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解《老子》之十二:記住這隻豎立的眼睛,《老子》的重要提示

這章,我們用甲骨文字義解讀郭店楚竹書《老子》甲編第十章(通行本《道德經》第三十二章上段),原文如下:

道□(恆)亡(無)名。□(樸)唯(雖)妻(細),天□(地)弗敢臣。□(矦)王女(如)能獸(守)之,萬勿(物)□(將)自□(賓)。

以上內容錄自《郭店楚竹書老子校注》

一、本章的主要內容

這章,與第八章「道恆亡為」是一個整體。第八章是從隱性人體的角度講了「心智系統轉換」對「萬勿」的影響。

而這一章是從顯性人體的角度講,「心智系統轉換」以後,顯性人體的變化以及這種變化對「萬勿」的影響。

(為第一次看到的網友補充一句:「萬勿」是人的作為的總和,天下萬物是誤讀)

這章的結構非常簡單,只有兩段,我們重新斷了一下句讀:

道□,亡名,□唯妻,天□弗敢,臣。

□王,女能獸之,萬勿□自□。

這章結構雖然簡單,只有兩段,但是,需要解讀的甲骨文字卻不少,牽扯到前面多個章節。

甲骨解《老子》之十二:記住這隻豎立的眼睛,《老子》的重要提示

二、「道□,亡名,□唯妻,天□弗敢,臣」的內涵

1、「道□」的缺字,是個什麼字?

我們在解讀前面第八章「亡為也」的時候,把第一個缺字解讀為「道」,第二字缺字因為不影響整體內容,而且考慮到篇幅的因素,就沒有深入解讀,直接選用了常規的「恆」字。

隨著對這章的解讀深入,發現「恆」字是誤讀,第二個缺字應該是「之」字。

「道之」就是「道」的運行,而且句讀也應該斷開。

所以,第八章的第一句,應該是「道之,亡為」,而不是「道恆亡為」。這個「亡」字是指人對「道之」的不可認知,「為」字指的就是「道之」,「道」的運行。

「道之,亡為」的意思是,「道」的運行,人無法用第一套心智系統認知的。

所以,這裡的「道□」也是「道之」,句讀也應該斷開。

2、「亡名」是什麼意思?

這個「亡」字也是指人對「道之」的不可認知。

這裡,我們要重點解讀一下後面這個「名」字。這個「名」字看似很簡單,其實很不簡單,和「谷」字一樣,包含很深的內涵。

甲骨解《老子》之十二:記住這隻豎立的眼睛,《老子》的重要提示

a、甲骨文「名」字的意思

上圖是甲骨文「名」字,左邊是個「口」字,是人的嘴的象形,在這裡表示人在顯性世界中,對事物進行認識與定義的意思。右邊是個「月」字,是月亮的象形,表示被認識與定義的對象。

從造字的構思來看,甲骨文「名」字是人對月亮進行認識以後,對月亮的定義。

從深層次來看,這個「名」字詮釋了人類第一套心智系統認識事物的特性。

月亮雖然有圓、缺的變化,但是,每晚「升起來的月亮」與第二天早上「落下去的月亮」在形狀上是相同的。

所以,甲骨文「名」字表示的意思是,人的第一套心智系統只能「對事物固定不變的、規律性的現象」進行定義。

如果,被稱為月亮的物體,每天升起時一個形狀,落下時又一個形狀,而且,形狀每天都還在變,有時會出現,有時還不出現,出現的位置還不確定。如果是這樣,人就沒法定義月亮,而是會認為這是神秘或者是不明現象。

甲骨文「名」字對第一套心智系統認知能力的認識是非常準確的,即使到了今天,現代科學也只對「能夠確定的規律性的現象」進行認識與定義,實證主義的科學把這個「名」已經做到了極致。

b、「名」在這裡的意思

這裡的「亡名」的「名」,第一層意思是對「道之」的定義,「亡名」的意思就是對「道」的運行,沒法像用第一套心智系統那樣去認識與定義。因為「道」在運行的過程中,是變化的。

第二層意思,「名」在這裡除了定義的意思,還有表示「被觀察對象」的意思,這個「被觀察對象」就是「道之」。「道之」無法定義,卻是客觀存在的,可以通過第二套心智系統感應到,所以,「萬勿」才能「自肰」、「自定」。

「名」字當做「被觀察對象」的作用,在前章的「谷貞之以亡名之濁」中也用過,這個「亡名」表示「濁」是一種無名有象,無名之狀,是一種無法用語言描述的,客觀存在。

當然這種無法用語言描述,是在老子那個時代的知識背景下的情況。到了今天,我們已經有了足夠的知識背景來描述清楚了。

3、「□唯妻」是什麼意思?

a、第一缺字是什麼字?

