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之美,生活在宋朝

青瓷之美,生活在宋朝


青瓷之美,生活在宋朝

龙泉窑青釉盘口瓶

高17.0cm,口径6.7cm,足径7.6cm


颜色上升为艺术的表现手段,是古人在不自觉中完成的。


当古人发现瓷器不仅仅是使用的器皿时,艺术的魅力就从中闪现了出来。在自然的混沌中,一缕青翠常使人赏心悦目,这种觉醒就是青瓷艺术的先驱。


所有青瓷的前身,都是古人无可奈何之事。釉料的含铁量决定青釉的颜色,呈色条件长时间为工匠琢磨不定,陷于苦恼。在大量的、日复一日的重复劳作中,机会一次又一次地偶然出现,等待聪明的智者捕捉。


中国古代辛勤的窑工们,就是那不知名的智者。


我们今天已深知青瓷的魅力,也知长江南、黄河北青瓷的各个名窑。越州窑、龙泉窑、耀州窑,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经称雄一方。


青瓷之美,生活在宋朝

汝窑天青釉圆洗

高3.3cm,口径13cm,足径8.9cm


越州窑在唐代“南青北白”的局面中撑住半壁江山;而宋元龙泉窑以其肥腴.艳由中国南部的大山中源源不断地走出;至于耀州窑,夹杂着西北人粗犷的性格,深沉而不事张扬。


青瓷的重要性在于:她是中国陶瓷发展史的必由之路。她是陶瓷的青春期,散发着青春的气息,洋溢着来自于内部的诱惑。她使陶瓷充满了表现力,使表现力充满了张力,使张力充满了诱惑力,使诱惑力变成市场的魅力。


这个魅力市场在唐至两宋,统领江山。从科学意义上讲,宋代五大名窑除定窑外,汝、官、哥、钧都属青瓷,只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还有那个相传千年的秘色瓷,仅名称就能演绎一部神奇的故事。


青瓷之美,生活在宋朝

耀州窑青釉刻花莲花纹双耳瓶

高24.5cm,口径5.5cm,足径9cm


深沉、优雅、含蓄是青瓷美学的境界。这样高的陶瓷美学境界在今天看来仍是不可企及的高度。单用一个色彩作为表现手段,青瓷在古往今来的各色瓷器中无疑是魁首。


从唐代起,文人骚客极尽能事描绘她,清人蓝浦在《景德镇陶录》转引《爱日堂抄》云:自古陶重青品。晋曰缥瓷,唐曰千峰翠色,柴周曰雨过天青,吴越曰秘色,其后宋器虽具诸色,而汝瓷在宋烧者淡青色,官窑、哥窑以粉青为上,东窑、龙泉其色皆青,至明而秘色始绝。自古陶重青品。


青瓷之美,生活在宋朝

越窑青釉瓜棱执壶

高23cm,口径12.5cm,足径9.1cm


青色是生命力的表现,自然属性的生命力,从萌芽到结果都是在青色中完成。古人有意识追求青色恐怕也是基于这一层考虑。


1000年以后的今天,回首青瓷,我们忽然希望我们回到宋朝,生活在宋朝。


文章摘自:马未都《茶当酒集》


有惊喜:

瓷艺尤珍-茶具与生活美学专场

正在进行中......

等你!

近期热文链接

————————长按二维码一键关注————————

青瓷之美,生活在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