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民”興起,“老農民”咋辦?

“新農民”興起,“老農民”咋辦?

  日前發佈的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結果顯示,2016年末,全國規模農業經營戶398萬戶;農業經營單位204萬個,農業經營單位數量較十年前增長417.4%。這些就是各種涉農文件裡所說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包括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數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農民合作社數量大幅度增加。2016年末,全國以農業生產經營或服務為主的農民合作社數量達91萬個,佔農業經營單位的44.6%。分地區看,東部地區規模農業經營戶和農業經營單位數量最多,分別佔全國的30.0%和33.6%;東北地區規模農業經營戶和農業經營單位數量最少,分別佔全國的20.8%和8.3%

  伴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數量的增加,我國農業生產向規模化和專業化方向發展。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結果顯示,規模農業經營戶和農業生產經營單位實際耕種的耕地面積佔全國實際耕種的耕地面積的28.6%;規模農業經營戶和農業生產經營單位的生豬和禽類存欄量分別佔全國的62.9%和73.9%。

  這些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被認為是發展現代農業的主力軍和突擊隊,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力量。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本週三(1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就確定了一系列支持和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政策措施:

  ——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工程。扶持一批一二三產業融合、適度規模經營多樣、社會化服務支撐、與“互聯網+”緊密結合的各類新型經營主體。農業部的初步計劃是2018年培養100萬以上新型職業農民。

  ——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現代園區建設。在今年已經批准創建41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基礎上,2018年再建一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擇優支持一批全國農村創業創新示範園區(基地)。

  ——支持農產品初加工和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抓好落實財政支持、稅費減免、設施用地、電價優惠這些政策,重點支持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農產品加工,同時要對深耕深松、機播機收、疫病防控等生產性服務給予補助。

  ——開展信貸支農行動。綜合運用稅收、獎補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產品和服務,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信貸支持。推動省級農業信貸擔保公司加快向市縣延伸,2018年爭取實現主要農業縣全覆蓋,要求對新型經營主體的農業信貸擔保餘額佔總擔保規模比重達到70%以上。

  ——深入實施農業大災保險試點。實施小麥、玉米、水稻三大糧食作物農業保險試點,研究出臺加快發展農業保險的指導意見,推動保障水平覆蓋全部生產成本。

“新農民”興起,“老農民”咋辦?

  但是,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蓬勃興起的農村,很長時期仍然會有大量小農戶,這同樣是中國的國情和農情。目前全國有2.6億農戶,其中2.3億是承包農戶,這是整個農業生產的基本面。所以,任何時候制定政策措施時,都不能忘了這些小農戶,這也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體現。中共十九大報告在提出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同時,也提出“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據農業部副部長葉貞琴15日介紹,具體的路徑有兩條:一個是把新型經營主體對小農戶的帶動能力作為政府扶持政策的重要衡量指標。如,最近很多地方做了探索,把政府扶持的資金折股量化到小農戶和貧困農戶,資金變股金。

  另一個是引導和組織小農戶參與和發展專業合作,包括土地入股、股份合作、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等,實現風險共擔、利益共享。

  他還表示,要以產業為基礎,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為小農戶提供科技、信息、農產品營銷等方面的服務,通過服務帶動小農戶奔向大市場;以培育小農戶的內生動力為基礎,提升小農戶自我發展能力,包括加強培訓,特別是職業農民的培訓,提升自我發展的動力和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