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法傑、陶萬俠榮膺為第五批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日前,文化和旅遊部印發《關於公佈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通知》,經各地申報、專家組初評、社會公示、評審委員會審議等程序,確定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宿州市的蔣法傑(嗩吶藝術)和陶萬俠(泗州戲)入選。

蔣法傑(中)在梨園和學徒一起吹奏嗩吶。 孟揚 攝

年逾七旬的蔣法傑,自幼拜嗩吶名家陳玉蘭為師,13歲就能獨自演奏。在繼承了傳統技法的基礎上,蔣法傑創造出新的吹奏技巧和方法。為突出演奏效果,他在演奏過程中加入一些民間戲法絕活,如吃火、吐彩紙、漱獠牙扮金剛、火燒葡萄架等,令人耳目一新。1992年,蔣法傑參加全國“朱載堉杯”嗩吶大賽,吹奏《歡樂曲》和京劇《沙家浜》選段,獲得國家二等獎;2000年,他代表安徽省參加在山東威海舉辦的“全國首屆中老年廣場舞大賽”,吹奏嗩吶舞蹈曲,獲得國家一等獎;2002年,他代表安徽省參加在昆明舉辦的全國首屆“中國舞蹈節”,吹奏嗩吶舞蹈曲並獲得一等獎。蔣法傑以紮實的功底和獨特的風格,成為碭山嗩吶藝術界的領軍人物。近年來,蔣法傑廣收門徒,為碭山嗩吶培養了一定數量的人才,並將傳統的和自己創新的曲目認真記錄下來,努力讓嗩吶藝術得到有效傳承和發揚光大。

陶萬俠在泗州戲《狀元打更》中的扮相。

陶萬俠出生於梨園世家,自幼酷愛戲曲藝術,1987年被濉溪縣泗州劇團招錄為演員,1989年調入宿州市泗州劇團。在藝術道路中,陶萬俠成功塑造過小生、老生、小旦、彩旦等角色,許多精彩唱段曾多次在省電視臺、中央電視臺欄目中播出。1993年,陶萬俠表演的小戲《懶大嫂》(飾大嫂)參加安徽省小戲調演,榮獲表演一等獎;1994年,《四換妻》(飾乓氏)參加安徽省第四屆藝術節,獲表演一等獎;1995年,小戲《三姐思春》(飾李三姐)參加安徽省小戲調演,獲表演一等獎;1999年,小戲《拙大姐》(飾王素梅)參加安徽省小戲調演,獲表演一等獎;2005年,小戲《二嫂擋車》(反串大順)參加“中國映山紅戲劇節”,獲表演一等獎;2003年,小戲《懶大嫂》(飾大嫂)參加首屆“中國濱州國際小戲藝術節”,獲表演一等獎;2007年,大戲《秋月煌煌》(飾大奶奶)參加山東棗莊戲劇節,獲表演二等獎;2011年,現代戲《母親的囑託》(飾沈母),參加第八屆安徽省藝術節,獲表演二等獎;2013年,參演大型現代泗州戲《情繫拉魂腔》(飾老年周鳳雲)。“作為一名專業的文藝工作者,要不斷地學習和鑽研專業知識,緊跟時代步伐,為促進宿州市經濟文化建設、構建和諧社會、弘揚地方戲曲藝術而努力。”陶萬俠說。

蔣法傑、陶萬俠榮膺為第五批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蔣法傑、陶萬俠榮膺為第五批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拂曉新聞網--皖北晨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