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足跟痛?三種因素導致,超過這個時間點就屬於病態了,要重視

很多產婦生完孩子之後覺得腰痠背痛,尤其是足跟痛很明顯,主要是因為懷孕生產時,身體產生鬆弛素讓關節、韌帶放鬆,而這些部分放鬆後,可能會造成筋骨方面的傷害,而足跟要承受懷孕時的全身重量,受到的損傷往往會更大,所以產婦產後的確比較容易有筋骨痠痛,尤其是足跟痛的情形。

產後足跟痛?三種因素導致,超過這個時間點就屬於病態了,要重視

不過通常產後1個月左右,韌帶、關節鬆動的情形都會基本逐漸改善。如果產後1個月之後仍時常覺得足跟疼痛,這就屬於病態了。

產後足跟痛?三種因素導致,超過這個時間點就屬於病態了,要重視

金領母嬰健康提醒

中醫認為,產婦在月子裡,氣血兩虛,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襲。產後足跟痛是虛證,不是外傷,也不屬於骨刺所致。這種產後病,以腎虛為主,根據經絡循環的路線來看,足跟的位置在腎經循環的範圍內,腎為元氣之本,腎主生殖、主骨,產後本身腎氣虛弱,衝任受損,百脈空虛,氣血兩虧。如果再經常赤腳使足跟外露,或經常穿硬底、彎曲度高的高跟鞋,使產後本已虛弱的足部肌肉不能得到休息,氣血失於溫養而不流暢,就很容易導致足跟痛。

產後足跟痛?三種因素導致,超過這個時間點就屬於病態了,要重視

中醫學把產後足跟痛的病因病機分為三類。

氣滯血瘀型:產婦產後多虛多瘀,氣虛不足以行血,導致足跟部血行緩慢、瘀血阻滯,脈絡被阻,則氣血運行不暢而痛,且痛有定處,疼痛拒按,行走受限。

寒凝血瘀型:主要是由於產後本就氣血虧虛,氣血運行緩慢,加之未注意保暖,復感寒邪,寒主凝滯、主收引,致使經絡被阻、氣血凝滯不通而痛,疼痛拒按,喜熱怕涼。

肝腎虧虛型:肝腎及其分支別絡圍繞足跟部行走,肝主筋、主藏血,而腎主骨、主藏精、精生髓。多是產婦素體虧虛,肝腎不足,精血虧虛,經脈失充,則筋失所養,骨失所主,骨萎筋弛,故站立或行走時跟部痠痛、隱痛、乏力、疼痛喜按,觸之痛減。

產後足跟痛?三種因素導致,超過這個時間點就屬於病態了,要重視

解決方法:

產後足跟痛?三種因素導致,超過這個時間點就屬於病態了,要重視

如何預防產後足跟痛?

產後要充分休息,但並非必須長時間臥床。產後如無特殊情況,應及早下床活動、散步,並做些產後保健操等運動,這樣既能避免發生足跟痛,又有利於產後身體恢復。

最後,一定要確保房間內的溫度,外出時也要注意防寒保暖。月子中注意穿保護腳後跟的軟底鞋,經常做腳底蹬踏動作,加強其抗勞損的能力,減輕局部炎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