠、多贏共享的商業模式邁進,尤其要注重創新與誠信兼顧,快捷與安全並重,規範與發展並舉,實現經營自由與市場監管的有機統一。

分析:網約車逐漸“轉正”

為何仍存監控“死角”

從2015年開始發展至今,網約車早已不是新鮮事物,已經成為社會生活中的一種常態。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公佈的數據,截至2017年12月,國內網約專車和快車用戶規模已達到2.36億人,較上年增加6824萬人,增長率為40.6%。

劉俊海認為,作為“互聯網+交通”的創新業態,網約車解決了傳統出行的很多痛點,逐漸成為很多人的生活剛需。但急速生長下,泥沙俱下,監管滯後,網約車市場出現消費者權益被侵犯的事件在所難免。

燒錢大戰引發亂象:網約車頻遭消費投訴,你還在為這些隱患買單?

2016年11月,國家有關部委發佈的《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正式施行。在此過程中,網約車平臺也在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技術,減少漏洞,規範管理。但為滿足企業利益最大化的需求,網約車規範發展逐漸演變成與利益的博弈。

燒錢大戰引發亂象:網約車頻遭消費投訴,你還在為這些隱患買單?

“除了個人信息安全、行車安全、資費合理性等問題外,保險、乘客司機糾紛等問題也不容忽視。”曹磊說,很多網約車沒有商業保險或者購買家庭自用性質的保險,出現交通事故後消費者無法到保險公司索賠。

“充分有序競爭是網約車行業發展的活力之源”,劉俊海認為,只有通過不斷的試錯與容錯,方能逐步摸索到兼顧司機端、平臺端與乘客端三方利益的可持續盈利模式。“網約車是共享經濟很重要的一部分,最終是為了提高城市交通運力效率,而收取佣金的方式其實是在打擊車主將汽車加入平臺的積極性。因此減免佣金將有助於提高司機的積極性,這也是改善乘客出行體驗的一個基礎。”易到董事長溫曉東說。

此外,行業自律要強化,切實履行平臺管理主體責任。中消協有關負責人表示,平臺企業要加大審查力度,建立規範的篩查制度和淘汰制度,確保從業人員與車輛信息的真實性;積極回應消費者關切和訴求,暢通投訴受理渠道,對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狀況必須“零容忍”,嚴厲杜絕“店大欺客”行為的發生;平臺企業要順應用戶需求變化,積極推進界面管理、操作優化、線路導航、車輛匹配、等待響應、在線支付等環節技術升級,提升從業人員和乘客體驗,打造全流程的優質、便捷、高效的產品和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