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本田研究发动机,丰田研究车,大众研究中国,为什么本田发动机还是出了问题?

我上网来看看

这句话的说法挺有意思,丰田研究车,主要说丰田是以最经济的方式生产处大众化的车型,可靠性不错;而大众研究“国人”,完全是在揣摩“国人心理”,研究出适合中国市场的车型,因此在中国赚的盆满钵满;至于“本田”研究发动机,就说是说本田的发动机太好,还有句著名的用语“买发动机送车”,无非是本田过去的发动机太优秀了,人们习惯了优秀,就容不得它出任何问题了。

本田的发动机确实好,我第一次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在2004年,F1大奖赛首次在中国上海举行时,在直道上,本田赛车每次都超法拉利车队,但在弯道又被法拉利给反超,说明本田发动机的动力性能相当不错;随后我也开过很多本田的车:CR-V、雅阁、十代思域等,尤其是十代思域开起来简直让人着迷。

本田给人发动机好的印象太深刻了,一旦出了问题就是人人喊打,就像你一直考100分,这次考了95分,会被人说,而你一直考50分,这次65分反而会被人表扬。当然我也理解车主的想法,毕竟我就是冲你发动机可靠耐用才买你本田的,是你的卖点,结果偏偏卖点出了问题,难以接受,这就是为何这次本田发动机机油增多那么多反响的原因。

事实上,一辆车上有几万个零件,出现事故也不足为奇,丰田、大众也经常动辄召回上千万辆汽车,损失巨大。关键是解决问题的态度和决心。

东风本田已经决定自2018年5月22日起,召回2017年2月14日至2018年2月27日生产的搭载1.5T发动机的部分2018款思威 ( CR-V ) 汽车,共计130455辆。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更换空调控制单元、升级FI-ECU软件,对搭载CVT变速箱的车型同时更换散热器下水管总成、升级TCU软件,抑制机油液面增高,消除安全隐患。召回实施时为对象范围内的车辆免费更换发动机机油和机油滤清器,并添加发动机清洁剂。

从技术上而言,基本上可以解决机油增多的问题,就是时间慢了点,被大家所诟病,CR-V毕竟在全球范围内都证明了自己的成功,相信还有市场潜力。(鹿鼎记)


DearAuto

题主这个“命题”是从哪里看来的?最喜欢研究中国的是“丰田”(但不是“研究国人心理”),而大众研究“国人”,完全是在揣摩“国人心理”。至于“本田”研究发动机,无非是过去太优秀了,人们习惯了优秀,就容不得它出任何问题了。(近因效应)。


既然上文重提到了“近因效应”这个词,我就先给大伙解释一下这个“近因效应”是啥意思。

近因效应:一个好人做的好事再多,都比不上最近做的一件坏事让人印象深刻,之前产生再多的好感和尊敬都抵不过当前的厌恶情绪。一个坏人做的坏事再多,只要做一件好事,人们就会对他产生好感,并且还会有“改过自新,重新做人”的错觉。这个道理用在“本田发动机”身上非常贴切,本田生产的优秀发动机太多了,导致所有人脑子里都认为这么“优秀”怎么会出问题呢?可大伙可以想一想,世界上有没有出过问题的“品牌么”?没有,而且本田发动机出的问题“最少”,那为什么出问题“最少”的本田发动机会被人无法原谅呢?还不是因为“近因效应”么。随着排放法的日益严格,本田也逐渐的舍弃过去的“高转速”路子,比如曾经的K20A发动机,2.0L自然吸气发动机,原装225匹马力,一个自然吸气发动机,这个数据可以了吧,这是10多年前的发动机,比比现在2.0涡轮增压发动机,数据不见得比225多很多吧?况且人家提前了十几年达到这个数据,所以“本田的发动机”确实很优秀,但再优秀不代表就不会犯错,理性对待。美国航天飞机还厉害呢,全世界它独一份生产,我们可以说它专做“航天飞机”,但看看现在,掉下来几架了?都快摔干净了。这就说明了,无论多优秀,都会犯错!!



