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解《老子》之十八:郭店楚竹書《老子》是原本的可能性非常大

這篇,我們用甲骨文字義,解讀郭店楚竹書《老子》甲編第十六章(通行本《道德經》第五章),請先看原文:

天□(地)之□(間),丌猷□(橐)□(管)與?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以上內容錄自《郭店楚竹書老子校注》)

這章的內容非常簡短,不過缺字不少,前兩句總共九個字,缺了四個字。後句保留得比較完整,只缺了一個字。本章的主要內容也在後兩句中,所以,前兩句的嚴重缺字並不影響我們對此章的解讀。

對這章的解讀,其實,重點並不在本章,而在對郭店楚竹書《老子》甲編全文的認識。

隨著完成了對郭店楚竹書《老子》甲編(上)的解讀,我們有一種非常強烈的感覺,郭店楚竹書《老子》甲編是老子在函谷關寫的《老子》原文,這種可能性非常大!

理由有三:

首先,從中華原生文化的脈絡上來看,郭店楚竹書《老子》甲編(上)的內容,完全與包含「重疊結構世界」與「心智系統轉換」內涵的甲骨文相吻合,講的就是人在「重疊結構世界」的背景下,如何進行「心智系統轉換」。

其次,郭店楚竹書《老子》甲編(上)所用的字義,都是非常遠古的甲骨文字義,並不是老子那個時代的當代字義,老子寫《老子》用的是他那個時代非常古老的古文。

換種說法,老子在寫完《老子》的當時,除非是像老子那樣精通周朝以及之前古文字、古文獻的專家,而且還要有過練習「心智系統轉換」的體驗,一般意義上的知識分子,看《老子》就像看天書一樣,會有種「每個字都認識,卻不知道在講什麼」的感覺。

所以,在通行本《道德經》以及類似的版本中,基本上已經讀不出「心智系統轉換」的內涵了。原因就在於,老子之後歷代學者都想從世俗知識的角度,以及後世的字義去理解《老子》,那樣理解出來的《道德經》當然不可能是函谷關《老子》的原意了。

最後,通行本《道德經》以及其他版本中,各章節之間明顯缺乏關聯性,而郭店楚竹書《老子》甲編(上)的內容,從第一章到第十四章卻是一個非常完整的整體,而且,到了甲編(下)的時候,依然保持著這種整體性。這讓郭店楚竹書《老子》甲編看起來是一部完整的書。

本章,繼續保持著這種完整性。

甲編(下)的第一章(總章序的第十五章)是老子談他在「第二套心智系統」中對「道」的“直觀”認識。第二章,也就是本章,老子開始談他在「第二套心智系統」中自身的體會。

如果說,在甲編(上)中,「足」字是最為核心的字,那麼,「虛」字就是甲編(下)的核心字。

而且,從與後章的內容分析來看,這章並不是獨立的章,而是後章「至虛恆守中篤」的前句。

本章句中「虛而不屈,□而愈出」點出了甲編(下)的核心字「虛」字後章的內容都是圍繞著「虛」字在講。

本章的核心句「虛而不屈」,一個字都沒缺。「虛」字所表示的內涵,是甲編(上)中「足之、為足」的結果,就是把衝出去的內在意識徹底收、守在內意思。

「屈」字與後句的「出」相對,是在內不在外的意思,「不」字是顯性世界與隱性世界相反的意思,「不屈」就是守在隱性世界中的意思,與「虛」是同一個意思。

甲骨文字義還原《道德經》鏈接


甲骨解《老子》之十八:郭店楚竹書《老子》是原本的可能性非常大

用甲骨文字義還原《道德經》連載中,請關注:心智玩家——揭秘重疊結構世界、還原中華源頭文化、體驗心智系統轉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