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雁君,近十几年走的是徐渭的路子,但书法作品深受徐渭毒害太深

赵雁君,著名书法家,工行草。1989年至1990年,进修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作品曾连续入选全国书展、全国中青年书展,并四次获大奖。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浙江西湖美术馆馆长,研究员。

赵雁君,近十几年走的是徐渭的路子,但书法作品深受徐渭毒害太深

赵雁君早年那种以二王为宗的小行草和融《石门铭》、黄庭坚风格的大字碑书作品着实打动了一批人。近年来他又突然变法转入对徐渭的狂热追摹,意将二王的秀润与徐文长的狂激融汇在一起。

赵雁君,近十几年走的是徐渭的路子,但书法作品深受徐渭毒害太深

本来美院科班式学习和稍后一段时间内的创作均感觉到他的传统技法无论是帖还是碑,无论是雅还是狂都很扎实过硬。但现下变法后的书风着实难抱成功论之。

赵雁君,近十几年走的是徐渭的路子,但书法作品深受徐渭毒害太深

徐渭的大气、狂气、甚至于野气被赵吸收过来——唯独“士气”、“文气”(徐渭书有相当的文气支撑)没有借鉴过来。简率单调的排叠用线,外逞雄阔的字形,浅白的韵味示人以极大的遗憾。

赵雁君,近十几年走的是徐渭的路子,但书法作品深受徐渭毒害太深

人们立刻作出反应:不及变法以前的好。或许这样的结论会令人大倒胃口,但是对于一位有着丰富创作经验和强烈求新意识的中青年书家来说,这只是他艺途中的一个“段”,今后的路到底变成什么样,谁也不敢预测。

赵雁君,近十几年走的是徐渭的路子,但书法作品深受徐渭毒害太深

理论研究者所关注的一是书家的创作行为,二是书家创作形式背后的思考和启示。赵雁君宗徐渭之现下失误原因是什么?徐渭作为一代奇才,他“害”了很多人:尉天池的草书被他“害”了,现在又“害”赵雁君。原因是,凡个性强烈之书家、书风,才气、胆气不足者追摹之注定被其压人的“势象”所“害”,导致艺术神经的变形。

赵雁君,近十几年走的是徐渭的路子,但书法作品深受徐渭毒害太深

因为徐渭过于浓烈的个性特点往往夹杂着或背后潜藏着同个性同生同长的、致人入魔道的、负面的东西。徐渭之所以未入魔道是因为他心里很清楚,在创作时尽力避免什么线条、什么笔势,用笔和情绪激烈到什么程度是极点等等。他往往在达至表现的极限处为止,能够用他的激烈优点暂时压住劣点,所以他是伟大的。

赵雁君,近十几年走的是徐渭的路子,但书法作品深受徐渭毒害太深

伟大之处还在于对“度”的掌控,其强烈的书风往往有败笔相随,而这些败笔或曰难分优劣的“粗放笔”在一幅作品中占据多大的比例算恰当,“粗放笔”和败笔的增多、笔速的加快乃与激情的高涨成正比,那么二者的互让究竟在哪种情况下各自模糊地让多少?此消彼长如何合理控制 ?这些都是非大胜即大败型创作必须掌控的东西。

赵雁君,近十几年走的是徐渭的路子,但书法作品深受徐渭毒害太深

学极端风格者必有对极端风格得失的“极端”化思想准备。巨作有巨冷,巨作有巨失。而当代人学徐渭往往在没有深入理解其利害关系后便被其迷人的放纵外表所迷惑,对于其粗糙的笔线和近于放纵的笔势默认并二度放纵,所获得的是“劣”而非“优”。

赵雁君,近十几年走的是徐渭的路子,但书法作品深受徐渭毒害太深

“爱他就要连缺点一起爱”为当下流行语,放入艺术界似乎并不合适。

赵雁君,近十几年走的是徐渭的路子,但书法作品深受徐渭毒害太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