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造反,重塑歐洲,因為難民要把它逼瘋了

5月9日,在德國亞琛市“查理曼獎”(Karlspreis)頒獎儀式中,德國總理默克爾開幕致詞公開指出:歐洲依賴美國軍事保護的時代已經結束,是時候“讓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這個獎是頒給法國總統馬克龍的,以表彰他在促進歐洲一體化中作出的貢獻。

德國造反,重塑歐洲,因為難民要把它逼瘋了

默克爾發言之後,馬克龍表示認同並補充到:“我們不要軟弱,不要等待,我們必須馬上採取行動。”

默克爾在去年就針對特朗普的做法,發表過類似言論,但從沒像這次如此公開,如此明確,而且她還提到要加強與俄羅斯的關係。

所謂“讓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就是想建立屬於歐洲控制的軍事力量,進而削弱,甚至解散北約。白宮目前還沒有正式回應,他們都在忙著新加坡峰會。

歐洲的德國

上文說過,德國在1990年10月統一之後,能夠繼續留在北約之中,要拜戈爾巴喬夫的懦弱所賜。隨著蘇聯解體,北約不是被弱化了,而是進一步東擴。

作為歐洲一份子,北約成員國,德國並沒有多少發言權。軍事上,完全由美國領導,政治上,由法國出頭,只能一心專注於經濟發展。

中國在崛起,再怎麼低調也藏不住,令美國坐臥不安,千萬百計要壓下中國追趕的腳步。

德國也在崛起,政治上卻是一個”隱形人“。美國對德國的戒心比較薄弱,因為只要北約不被削弱,歐洲一體化就是一句空話,德國在任何領域都不能挑戰美國。

北約,表面上是為了抵禦俄羅斯的威脅而存在,然而它真正的戰略功能是:

外製俄國,內壓德國。

一個是歐洲最大核武庫,一個是歐洲第一經濟體,而歐洲是美國戰略利益的首要目標,德俄走到一起絕對是一場惡夢。美國要避免德俄共治的歐洲出現。

1997年北約馬德里會議前後,美國認為歐洲有三個力量主體:

美國,歐盟,俄羅斯。

美國要確保力量對比局面為:2比1,而絕對不能讓1比2出現。因此破壞歐洲一體化進程,製造歐俄矛盾是美國必須要做的事情。

兩件事的關鍵都在於德國,能不能做好?關係到美國的生存空間,只要壓住德國,歐洲就掀不起大浪。

破壞歐洲一體化

英國脫歐,特朗普是公開表示歡迎的,毫不掩飾,而默克爾的不滿也是非常之明顯。從英國角度來說,它對歐洲大陸一向奉行”均勢政策“,衰落之後,對海峽對岸的政策則由功利主義取代,有利則靠攏,無利則疏遠。

因此德國主張的歐洲一體化,是立足歐洲大陸的一體化,這一點,美國是清楚的。

如何破壞歐洲一體化進程?簡單說,首先要破壞為一體化而實施的法律和制度。

美國放出的破壞力量就是中東難民,掌握的破壞工具就是NGO組織。

德國造反,重塑歐洲,因為難民要把它逼瘋了

中東難民如潮水般地向德國湧去,它的移動路線並非自然產生,而是有人在幕後策劃。

德國跟英法不同,它本身很少有穆斯林移民存在,有的也只是點綴式引進。

英國,因為曾經是日不落帝國,它的殖民地政策(國藉政策),使得英國早就有了穆斯林移民,但控制得相當不錯。

法國,也是殖民地原因,吸收了大量穆斯林移民,像阿爾及利亞裔的法國公民,大多數都歸化到世俗社會,宗教特徵並不明顯,比如齊達內,他既是穆斯林的驕傲,也是法蘭西的驕傲,但是齊達內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穆斯林。

德國揹負著一戰,二戰發動者的沉重包袱,在移民政策,難民政策上必須展現出包容,歡迎,積極的態度,以消除其它國家對它的敵意。

美國利用了一點,成功地將中東難民推向了德國。這樣做有兩個目的:

一,製造德國與其它國家不睦

二,改變德意志人口結構。

沒有德國統一,就不會有歐元,而歐元區又加強了歐洲央行的地位,德國在1990年,就想成立一個類似於“亞投行”功能的機構,但被美國打斷了。

德意志銀行行長赫格豪森被暗殺後,德國就放棄了這一想法。將中東歐信貸主導權交給了美國控制的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

除暗殺之外,美國無法公開去壓制德國崛起的勢頭,於是,難民就作為一種武器向德國湧入。

美國實施難民計劃,有兩個助手,一個是英國,一個是土耳其。

我們可以發現,穆斯林難民,非但沒有被沙特,卡塔爾,阿聯酋等中東富國接受,反而還要在歐洲挑三撿四,福利待遇不好的還不去。

這種情況是極為反常的,難民,顧名思義,他們沒有選擇權,只要能活下去,哪個國家都可以,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根據1985年的《申根協議》,簽約國之間可以自由來往,它們的居民只要在任意一國的機場或港口接受過簽證檢查,就不再需要其它陸地檢查點檢查。

《申根協議》是德國主導的,加入的國家越來越多,其背後目標就是打造一個歐洲人的共同家園。

再看《都柏林公約》規定:難民政治避難申請將由其到達的歐盟邊境線上的第一個入境國家負責。

如果一個難民拒絕第一國原則,進入到另一個歐洲國家,那麼他將被強行遣送回第一國,並採集指紋記錄備案。

這樣,我們可以看出,公約與協議,其實是矛盾的。執行時,只能以公約為主,否則就無法執行。

這個歐洲人自己搞出來的漏洞,早晚會出事,結果被美國抓住了機會。

中東難民潮爆發時, 美國控制的NGO引導他們向歐洲湧去,主要有兩條線路:

