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去學校開家長會,發現孩子都叫梓涵子晗,詩萱詩齡

父母輩的名字大多以“淑芬”“建剛”這類名字較多,後來逐漸變成取單字名的風潮,比如“張偉”“張傑”,這幾年給孩子取名又颳起了另一股風。

前段時間,一個同事去學校給孩子開家長會,老師點名時,他發現孩子班上出現好幾個“雙胞胎”名字:子涵和子萱,浩然和浩宇,甚至在同個年級裡有不少同學叫 紫涵,梓涵,子涵這種讀音相同的名字,而我這位同事家的孩子名字也不幸中招。

同事去學校開家長會,發現孩子都叫梓涵子晗,詩萱詩齡

“我本來是想給孩子取個好聽文雅的名字,”他說,“但是隨意瞄了幾眼學校孩子的名單,竟能看到不少‘兄弟姐妹’,其中一個姓劉,居然有不少小孩叫劉子萱,劉梓涵,劉紫晗,還有浩辰,浩然,浩宇......

同事無奈的說,當初為了起這名字,費了很大的勁,起好以後,還挺滿意,誰成想,其他家長也都是這麼想的,現在這些名字爛大街了都。

而且現在四個字的名字也漸漸多了起來,比兩個字的名字還要多,現在100個孩子,叫兩個名字的不到10個。

比如前幾年有個轟動的新聞,濟南市民呂先生給女兒起了一個既不隨父姓、也不隨母姓的詩意名字——北雁雲依,在給孩子辦理戶口被拒後,竟然還告到了法院,最後寧願不給孩子上戶口,也要堅持這個所謂的“北燕雲依”。

同事去學校開家長會,發現孩子都叫梓涵子晗,詩萱詩齡

呂先生說自己愛好傳統文化,本來給孩子起過一個叫“呂梓彤”的名兒(還是一個俗氣的名),但感覺不好,就放棄了,現在堅持孩子叫“北雁雲依”。

北取自“北方有佳人,遺世而獨立”,濟南又屬北方,“雁”取自北方的鳥類,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這詩的創作靈感就來自大雁,“雲”就是雲彩,“依”來自《詩經》: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戶籍辦的工作人員無奈的說:“這種情況確實太特殊了,我們也想積極解決問題,哪怕他在4個字前面加個姓都可以,但是對方就不答應。”

這兩年,四個名字的越來越多,比如:柏方賜子、陳孫千雨、肖張梓軒、蔣瑩子清、章雨若曦……

在這裡,不得不吐槽一下,這種四個名字的真好聽嗎?如果是複姓“諸葛”“歐陽”這類的,叫四個名字,聽著倒也順暢,你一單姓的取四個名字,除了感覺矯情裝13,聽著彆扭之外,滿滿的俗氣之感。

同事去學校開家長會,發現孩子都叫梓涵子晗,詩萱詩齡

尤其那個自稱愛好傳統文化的呂先生,給自己孩子叫“北燕雲依”,滿滿的是沒文化,但又想裝有文化,附庸風雅的噁心之感。

還有家長給孩子取生僻字,比如:邱化厶(si一聲)、毛薤(xie四聲)、劉龑(yǎn)飛、劉肸(xī)彤......,這些家長是想讓自己的孩子名字與眾不同點,可你想到沒,字是與眾不同了,可讀音還是爛大街那種,這種名字以後生活可不方便。

像文中提到的“子萱,紫萱”這類一窩蜂名字,恰恰說明是這一代父母的文化水平不夠,但因為看多了言情小說,偶像劇,又想附庸風雅取一個貌似高大上的名字,結果卻是俗不可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