之前提到了“最喜欢”研究中国的是“丰田”,丰田研究什么?丰田“研究”中国的“气候”,“路况”以及其它很多科目,知道为什么霸道跑西藏最安稳?就是因为早期国外汽车进入“高原时”纷纷产生了高原反应,只有丰田建立了一座“研究所”,针对“高原气候”搞专门的研发,所以,丰田或者说日系车在中国更不容易出问题。

我们在看看“大众”研究什么(广“大”人民的,从“众”心理,简称大众)。如果大众在为产品配备“DSG”时,能多调研一下国内的“交通拥堵实际”状况,早期的DQ200也就会及时的作出改良,也不至于当时爆发出那么多状况,还一度上了315,对不对?大众研究的都是些国人的心理,比如“DCT”,即使现在,也没任何厂家敢说比AT稳定,更何况08年前后了,但“大众”的T+DSG一下子抓住了国人得心理。快,确实是快,DQ380(2T车型)也确实稳定,但是却不足以掩饰DQ200所出现的问题。所以大众原因研究的是与车无关的“消费者”心理。
总结的说,您这个问题有些不严谨,丰田对中国的“用车环境”研究的最透彻,大众对中国“消费者心理”研究最透彻,本田的发动机一直以来过于优秀,就导致人们已经无法接受它“犯错”了(近因效应)。


非专业车评

客观的说,本田发动机没有那么神,也没有网上说的那么严重,积碳门和机油门的确存在这个问题,但网上很多是被“友商”的水军煽风点火、添油加醋了,本田是家技术宅公司,不大会玩营销和公关,比起大众丰田差远了。

直喷发动机都会有积碳,网上好像也没有看到哪辆本田地球梦发动机因为积碳坏在路上了,他被人认为积碳严重的根本原因是每次4s保养都要加添加剂,别的品牌不用,等积碳严重了清积碳就行了嘛,本田为什么要求每次都加添加剂呢?其实是为了赚钱。听过干本田4s的朋友说过一句话“本田的车TMD不怎么坏,靠售后维修挣不到钱,因为不坏都不来修,后来为了赚钱就卖各种添加剂呗,成本几块,卖十几块一瓶”。

这次的机油门事件其实很多车也有这个问题,本田的为什么闹的这么大呢?

1、本田给人的印象就是发动机好,你一旦出了问题就是人人喊打,就像你一直考100分,这次考了95分,会被人说,而你一直考50分,这次65分反而会被人表扬。当然我也理解车主的想法,毕竟我就是冲你发动机可靠耐用才买你本田的,是你的卖点,结果偏偏卖点出了问题,难以接受;

2、本田的1.5T在思域身上就被奉为神车,同级动力最强,说明本田的发动机的确很厉害,机油嘴斜设计功不可没,这也是这次出问题的主因,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啊;

3、发动机设计是有问题,但被“友商”和不怎么懂得车主给抹黑了,也就东三省的车主在低温下出现这个问题,其他地区测出来机油超出位置很多是测得时间不对,同时你去测别的品牌的也许也这样,我坐标苏州,身边2个买新CRV和3个开思域1.5T的朋友都一切正常;

4、本田是个很负责人的车企,很多问题都是召回解决的,我自己开8代雅阁,之前的高田气囊问题就召回了,连6代雅阁都召回了,这次拖这么久的确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就算找到了也要经过验证,毕竟发动机改动不是一会就能解决的,不像大众断轴钉个钢板就完事了,他们也想为车主解决问题,在此呼吁车主们理性对待这次事件。

没有哪个厂商不会出问题,能及时解决就可以了,希望不要因为这次事件导致本田一蹶不振,从此买车少了一个选择。


會开车的猪

积炭问题

至于积炭的问题这应该是所有缸内直喷发动机的通病,不过大众的EA888第三代和丰田的D4S-T已经有了双喷射技术,可以有效的控制住发动机气门背面积炭的恼人事情发生。本田这类问题仍然尚未解决,导致地球梦发动机被很多人诟病为积炭梦。

为什么说本田研究发动机?