「□唯妻」的「□」字,就是第五章「夜乎,奴舍涉川」的「奴」字。

這個「奴」字我們解讀過,左邊是個「女」字,並不是指女人,而是表示顯性人體,右邊是個「又」字,是一個動態的人體,表示隱性人體。「奴」字所表示的意思就是「重疊結構人體」的關係,內在的隱性人體,操控外在的顯性人體。

b、「妻」是什麼意思?

「妻」字是什麼意思?答案也在第五章裡:「竺能濁以朿者,□舍清;竺能庀以迬者,□捨生」

這句話的核心就在於「舍清;捨生」,「清」是「生」的開始,「生」是「清」的結果。「生」通俗的說,就是升級、昇華的意思。

「舍」字表示的就是顯性人體,「捨生」的意思就是心智系統進行轉換以後,顯性人體本身也會發生變化,升級、昇華。

我們把這個意思放到「奴」字來看,「女」字就是「舍」,那麼,「奴」字中的「女」字得到升級、昇華,又是一個什麼字呢?請看下圖:

甲骨解《老子》之十二:記住這隻豎立的眼睛,《老子》的重要提示

上圖左邊是金文「奴」字,右邊是甲骨文「妻」字。

「奴」字中的「女」字頭上加個「生」字,就是甲骨文「妻」字。

所以,「妻」就是「奴」的「捨生」的結果。

從「奴」到「妻」,是一個人「心智系統」轉換以後的結果。

c、「唯」是什麼意思?

甲骨解《老子》之十二:記住這隻豎立的眼睛,《老子》的重要提示

上圖左邊是甲骨文「名」字,右邊是甲骨文「唯」字。

「唯」字是「名」字作為「被觀察對象」的演變。鳥鳴是不確定的,是千轉百變的,所以「唯」字表示「被觀察對象」的變化,在這裡表示從「奴」到「妻」的變化。

d、「奴唯妻」的意思

「奴唯妻」的意思就是,心智系統轉換以後,顯性人體也會升級、昇華,從「奴」升級、昇華到「妻」。

4、「天□弗敢,臣」是什麼意思?

a、「敢」是什麼意思?

甲骨解《老子》之十二:記住這隻豎立的眼睛,《老子》的重要提示

上圖是甲骨文「敢」字,「敢」字的上半部是個野獸的象形,下半部是個人拿著武器與野獸爭鬥的象形。

但是,甲骨文「敢」字所表示的,並不是面對面直接爭鬥的意思,而是一種「爭」的關係。

對於《老子》,我們受了後世《道德經》的誤導,意識中給《老子》貼滿了“不爭”的標籤,其實真正的《老子》恰恰相反,是教人如何在「爭」的關係中獲得優勢與主動。

包括老子用的這個「敢」字,在造字上也是有講究的,與野獸爭鬥的人,並不在「敢」字的上半部,而是在下半部,這裡面蘊含的原理,就是《老子》所說的「為下」之道。

「為下」之道,不是直接面對面的爭,所以,不要誤解這個「敢」字。

這個「敢」字在這裡,與《老子》中的「靜」字是同一個意思,都表示在「爭」的關係中,要「為下」。

b、「弗敢」是什麼意思?

「弗敢」與「有靜」所表示的是同一個意思。

都表示在「爭」的關係中,採用一種以柔克剛的「為下」之道,獲得主動、優勢。

甲骨文「弗」字,我們在之前的解讀中,已經多次解讀過,表示一種柔與剛之間的關係,「弗」字是用來強化「敢」字,表示「為下」之道,而不是正面的直接衝突。

甲骨解《老子》之十二:記住這隻豎立的眼睛,《老子》的重要提示

c、「天□弗敢」所缺的是什麼字?

結合前、後文中的「名」、「奴」、「妻」、「敢」,這些字所指向的都是顯性世界,所以,「天□弗敢」所缺的是個「下」字,「天下」就是指顯性世界。

「天下弗敢」意思是一個人的心智系統轉換以後,顯性人體會得到升級、昇華,在顯性世界中,懂得以「為下」之道去應對各種「爭」關係。

d、「臣」是什麼意思?

