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秉持“治身以治天下,寿国以寿万民

门道提示:农历四月初三

1933年6月,鲁迅先生写道:“古人所传授下来的经验,有些实在是极可宝贵的,因为它曾经费去许多牺牲,而留给后人很大的益处。”而这“留给后人很大的益处”,正是像李时珍等诸多老先辈给予世界人民的伟大贡献,今天门道君将带大家走进李时珍的时代,看看这位医学家的一生。

李时珍: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秉持“治身以治天下,寿国以寿万民

李时珍 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明代蕲州(今湖北蕲春蕲州)瓦硝坝人。为古代我国乃至世界伟大的医药学家,著有药物学名著《本草纲目》一书。

李时珍出身世医之家,他的愿望是像他的祖、父辈一样,当一名济世活人的医生。可是在当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成名,出人头地。

李时珍: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秉持“治身以治天下,寿国以寿万民

李时珍不敢违背父愿,十四岁考取秀才,以后三次赴武昌应试举人,皆名落孙山。于是他恳求父亲,让他专心学医。父亲无奈,只好答应了他的请求。经十余年的刻苦钻研,李时珍三十多岁时便成为当地很有名望的医生。

李时珍: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秉持“治身以治天下,寿国以寿万民

李时珍在数十年行医以及阅读古典医籍的过程中,本草书中存在着不少错误,他决心重新编纂一部本昌书籍。三十五岁时,他就开始酝酿,并为之穷搜博采,读了大量参考书,开始编写《本草纲目》。

李时珍: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秉持“治身以治天下,寿国以寿万民

为了弄清许多药物的形状、性味、功效等,又毅然背起药篓,带着儿子及徙弟庞宽,访采四方,跋涉无数穷山深谷,足迹遍及大江南北。经过二十七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和辛勤劳动,先后三易其稿,终于在一五七八年完成了这部闻名中外的药物学巨著。这时李时珍已六十一岁。

李时珍逝世后的第三年,《本草纲目》在金陵(今南京)正式刊行,立即风靡全国,医家视为珍品,争相抢购。不久流传于全世界。《本草纲目》不仅为我国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对世界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时珍: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秉持“治身以治天下,寿国以寿万民

李时珍于1593年逝世,享年75岁(虚岁为76岁);李时珍逝世后遗体被安葬在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竹林湖村。到今天为止,蕲州一带的中医每年清明都要到墓地朝拜,许多人常把坟头的青草带回家以消灾灭病。经世济民,是儒家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体现的是古代儒士积极的入世态度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担当。“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李时珍作为一名儒医,秉持“治身以治天下”“寿国以寿万民”的理念,研习本草,悬壶济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