德國造反,重塑歐洲,因為難民要把它逼瘋了

一,土耳其。

它不是歐盟國家,但它是穆斯林難民最大的中站轉,土耳其慫恿難民穿越愛琴海進入歐洲。

二,希臘

難民一過愛琴海,保加利亞福利不好,難民呆不住,希臘就慘了,絕大多數難民到了希臘,根據公約,希臘必須負責。

希臘哪裡受得了,就睜一眼閉一眼讓難民再向鄰國湧去,這樣,塞爾維亞,克羅地亞等巴爾幹半島國家就成了第二國。

根據公約,它們可以將難民強行送回希臘,但是NGO組織跳出來了,拒絕難民,“人權”紀錄不好看哦!

於是,這些第二國也把邊境放開,讓難民進了奧地利。

奧地利本來也是挺能裝逼的,後來受不了了,把難民送上火車直接拉到德國巴伐利亞州。

巴伐利亞州根本承受不難民開支和負擔,跟柏林產生了矛盾,默克爾承諾不設限接受難民,這就造成了今天德國難民困境的局面。

德國本來算計是不錯的,它地處中歐,無論哪個方向難民過來,它都不是第一國,有《都柏林公約》在,它可以安心裝逼。結果裝逼不成。

三,意大利

這條線路主要是非洲難民為主,不過,它也偷偷放開邊境。

難民大量湧入歐洲,不但變成了社會長期負擔,也帶來了治安問題,更長遠看,一旦成為合法移民,還會造成人口結構的變化。

德國束手無策, 它不是不知道根源在哪裡?但只能心照不宣。

黑手在華盛頓

歐洲不是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它們成立一支統一指揮的邊防軍就可以了,或者是邊防警察。

看看美國邊境警衛隊,把墨西哥大批奔向民主的民眾強行攔在邊境上,就知道這樣的部隊有多重要了。

但是,德國就算出錢成立一支邊防部隊,在歐洲邊境巡防。國際人權組織,英美主流媒體能把德國罵成希特勒再世。政治不正確,就意味內閣垮臺。

實際上,歐洲邊境控制政策已經被美國瓦解了,日益增加的難民,會在德國變成有影響力的群體,進而影響到德國的政策制定,政治局勢,民族認同。

歐洲那些歡迎難民的NGO組織,它們的總指揮,拔款者就是美國的國際難民辦公室(OIM),領導者是美國國務院副國務卿,各國NGO與美國駐各國大使館緊密配合。

NGO在輿論口是天使,是聖母,是難民的貼心小棉襖,但是他們的另一面是:蛇頭。

也就是說,它們既是“人權衛士”,又是人口販賣組織者,愛心只是為了掩蓋利益。

真正指揮全球難民遊說團體以及人口走私網絡運作的機構是CIA,每一個細節都由它們制定。

每一次難民潮湧入歐洲,德國為首的歐洲國家都得向美國做出政治讓步。

本來合法的,適量的難民進到德國,是可以緩和勞動力短缺問題,只是要付出一些社會衝突和犯罪率升高的代價。但是,如此大規模的難民進入,就不是治安問題了,而是政治問題。

實際上,美國摧毀的中東政權,全是世俗阿拉伯政權,而那些神權國家,反而得到了美國保護。

歐洲為什麼不採取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利益呢?聽說過國際法學家委員會(ICJ)這個NGO組織嗎?他們在法律擁有了最終解釋權。

ICJ最早是由杜勒斯和人權律師博特領導的,福特基金會資助,現在是由索羅斯基金會包養,再加上大赦國際和歐洲難民理事會(ECRE),這些NGO就像一張網,把歐洲死死困住。

德國造反,重塑歐洲,因為難民要把它逼瘋了

難民湧入歐洲,有百害而無一利,輿論美化包裝卻像一件皇帝的新衣,說不得,說不得。

阿拉伯之春開始後,歐洲馬上出了一個叫“歡迎來歐洲”(W2EU)的NGO組織,它是由土耳其和美國情報機構控制的,2012年3月,歐洲聖母全部跑到伊斯坦布爾開會,交流歡迎難民經驗。

就是這個M2EU,為難民(人口走私)提出了路線地圖,旅行指南,以及如何躲過各國邊檢的小貼士,還有法律援助。

現在它們已經開發了手機APP,什麼語言都有,想盡一切辦法把難民送入歐洲。

德國現在非常害怕以色列跟敘利亞或伊朗開戰,這些NGO背後的把戲默克爾當然知道,如果,伊朗戰事爆發,那麼,這個難民數量就不是敘利亞能比得了的。

德國還能收多少難民?既然美國一心要撕毀《伊朗核協議》,根本不聽德國和法國的勸阻。那麼,德國造反,也就順理成章了。

借這次頒獎機會,德國和法國的表明態度,它們對建立歐洲防務體系的渴望是急切的。

說美國“保護不了歐洲”是客氣的,潛臺詞就是美國在給歐洲製造災難。

美國自己卻堅決拒絕敘利亞難民,當難民變成武器時,一切愛心都變味了。

德國造反,重塑歐洲,因為難民要把它逼瘋了

德國早晚要掙脫出北約的控制,只要處理好烏克蘭問題,它跟俄羅斯的矛盾就能化解,而烏克蘭問題又是美國一手挑起的。

從二戰結束到今天,德國終於想造反了,真的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好戲還在後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