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古村」大旗头,一个人带旺的古村

文/Oscar,图/ Oscar、君、莹

说起大旗头村当年的兴盛,村民都会提起清代光绪年间的广东水师提督郑绍忠。因为他对清廷立下了汗马功劳,当朝的慈禧太后拨款让他修建私宅,于是才有了大旗头这数十栋百年大宅的风光。如今,他的雕像器宇轩昂地立于大旗头古屋群的广场当中,受村民敬仰。

「行摄古村」大旗头,一个人带旺的古村

踏进大旗头,首先看到的是一座三层的笔状古塔,当地人称为文塔,从高处看,文塔旁还有一鉴池塘和一个长方形的砚状晒场。据说郑绍忠不识字,因武功显赫才打拼到广东水师提督这个官职,所以他在修建私宅时专门布了这个“局”,以文塔为笔,以池塘为墨,以大地为纸,以晒场为砚,组成了“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希望后代能通过读书做官,出人头地。至今文塔里仍然供奉着文昌君和魁星,村里的孩子读书或考试,总有家长来此祈求顺利。

「行摄古村」大旗头,一个人带旺的古村

「行摄古村」大旗头,一个人带旺的古村

中国人都有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传统,行伍出身的郑绍忠自然不能免俗。现在村中新建的公园照壁当中一个大大的“寿”字,据说原作是在1894年慈禧太后亲笔书写给同一年六十大寿的郑绍忠的,可见当时郑绍忠所受的器重。

「行摄古村」大旗头,一个人带旺的古村

正因如此,在他主政广东水师期间,获得慈禧拨款在家乡修建了连片的镬耳大屋。当时只有获得功名者才有资格修建官帽形状的镬耳屋,而郑绍忠能够一建就是数十栋,这也与他在当朝官居一品的地位是分不开的。

大旗头村开村于明初,有郑、钟两姓,村子历经百年,最多时也不过40余户左右,其中郑姓主要分布于村西南,钟姓分布于村北。村中大部分的民居朝向都是东北、西南向或西北、东南向。而到了清代同治年间郑绍忠修建的这片古建筑群,朝向均为正东西,大门朝东,取“紫气东来”之意,据说这是郑绍忠聘请专业风水师勘查设计的。整个建筑群集祠堂、家庙、府第、民居于一体,并拥有先进的排水系统,就算遭遇暴雨也不至于出现“水浸街”的现象。

「行摄古村」大旗头,一个人带旺的古村

「行摄古村」大旗头,一个人带旺的古村

「行摄古村」大旗头,一个人带旺的古村

走在古建筑群的深巷中,发现不少古屋都用大半个人高的麻石墙作垫脚,有些麻石上还有雕花,据说麻石墙越高代表房屋主人的身份越显赫。透过一处后人特意扒开的墙身上,我们发现,原来在青砖外墙装饰下,里面竟然还夹有铁板和厚麻石板,据测算,这整片建筑群的墙身均厚达半米。

「行摄古村」大旗头,一个人带旺的古村

「行摄古村」大旗头,一个人带旺的古村

生于乱世、征战无数的郑绍忠是深谙防盗重要性的,所以他是用打造军营的思维来建造自己的私宅。村内防盗设施十分完善、古屋有高达2米多的窄小气窗、而房屋的较低的窗口则镶着铁条,所有的房屋都设有两层屋檐,防止盗贼破顶而入。整个村被分为四条直巷,每一条巷口的门楼都装有铁闸,必要时同时落下,村子便自成坚固的防守体系。而巷间却四通八达,不熟悉地形者如踏入迷宫。

「行摄古村」大旗头,一个人带旺的古村

时光荏苒,昔日辉煌的建筑群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日渐式微,古屋群的居民现在已经全部迁出。徜徉在大旗头,夕阳下的古屋已显落寂。

「行摄古村」大旗头,一个人带旺的古村

大旗头村也正因为有这历经百年的建筑群,早在2003年就被评为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2004年被广东省文化厅评为“广东第一村”。如今,基于古建筑群打造广东岭南小镇的规划正逐步实施,大旗头也将焕发出勃勃生机。

「行摄古村」大旗头,一个人带旺的古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