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无相的性体,尽管无相,但可以于无念时体会到它。是吗?

这个无相的性体,尽管无相,但可以于无念时体会到它。是吗?​问:不忘失本来,就是要在觉知上用功。做事时知是本性的妙用,无事时灵知觉性并不曾减少,自然就随时间因缘而成大道吗?

答:不对!古人云:“但尽凡情,别无圣解”,你时时执在灵知性上,就是有所住着。须不着一切相,随缘起用才是。
灵知觉性亦不可着。在觉知上用功更是大错。

问:时时与自性相应,就是和上师相应。如法修行,上师、佛就在身边。这认识正确吗?

答:对!

问:要归无所得,一切皆了不可得。但是,空空然而有觉知的光景不是还在吗?若将此扫光,岂不断灭了?

答:不是将此灵觉扫光,而是不住此灵觉。以不住故,即无能觉与所觉,故归无所得也。
有个觉知的光景,早不是了,还说什么空空然?

问:这个无相的性体,尽管无相,但可以于无念时体会到它。是吗?

答:不对!不仅于无念时体会,更须于作用事相上体会。因作用与事相皆是自性的显现,相即性,性即相,不可分离。
若仅于无念时体会,岂不落死水一潭么?

问:古代禅师开悟偈中曾写到:“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又:“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这不是空有不二的注脚吗?

答:不可一概而论。上偈的“我今不是渠”,须认清宾主,不可儱侗颟顸认为是不二。
当证体时,一物不立;但起用时,物物显现而不住。证体起用合起来即是“山河大地是如来”了。
证体不是住在真如位上不动,死在那里,而是活泼妙用,应物随缘而无所住的。

选自元音老人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

这个无相的性体,尽管无相,但可以于无念时体会到它。是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