①本田发动机技术过硬应该早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得到验证了,当年代号为RA167E的1.5升V6增压发动机经过压榨可以达到1050匹的马力和660N·m的扭矩输出,这种情况在当时可算是让广大F1方程式有关的所有人员叹为观止。这需要本田技研相当严格精密的加工技术才可以承受住高缸压与万转的压力。

1988年 搭载这台本田RA167E发动机的迈凯伦车队横扫F1,16场比赛15场胜利实至名归的夺得年度总冠军。


②1973年 由于中东战争爆发导致石油禁运第一次石油危机发生,当时汽油价格从3美元涨幅到13美元,本田在之前就推出搭载CVCC的发动机技术的第一代思域,当时美国各大主机厂无法制造出可以达到排放法规的经济型车型,本田依仗着这款车在全球各大市场夺得一席之地。



不过现在本田由于最新的1.5T发动机技术不完善,导致冬天低温的情况下直喷到缸内的汽油燃烧不充分混入到机油中导致乳化问题,热销的新款CRV停售,本田在国内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希望厂家推出更有效的解决办法而不是一味的延长质保更换机油。


车到山前必有路 有路必有丰田车

当时合资建厂造车的过程不是很顺利,我们想用国内的市场去换取车厂的技术,很显然丰田没有参考这个提议,那时丰田的主要一门心思扑在美国市场无暇顾及去拓宽国内的销售途径,奠定了大众在国内直到现在仍然无法撼动的地位。

真正让大家对丰田可靠性与舒适性的肯定车型无非就是当时人们口中的霸道陆巡和皇冠,霸道在国内销量的攀升也得益于三菱帕杰罗山猫的作死型让步。


如今在国内兰德酷路泽家族已经是越野车的代名词,无论是野外作业车还是有条件去玩雨林穿越走烂路大家首推的车型无疑都是丰田车系。可靠强大的四驱系统与粗粮细粮都不挑的发动机都是其亮点,很多越野爱好者都曾说:当你处在荒无人烟路况很差的野外能给与你强大的精神支柱只有兰德酷路泽。


丰田对于车的研究已经数十载,从开始拆解美系车型学习造车到超越北美各大主机厂包括福特、克莱斯勒的市场份额,是靠着独特的品牌魅力一点点堆积起来的。



还有一点可以诠释丰田研究车这句话,那就是在控制成本提高利润这方面,丰田能用塑料卡扣解决的问题绝不提高成本用金属螺丝,前提是不影响整车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毕竟一个企业存在的最终目的那就是最大化的获取利润。


2018年八代凯美瑞上市,搭载全新TNGA架构与全球最高热效率的发动机,无疑又是对同级别的一击重创。


朝月与车

别人用涡轮增压是你叫唤其不稳定会撞燃,大众死定了,并且鼓吹自己玩自吸玩高转,等到自己老旧的自吸发动机被市场唾弃了,这会儿你也上了,又在吹该技术源自日系车企,自己的扭矩更大,技术更成熟领先于欧美车企,老子最见不得这种妄自尊大无底线的车企!

别人有ESP的时候你们宣扬这些都没用,安不安全在人,等你们装上ESP了,又开始笑话人家没有的,有种你别装啊? 当人家同级别都上涡轮的时候,宣扬日本不是没有,就是不想用,涡轮不耐用不平顺,等自己车上了,又开始宣扬自己动力强了,别人技术不行了,本田玩高转,本田玩自吸,这回本田性能车给你装涡轮了,日党是不是该这么宣传了:本田玩涡轮了,欧美车死定了?! 以前中级车日系三车占前三位,日党鼓吹这是技术,国人懂车所以买,等以后大众排前了,开始鼓吹中国人不懂车了,中国人人傻钱多了,我就不明白了,车市是越来越成熟的,怎么以前懂车现在就不懂了,国人退步了? 当欧美用上直喷发动机的时候,日党一口一个噪音大,一口一个容易撞燃,现在自己车用上了,又开始狂喊新技术,省油了,当别人配上高科技配置你说不安全没有用处,头条里经常看到精日们“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狡辩说辞,怎么就看不见别人长处,看不见自己短处呢?


