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筆下的刺客,來自孤膽英雄的挑戰,成了便能改變歷史!

歷史典籍一般偏向於記錄王侯將相,偏向於歌功頌德。《史記》之所以是"史家絕唱",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著眼於當時社會的各個階級、方方面面。


誰說小人物不能影響歷史,《刺客列傳》中的每位刺客都曾讓歷史為之驚駭。

司馬遷筆下的刺客,來自孤膽英雄的挑戰,成了便能改變歷史!

司馬遷的一生是忠於職守的一生,他獲取資料,沒有取巧的手段,只有實地的考察,樸實的記錄。

20歲的他開始遍訪全國,收集第一手資料,走街串巷,不放過任何一個讓人們口耳相傳的故事,對民間故事的執著,也讓他收集到了許許多多從古籍中得不到的資料。

《刺客列傳》中,描寫了五位刺客,分別是曹沫、豫讓、聶政、專諸、荊軻,泛泛言5000多字,寫出了刺客的慷慨悲歌。司馬遷受腐刑之後,更能以卑微人的視角看世界,看歷史,傳達出了非常多寶貴的東西。

司馬遷筆下的刺客,來自孤膽英雄的挑戰,成了便能改變歷史!

影視劇中的豫讓

比如說刺客豫讓,三番五次要殺趙襄子,但是趙襄子護衛太過嚴密,始終沒有成功,最後豫讓也被圍困了,他看復仇無望了,就對趙襄子說:你把你的衣袍脫下來,讓我戳上幾劍,就當我報仇成功了,我要維護我的道義。趙襄子很敬重這位三番五次來刺殺自己的勇士,說那好吧,脫下衣服讓豫讓刺了幾劍,刺完豫讓就自盡了。

這種為了道義奮不顧身,忠義的精神是值得人們宣揚和敬重的。

再看聶政刺殺韓相俠累,嚴仲子到聶政家請他,又給聶政送禮,又尊重他,聶政覺得:雖然人家有求於我,但是人家是上等士大夫,我是一個下等人,我有心報答他,我得死,但是我母親還在,我得照顧她。

後來他母親去世了,聶政找到嚴仲子,說我可以刺殺韓相俠累,聶政提著劍闖到大堂上,直接把韓相俠累殺死了,之後他揮劍劃爛了自己的臉,自盡了,他為什麼這麼做呢?

一是不想連累嚴仲子,二是不想連累自己的家人。

司馬遷筆下的刺客,來自孤膽英雄的挑戰,成了便能改變歷史!

更了不起的是他姐姐,聽說大街上有一具屍體,是刺殺韓相俠累的兇手,不知道是誰,正在這曝光呢。她就知道是自己的弟弟聶政,她衝到街上,抱著自己的弟弟痛哭,旁邊的百姓就對她說:你弟弟是劃爛了臉是為了保護你,不讓人知道他是你弟弟,你怎麼還出來了呢?

她說:聶政幹了如此之壯烈、如此之光輝的事,我輩怎麼能苟且偷生,讓他的俠名不為所知呢?有這樣的姐姐才有這樣的弟弟,聶政的俠名也流傳開了。

司馬遷筆下的刺客,來自孤膽英雄的挑戰,成了便能改變歷史!

圖窮匕見

《刺客列傳》中洋洋灑灑的描寫,就像一部武俠小說,其中最體現俠義之氣、慷慨悲歌的就要屬"荊軻刺秦"了,5000多字的篇幅,他佔了3000多字。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荊軻是燕國人,當時眼看大局已定,秦王要一統天下了,燕國滅亡也是早晚的事,燕太子丹請荊軻刺殺秦王,只有這樣燕國才有機會,這過程中荊軻表現出的是重視道義,輕視自己的生命,他先找到樊於期,重說借你的人頭一用,我要當做獻禮,藉機去刺殺秦王,樊於期也是非常重視氣節,說人頭借你,拔劍自刎,他不惜為一個未實現的大事而犧牲生命。

於是,荊軻帶著腦袋樊於期的腦袋和燕國地圖,其實,荊軻一開始不是為了殺秦王,是想把秦王制服,讓他許諾不攻打燕國,行不通了才想殺秦王,很遺憾沒達到目的,荊軻也慷慨赴死了。

司馬遷筆下的刺客,來自孤膽英雄的挑戰,成了便能改變歷史!

司馬遷筆下的刺客都處於中下層,然而他們都是大義凜然之人,所做的舉動都足可以"驚天地、泣鬼神"。

司馬遷的《刺客列傳》是歷朝歷代史書中沒有的,其中的人物或琴劍合璧,或忠義兩全,五彩斑斕、妙趣橫生。

司馬遷選取人物時,不以地位名望而論,而是以當時人的實際行為標準,他還寫了遊俠、商人、醫生等下層人物的傳記,王侯將相、布衣百姓才共同組成了 "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