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施耐庵的《水滸傳》中,高俅作為主要的反派人物而廣為人知,他以小流氓的身份出場,因為具有很高的蹴鞠技術,被喜愛蹴毬的端王所賞識。 在端王登基成為皇帝后,高俅很快官至太尉。
但歷史上的高俅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高俅(?—1126年)
高俅(?—1126年),北宋末年,河南開封人。初為蘇軾小史(書童),後事樞密都承旨王詵。因善蹴鞠,獲寵於端王趙佶(即宋徽宗)。
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蘇軾將高俅推薦給了他的朋友王詵(即王晉卿)。
王詵是神宗皇帝的妹夫(《水滸傳》中說是哲宗皇帝的妹夫),端王趙佶(後來的徽宗皇帝)的姑夫,這個王詵是一個“書畫高手”,與在一旁坐冷板凳的端王關係密切,兩人經常在一起切磋書畫。
一天,王詵和趙佶一起等待上朝,趙佶忘了帶篦 【bì】子刀,就問王詵借篦子刀修理鬢角,
王詵的篦子刀很漂亮,趙佶很喜歡,剛好王詵有兩把一樣的,第二天就讓高俅到端王府去送篦子刀。高俅到時,喜好踢足球的端王正在踢球,但只是業餘水平,而高俅可是踢球的高手,自然對這項活動不屑一顧。
殊不知,高俅這一腳可以說是國腳的水平,讓端王大為欣賞,於是派人給王詵傳話:“謝謝你送的篦刀,你連同派來的人,我一起收下了。”
就這樣,高俅成了端王趙佶的親信。
不久,哲宗皇帝去世,端王成了大宋的徽宗皇帝。
宋徽宗原本只是一個坐冷板凳的人,一上朝看到的全是新面孔,下朝後看到高俅這個長期在一起玩的朋友,自然特別親切。
因此,宋徽宗有心提拔高俅。但大宋王朝提拔幹部也是有一套制度的,也並不能不完全由著皇帝的性子來。
七品縣官要有進士出身,而高俅卻沒有功名,所以文官這條路自然走不通。 於是徽宗就讓高俅走武官之路,因為武官對出身要求不嚴,只要有功名就行。
徽宗決定讓高俅到基層去“鍍金”,但並沒想他真的能建功,邊帥劉仲武知道高俅是皇帝派下來“鍍金”的,便格外幫襯。
恰好,高俅在邊關的時候,在邊境打了幾個少有的勝仗,於是高俅有了升遷的資本,毫無疑問是出於在劉仲武軍中的經歷,最後做到了殿帥,掌管禁軍達20餘年。
可見高俅不是尋常之輩,在為官弄權上還是頗有些手段。
首先他乖巧善佞,對上司尤其是皇帝徽宗百般討好,迎合徽宗好名貪功的心理,高俅管理禁軍,在軍隊訓練上玩了不少花架子。
據《東京夢華錄》記載:高俅曾主持軍隊競賽,開始是吹吹打打,後面花樣百出,頗為熱鬧,讓宋徽宗看了十分滿意。
其次,高俅這個人有一個好處,就是對有恩於他的故人不忘報答。
其中,劉仲武在政和五年(公元1115 年)打了敗仗,但他的仕途卻沒有受到影響,因為有高俅在朝中替他說了好話。劉仲武死後,高俅又極力向徽宗推薦其子劉錡擔任大將。
當時,蔡京等殘酷迫害蘇軾及其家屬,同為朝臣的高俅對蘇軾一家並未落井下石,而是伸出了援手,史載:他“不忘蘇軾,當初是在給蘇軾當書童的時候,才有了後來當官的機會”。
再者,高俅與當時權傾朝野的大奸臣童貫、蔡京等也非一黨。
靖康元年(公元1126 年),宋徽宗得知金軍渡過黃河後,便連夜倉皇逃往東南避難,童貫、高俅也趕到與之會合,一時間又組成了一個徽宗的親信小班子。
不久,童貫與高俅發生衝突,童貫護從徽宗等人繼續南下,而把高俅留在了泗州,後高俅以生病為由,回到了開封。
史書記載,當時隨從宋徽宗皇帝的童貫等“六賊”後來都被宋欽宗處死並梟首,恰恰是因為高俅提前離開了江南,沒有參與當時徽宗集團與欽宗集團的鬥爭,才逃過一難。
亂世之秋,他的下場比童貫、蔡攸(蔡京長子)等人幸運,倒也並非偶然……
從一個書童,躋身一躍,高俅憑藉著自己擅長的優勢,迎合當朝天子,成為宋徽宗眼中最值得依賴的臣子。在為官之路上不僅迎合皇帝,而且愛憎分明。
閱讀更多 公務員參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