20万以下的日系车就连价值几十块钱的雾灯和拉手都给减配了,你还指望给你配车身电子稳定系统,日间行车灯,胎压监测,制动力分配,牵引力控制,刹车辅助,陡坡缓降,拼接车门,铁皮冲压车门铰链等等这些安全配置!尤其是日系车稳定优秀的动力组合却配以减配不安全的垃圾车身。铁皮油箱,40安时左右的电瓶,T级别轮胎,铁皮摆臂。

以上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最可怕的是所有日系车美版的车身使用热成型的高强度钢材,而到了国内全部简配成低强度的普通钢材,过炮弹坑车身扭曲变形咯咯响,每逢车祸日系车身严重损毁,更有甚者四分五裂,在这一点上不要说德系了就连主流国产车比它强好几倍!

反正在用料上绞尽脑汁“精打细算”,一吨重的车子换取的所谓省油,稳定,吸能,行人保护。但每逢车祸日系车损伤最为惨烈,大家都深知血比油更值钱!为了装逼面子太多的国人宁可高价购买减配不安全的垃圾合资车,拒绝购买高配安全低价的国产车,这便是国内的奇葩车市!一定程度上这是日企长期给消费者洗脑的结果!


祐邊E

大忽悠积碳梦本来就很一般,引一群无骨媚日幼畜跪舔。


机油尺上这点机油能这么黑说明已经发生早期磨损+积碳,乳化严重!赶紧找厂家、儿子店维权、换机油,能忍的加点抗磨剂尽量少开吧!儿子店抽机油的方法纯属扯淡,说不超上限3厘米,原机油位是在两孔之间(上下限),累计要4厘米左右,多一厘米也相当于因为技术缺陷在用劣质机油!

日系车到此为止,以后没必要再追了,厂家这态度纯属糊弄广大车主朋友,寒心!这个问题不光东北,现在全国都开始出现,包括广东海南,还有北美,绝对是质量问题!比曾经德系烧机油更糟糕,1.5T发动机机油增多窜进大量汽油,汽油润滑性极低、稳定性不行容易乳化变质,容易出现早期严重磨损、油耗增高动力下降、不注意随时拉缸、已经频繁自燃(搜索CRV自燃,汽油挥发性极高),涉及车型CRV、UR-V、冠道、思域、杰德等;要是车外或者驾驶室内能闻到汽油味更要注意,加上刹车失灵、到现在没解决的变速箱漏油通病,比主流国产质量、安全性都差远了!国产带T这么多年、保有量那么大也没这毛病啊……,像奇瑞、比亚迪、长城、吉利、中华、绅宝、观致、宝沃、长安、T700、T800、汉腾、猎豹、荣威、MG、传祺、凯翼,包括看不上的力帆、众泰、川汽野马等,未来国产车必将像手机、家电那样被满世界追捧!

以后买车,要么就欧美,要么就国产!没必要再追日系韩系,日系车在美国主要是穷人在购买,包括雷克萨斯都要靠终身免费保养+低价促销,最近几年日系这么糟糕是有原因的,种种造假:丰田碰撞测试造假、本田发动机性能宣传造假、本田尾气排放造假、高田气囊篡改测试数据长达15年、神户制钢强度数据造假长达10年、三菱燃油效率造假长达25年、三菱尾气排放造假、铃木燃油效率造假7年、日产质检造假超20年、日产尾气排放造假、能效造假、日系车身高强度钢用拉伸强度混淆屈服强度(带防撞钢梁的日系怼不过不带钢梁其它系车的真相)、甚至连每月开头报销量都要靠说谎!在碰撞测试中甚至可以清楚看到少见的车身扭曲变形一下!

