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典故,你知道多少?


中国文化典故,你知道多少?​​1.斑竹

湘妃竹。舜死后,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上生了斑痕。

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 [唐]刘禹锡《泰娘歌》

2.比翼鸟、连理枝

传说中鹣鹣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比喻夫妻。 连生在一起的两个树枝,比喻恩爱夫妻。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 [唐]白居易《长恨歌》

3.烂柯

出自任昉《述异记》。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几个童子下棋唱歌,过了一会儿,发现斧头柄全烂了,同到家,同时代的人都不在世了。比喻岁月流逝,人事变迁。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唐]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采薇

周武王伐纣,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周朝建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后以此比喻隐居不仕。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唐]王绩《野望》

5.长亭

古代驿站在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别。后“长亭”成为送别之地的代称。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宋]柳永《雨霖铃》

6.尺素

语出古乐 《饮马长城窟行》:“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为书信代称。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宋] 秦观《踏莎行》

7.登高

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历来有登高的习俗。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8.东山高卧

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东山。后泛指隐居。

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唐]李白《梁园吟》

9.杜康

传说杜康发明了酒。后以此作为酒的代称。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两汉] 曹操《短歌行》

10.东篱

表现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情致。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 宋] 李清照《醉花阴》

11.寒食

节日名,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晋文公下令在介子推忌日禁火,只吃冷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唐]韩栩《寒食》

12.汗青

古时写字用的竹简,需先用火烧使其干燥,叫“杀 青”因烘时竹简出水如汗,故又叫“汗青”。后指书稿、史书。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 文天样《过零丁洋》

13.红豆

植物,又叫“相思子”,古人常以其象征爱情或、相思。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唐]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

14.画眉

西汉张敞夫妻恩爱,曾为其妻画眉。后以此形容夫妻相爱。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唐]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

15.金乌

传说太阳里有三足鸟。后以“金乌”代称太阳。

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 ——[唐] 韩愈《李花赠张十一署》

16.楼兰

汉代,楼兰国经常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故“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