這個「臣」字並不是讓「天下」在「弗敢」中稱臣的意思,而是「妻」在「天下弗敢」中,能夠運用「為下」之道獲得主動、優勢的根本原因。

我們來看一下甲骨文「臣」字:

甲骨解《老子》之十二:記住這隻豎立的眼睛,《老子》的重要提示

上圖左邊的甲骨文字就是「臣」,是一隻「豎起來的眼睛」的象形,大家是不是覺得這隻眼睛很熟悉?沒錯,這個「臣」字就是上圖中間的甲骨文「蜀」字,右邊金文「臨」字的字頭。

在「蜀」、「臨」字中,這隻眼睛,並不是現實中的肉眼,而是表示意識的感知方向:向內感知,參見下圖:

甲骨解《老子》之十二:記住這隻豎立的眼睛,《老子》的重要提示

「臣」字所表示的,是意識「向內感知」的意思。這也是「天下弗敢」的根本原因。

因為,一個人的心智系統轉換以後,顯性人體從「奴」升級為「妻」,TA的感知模式就發生了變化,做事的時候已經不是依靠肉體感官的認識去做事,而是依靠我們一直在說的「內思」去做事,第六章中說的「臨事之紀」就是指用「內思」去做事的意思。「臣」是「內思」的竅門所在。

「臣」字是這一段的核心,如果我們把第五、六、七、八章作為一個整體來看,這個「臣」字也是對第五、八章中非常重要的「濁以朿」的總結,「臣」字就是「濁」字頭上的那隻向內“看”的眼睛!

5、「道□,亡名,□唯妻,天□弗敢,臣」的完整句子:道之,亡名,奴唯妻,天下弗敢,臣

甲骨解《老子》之十二:記住這隻豎立的眼睛,《老子》的重要提示

三、「□王,女能獸之,萬勿□自□」的內涵

有了之前章節的解讀,這段話的解讀就變得相對容易了。

上一章是「谷王,能守之」。所以,這裡的缺字也是「谷」字。「谷王,女能獸之」與「谷王,能守之」有所不同的是,多了「女」字以及「守」字變成了「獸」字。

這其中有什麼原因呢?

「谷王,能守之」是真正的自己迴歸了。就像一個王,明白了自己是個王,重新回到自己的宮殿,安心待在宮殿裡一樣,所以,這裡用了「守」字。

「谷王,女能獸之」的「女」字,並不是女人的意思,而是「奴」字、「妻」字中的「女」字,這個「女」字表示顯性人體,在這裡表示第一套心智系統。

「心智系統轉換」從第一套到第二套心智系統,但是,並不是說轉換到第二套心智系統以後,第一套心智系統就消失了,組成第一套心智系統的那些元素:本我意識、自我意識、前意識(不是潛意識)依然存在,只是不起主導作用了。

一個人即使學會了轉換心智系統,在顯性世界的各種刺激、誘惑下,如果不懂得控制第一套心智系統,依然有可能從第二套心智系統轉回到第一套。所以,學習「心智系統轉換」不但要「谷王」,還要「女能獸之」,這個「獸」是非常警覺的守護,獣住第一套心智系統,不讓TA重新起主導作用。

具體的說,「女能獸之」就是不起念、不動心!

第七章「道之,亡為」的結尾是「萬勿之自定」,那章是從隱性人體角度講的。而這章是從顯性人體角度講的,所以,這裡的「萬勿□自□」就應該是第六章「為之者敗之」的末句「萬勿之自肰」。

「□王,女能獸之,萬勿□自□」的完整句子是,谷王,女能獸之,萬勿之自肰

四、本章小結:

本章精彩之處在於,幫助我們認識了很多甲骨文字「名」、「唯」、「妻」、「臣」。

但是,主要內容實際很簡潔,就是這個「臣」字,是對之前幾章的高度總結,學會「心智系統轉換」關鍵就在於這個「臣」字,而要守住第二套心智系統,控制第一套心智系統重新起作用,關鍵也是這個「臣」字:讓意識向內感知!

甲骨文字義還原《道德經》鏈接

甲骨解《老子》之十二:記住這隻豎立的眼睛,《老子》的重要提示

用甲骨文字義還原《道德經》連載中,請關注:心智玩家——揭秘重疊結構世界、還原中華源頭文化、體驗心智系統轉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