所以导致仅仅从故障率方面来讲,可搜索“2016年汽车召回”最多的品牌前二十名中有8个是日系(本田召回最多,第三是丰田、第四马自达、第七日产、第九雷克萨斯、第十是三菱、十二斯巴鲁、十七英菲尼迪),以丰田为例:召回故障分类:PCS碰撞预测安全系统、高田气囊、制动执行器、座椅、EGR程序等多种问题,本来就脆皮棺材送葬车,涉及安全性方面还这么多缺陷问题,“开不坏的丰田”是扯淡!直接车报废人玩完灭口!其它系包括国产车也召回,可没这么多吓人的问题。


aoling1027

汽油泄漏导致机油增多,“一代神车”本田CR-V陨落东三省。

本田CR-V“机油门”事件发酵至今,对车主以及市场造成的影响可谓深远。自长春数百名车主就本田CR-V机油无故增多去4S店集体维权开始,短短半月内,已从东三省全境蔓延至全国。沈阳、哈尔滨、长春、河北、内蒙等22省市,均有车主发现CR-V有机油增多现象。

针对此,长春市成捷4S店曾公开表态称:“机油增多符合1.5T地球梦发动机本身特性,并声称是厂家给出的结论。”而东风本田最高品质负责人加藤文南,销售副部长郭和平,售后服务副部长栗田峰男等厂家负责人更加明确表示,“CR-V机油增多不是缺陷,不存在质量问题。”

从1月13日车主集体维权,到1月20日东风本田在长春召开媒体通气会,在短短7天内,厂家就针对“机油门”事件得出了结论,厂家表示:“受天气影响,CR-V冬季机油(汽油、水、机油混合体)升高,夏季减少,不会对车辆产生任何影响。”

对此笔者既惊讶又茫然,短短7天就能查明的问题,在新车检测中为什么没有发现。另外,冰雪试驾从来都是新车上市前必检项目,而且往往气温更低、环境更加苛刻。那么在测试中,为何缺失了对机油增多以及汽油泄露隐患的排查?

事件发生至今,从4S店的解释以及厂家的回答来看,毫无主动承认产品有缺陷以及主动承认错误并召回的举措。在无数消费者铁一般证据面前,东风本田表现出的强权以及傲慢姿态一览无余。因为,谁都知道机油就是机油、汽油就是汽油,两者混淆不得。

要知道,CR-V机油增多并不是个别现象。在东三省有数百名乃至数千名车主都遇到了此种问题,那么厂家为何偏偏事前失明呢?而在事件发生后,为何东风本田敢信誓旦旦、言辞凿凿得出结论呢?

众所周知,机油混入大量汽油和水肯定会对发动机造成影响。而东风本田则以技术性解答企图回避客观事实,并作出表态:机油上限在机油尺上限30mm不会对日常行驶造成损害,机油超过上限30mm,免费更换机油。从而刻意回避了机油、汽油、水大量混合对发动机造成伤害的事实。

这样的回答,着实给消费者上演了一场技术“洗脑”的知识普及。一是,机油和汽油混合并乳化不影响使用;二是,机油允许发生汽油混合;三是,发动机汽油泄露是受温度影响;四是,机油增多是本田地球梦1.5T发动机的特性。

按照东风本田官方的说法,机油增多是自然灾害,只能怪东北天气太冷。对此,个人套用一句网络流行语:“没想到你竟能厚颜无耻到这种地步!"在汽车机油增多、严重影响车辆性能以及消费者财产安全情况下,是谁给了东风本田权利,让它可以在消费者面前如此蛮横,敢于撒下如此弥天大谎?对于这种做法,我们的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又如何看待?

我们姑且认为本田说的有道理,那么这又是否意味着本田CR-V 1.5T车型不适合在东北进行销售以及既然本田认定是天气寒冷导致,那么官方是否在问题发生前就已知晓?

