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气象力量

中国气象报评论员

从传统村落毗连的福建树兜村,到深处秦巴山区的陕西杨山村,再到中国气象局定点帮扶的内蒙古突泉县,不一样的自然地理环境,一样的脱贫攻坚干劲。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事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党的十九大将精准脱贫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加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将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再次部署;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强调,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对于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国气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要思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助力精准脱贫,发挥气象扶贫趋利避害的双重作用,不断打通气象保障民生和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路子。

从中国气象局及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成立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中国气象局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气象保障行动计划》印发,形成四梁八柱的顶层设计,到摸清结对农村贫困底数,挖掘气象扶贫科技“潜能”,瞄准“病根”分类施策,派驻干部定点“摘帽”……一桩桩务实之举凝练成“注重加强组织领导、注重把握精准发力、注重发挥科技优势、注重融入政府脱贫攻坚大局”的气象扶贫经验。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气候环境恶劣是导致贫困发生的诸多因素中最难治理的根源之一。贫困地区气象条件复杂多变,因灾致贫返贫问题突出,与此同时,贫困地区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对精细化、个性化气象服务的要求更高。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放眼全国,各地各级气象部门主动融入地方党委政府的脱贫攻坚大局,结合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从贫困地区防灾减灾、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精准需求出发,在“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等核心问题上明确重点:优化贫困地区气象灾害监测网络,建立精细到村庄的气象灾害预报体系,绘制乡村气象防灾减灾救灾风险地图,推动气象预警信息传播进村入户,坚持因地施策、因人施策、一户一策,让农村自然资源要素活化起来,让气象与各部门支农助农兴农的力量汇聚起来。

打攻坚战,实打才有胜算;啃硬骨头,实干方能破局。结合脱贫所需和气象所能,各级气象部门运用气象科技优势,努力发挥气象在脱贫摘帽中趋利增收、减灾避害的双重作用,一方面聚焦化解重大风险,强化农业农村防灾减灾“避害”作用,确保气象灾害测得细、报得准、发得出、收得到、用得上,千方百计护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方面深挖气象“趋利”增效功能,通过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入乡村旅游、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等工作,以边“输血”边“造血”多方面拓展脱贫渠道,以“扶贫”更“扶智”多维度调动农民积极性,释放出实实在在的气象“红利”,带动贫困地区加快脱贫步伐。

今后三年是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气象助力精准扶贫不能有丝毫松懈。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坚持求精准、抓重点、促平衡。要在落实精准方略上再下功夫,做到整改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精准、推出精准。要在组织重点攻坚上再下功夫,聚焦深度贫困县村、特殊贫困群体、重点贫困县区,强化对口帮扶、加大政策支持、改善发展条件、提高保障能力。要在全面提高质量上再下功夫,着力促进贫困群众增收、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优化基本公共服务、提升社会保障水平。要在坚持统筹推进上再下功夫,将贫困县村和一般县村、地区帮扶和家庭帮扶、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内生动力和外部动力统筹推进,协调发展。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全国气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统揽,坚持将气象助力精准脱贫摆在优先位置,做到决心更坚决、目标更明确、措施更精准、作用更突出、科技特色更明显,坚决打赢决胜全面小康的脱贫攻坚战。

扫码查天气,出行无忧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