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来吃碗沙茶面,碧山路上有柳河|食客

很少有人知道,在八市大名鼎鼎的钟丽君满煎糕,是钟叔的女儿。

那是八市最小的一家摊位,但留住了厦门的老手艺。

这就像钟叔自己,在碧山路的巷子里,做着一家小小的柳河小吃店,一开15年。

进来吃碗沙茶面,碧山路上有柳河|食客

虽然招牌上写着「小吃店」,卖的也是沙茶面、清汤面、花生汤、面线糊、白粥等各式小吃卤料。

但住在大生里和民族路一带的街坊,习惯叫「柳河沙茶面」。

因为钟叔最拿手的,就是沙茶面。

进来吃碗沙茶面,碧山路上有柳河|食客

十几年前,钟叔和钟婶,在「不见天」摆着街头小摊。

不见天,位于碧山岩下,网上的解释,听起来颇为美妙——绿树蔽天,石崖天成,行人至此,不见蓝天,故名「不见天」。

但只有真正体会过的人,才知道个中滋味。

夏天暴晒,冬天吹风,遇上瓢泼大雨,无遮无挡狼狈不堪,偶尔还要被赶来赶去,无从藏身。

进来吃碗沙茶面,碧山路上有柳河|食客

所以钟叔攒够了钱,就在碧山路找了个小店面,安安心心做起了柳河。

这一做,就是15年。

当然也是事后才知道,这房子,当年还是抗战时期,地下党在厦门的联络根据地,想想确实也够隐蔽。

进来吃碗沙茶面,碧山路上有柳河|食客

柳河的沙茶面,之所以出名,是因为用了自己炒制的花生。

尤其碾成碎末,加入沙茶汤,熬煮之后,不见花生颗粒,却能吃出满口花生香气。

这是钟叔自己反复琢磨出来的好味道。

进来吃碗沙茶面,碧山路上有柳河|食客

钟叔承认,自己其实没什么本事,但好处在于,他愿意下功夫学本事。

但凡有客人提意见,钟叔钟婶夫妇俩,从不仗着自己开店年数够长,就摆出「老店欺生客」的架势。

而是认认真真听取客人意见,包括交流自己看法,最后把一碗沙茶面,熬出柳河自己的味道。

进来吃碗沙茶面,碧山路上有柳河|食客

相比沙茶面,清汤面容易很多。

每天清晨,大骨熬煮两个小时,分成两锅。一锅放入虾米、大肠、猪血等配料,熬面线糊,一锅煮清汤面。

开店15年,钟叔的秘诀是:食材新鲜,调味简单,味道自然就好。

进来吃碗沙茶面,碧山路上有柳河|食客

这些年过去,吃过苦,吹过风,日子渐渐好过起来。

钟叔钟婶觉得,好像所有心愿都完成了——女儿钟丽君在八市有自己的满煎糕小事业,儿子也工作顺遂结婚生子。

想想,以前那么多苦日子,也都这么走过来了。

剩下的,就是安安心心守着柳河,在碧山路这条巷子里,给街坊邻居做好每一碗沙茶面。

------- --------- ---------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

请关注“开始厦门”

发现厦门的另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