如果事前东风本田已经知晓,那么则有义务和责任对消费者进行告知。但是这一切东风本田都没有做到,而是一昧的求销量、求利益,一旦发生问题,则通过各种办法进行推脱。试想,这样的厂家还如何让消费者信赖?在大是大非面前,东风本田的做法即使称为“下三滥”,也丝毫不为之过。

在当今汽车技术不断进步、消费不断升级的背景下,东风本田的产品品质却走向了“滑坡”,着实让人深思。对于机油增多事件,毫不夸张的讲:置消费者诉求于不顾,视产品缺陷为正常,睁着眼睛说瞎话,这是道德的严重沦丧。

在东北数千车主集体控诉中,经销商无力承受,厂家出面解决给出的说词,并不合法、合规。另外,想以天气导致机油增多为由,避免自身陷入法律纠纷以及利用消费者对汽车知识的盲目,企图混淆视听以消除影响,东风本田对“机油门”事件的这种做法更是激化了矛盾。

换句话讲,东风本田的说法谁来证明呢?仅凭它一家之言,就能将涉及数千车主、几十亿元资产的汽车消费纠纷拒之门外,可笑至极。虽然东风本田免费帮CR-V车主更换机油,并应允在春节前夕给出具体解决方案,但这仍没有解决消费者的根本诉求。

根据相关法律,消费者购买车辆在质保期内,如果出现重大质量问题,有权要求厂家或经销商予以召回或者更换并承担相应责任,而消费者也有权利和义务启动法律程序捍卫自身权利。

对于本田CRV机油增多事件,国家质检总局也做了强有力的回应:高度重视。此外,消费者也可向国家质检部门进行投诉,国家相关部门应介入调查,并组织专家进行评估调研,并根据有关法规督促东风本田做出主动召回或相关措施。

笔者认为,事件发展到此起性质已发生了改变。东风本田发现车辆有问题,却故意以所谓的官方回复欺瞒车主,涉嫌故意欺诈消费者,非法出售问题车辆对消费者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害。对此,东风本田必须就此事做出回应,并接受相关部门检查。如果后期认定为产品缺陷,与东风本田现有说辞不同,那么必须问责东风本田以及相关负责人。

另依据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发布的《汽车产品安全 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指南》国家标准,机油品质破坏会降低润滑效果,严重时会导致发动机损坏,属于中等严重性风险等级。所以,奉劝东风本田认清当前形势,积极解决消费者问题。


侃车e族

题主的结论挺有趣,部分认可题主说法。

谈谈个人看法。

A,先说本田

现在回顾一下本田汽车此次事件的几个疑问点

1.机油增多的机理。

仅是冷机阶段的汽油冷激,还是发动机运行的全过程?

还没有明确答案。

2.汽油进入机油后的影响

汽油进入机油后,汽油对机油润滑特性的影响。

高温油气混合气会不会出现爆炸极限问题。

曲轴箱强制通风通道油气混合气对发动机排放的影响。

这些目前没有明确答案。

3.现提出的改油尺刻度治本嘛

改新尺后加油规范如何执行?

按照新的油尺刻度加机油,可以抑制汽油窜缸或汽缸壁汽油冷激?

这些目前还没有明确答案。

4.基于这些,可以说目前还没有找到或者东本不愿意公布汽油/油气混合气进入油底壳的根本原因。

到底是设计问题还是单一批次问题还没有根本的说法。由此就怀疑东本发动机设计说不过去。

目前只能说东本态度有问题。

B,丰田研究车

丰田对国际汽车消费的研究,对市场的研究以及对制造技术,管理技术的研究是世界公认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丰田确实是研究车的行家里手。

C,关于大众研究中国

不仅仅是大众,而是整个德国企业都在有效的借助政府间的合作或者互动,获取或者榨取中国市场。从而达到利益最大化。


凯腾聚知

本田的所谓买发动机送车其实是个正反面口碑,发动机耐操故障率低,同时做工材料质感不行,尤其隔音和质感。比丰田日产软不拉几的风格好开,但是小震动抑制不行,不舒适,而且隔音垃圾。后轮几乎个个吃胎,尤其轮胎尺寸大而且独立后悬挂的,尼玛倾角还不能调。我家里大众本田都有,基本上本田的车底盘和隔音的水平和大众低一个级别的车差不多。

然后,发动机和波箱的口碑,其实来自自吸、平行轴、电喷这三个关键词,R18 R20 电喷的K20 K24 J30 J35都故障率很低,停产的飞度老款1.5也很耐操。平行轴波箱换挡冲击大,但在自动波箱里算省油的,除了换波箱油没啥要注意。但你要说没毛病也是吹。R系列抖死狗没治,老K24十万公里以上烧机油厉害(缺两升多才会报警,很多人烧了不知道罢了)。但是,这是传统,不代表本田就是耐用耐操的。1.5T的本田,电喷涡轮cvt,几乎把传统全颠覆,用老机头的口碑想当然的以为新技术也一样靠谱(其实这套动力总成上市时间很短)这就属于被洗脑洗得有信仰了。

本质上合资自主车企都是一个套路,没啥厚道不厚道的区别。开不烂的丰田?同事的1.2T卡罗拉每次去4s都会发现正常保养以外的小问题,亲戚的雷凌3万公里两条减震漏油了。当年九代花冠那是真的开不坏,不过说回来,1.8 电喷 4AT 板车还是减震套在弹簧里的板车,也没啥值得坏的。

本田唯一厚道的地方是,他目前为止换代积极,国外换代后很快国内同步,看车型停产。这点比多代同堂的其他几家厚道。不过这几年拉皮车太多,好多同款特供车,估计以后也会玩老车型不停产。


尽挹西江3

李老猫说车为你非专业解答各种选车用车问题

本田研究发动机,丰田研究车,大众研究中国这句话确实能一定程度反应了每个车企的特点。本田也被称作买发动机送车的主机厂,一直以来本田的发动机都是沃德十佳的常客,很少缺席,其实力还是毋庸置疑的。有实力也并不代表没缺陷,早在之前本田发动机就存在积碳问题,这也是地球梦科技最大的弊端,只是没有严重到引起所有人都重视的程度,而这次的机油门事件,波及的消费人群过于广泛,而且问题非常突出,这才一下子把本田推上了风口浪尖。

实际上发动机有缺陷的也不只本田一家,宝马这么牛逼,发动机不照样漏油,奥迪同样也存在烧机油的问题,就连丰田也不敢保证发动机一滴不漏。那为什么本田会被格外吐槽呢,主要原因还是本田一直都是以稳定耐用著称,而本田发动机也有点过于被神话了,在神坛上待的时间久了,消费者就不会允许它犯错误。如果说连本田发动机都靠不住,那还能相信谁,一下子就打破了所有人的认知,这种情绪就会集中爆发。

实际上本田发动机绝非十全十美,它的发力点还是在性能上,将爆点提前,极大压榨发动机的潜能,提升功率和扭矩才是本田的真正强项。不可能发动机的方方面面都被照顾到,顾此失彼在所难免。这次机油增多主要原因在于曲轴箱通风不畅造成的,窜入曲轴箱的油气混合气不能及时排出也容易使水蒸气和汽油在遇到箱体时液化和机油混合,导致机油增多和变质现象。

另外都说本田的ivtec天下无敌,其实也并没有这么邪乎,可变气门升程在很早之前就被本田掌握,但近几年一直难有突破,还是停留在从前的水平上,像宝马的这项技术早已远甩本田一条街了,连丰田也已研制出更为先进的可变气门升程。本田发动机的技术优势已经是几年前的事了,现在看真的没有传说中的强悍。

捧的越高,摔的越狠,这句话绝对经典,这次机油门事件也许才能让消费者理性看待本田发动机,同时也是本田的另一个新起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