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貸行業野蠻生長後的陣痛不可避免 後或朝精細化發展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備案延期的風波還未平息,網貸平臺又掀起了一陣“清盤風暴”。近期,沃時貸、麥穗金服、泓源資本等平臺紛紛在其官網發佈“清盤公告”,宣佈即日起平臺停止運營。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平臺走到清盤這一步除了受銀行抽貸、備案成本提升、惡意催收專項打黑行動等政策因素的影響,根源問題還在於平臺自身粗獷的運營模式以及薄弱的風控能力。

發展模式簡單粗暴,風控上的放鬆埋下了巨大運營隱患

車貸作為網貸細分領域較為成熟的資產,憑藉著資產處置靈活、小額分散等特點成為網貸平臺競相搶奪的合規資產。儘管目前車貸行業玩家眾多,但仍處於粗放發展階段,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產品同質化較嚴重,多為車抵貸產品。此外,目前車貸的業務模式較重,重人力、重線下,平臺基本都是通過建立線下門店進行業務拓展。與此同時,行業的獲客成本和獲客難度也在不斷增加。

隨著競爭的白熱化,不少平臺為了保證規模維持運營,不惜降低風控標準,甚至明知車輛已經押證,仍以押車向車主發放貸款,也就是常說的“二押貸款”。對於車抵貸模式而言,風控首要原則是“控人”,其次才是“控車”。對借款人的資質把控放鬆了,自然容易產生逾期,逾期後又產生高額利息,借款人還不上最後引發暴力催收,形成惡性循環。

據瞭解,本次清盤的江蘇車貸平臺沃時貸在其停運公告中提及其逾期及壞賬率持續增長,足以看出平臺長期以來在風控方面的審核不嚴,最終導致墊付資金壓力過大難以為繼而清盤。

銀行抽貸、打黑風暴迫使行業陷入困境,貸後環節從利潤點變為成本點

據網貸之家不完全統計,自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一年之內涉及車貸業務的正常運營平臺數量由590家減少至384家,縮水比例超三成。一年之內,行業由盛轉衰。

最早的衰退信號,可以說是從銀行抽貸款開始的。自從監管層對現金貸進行限制後,銀行大量的資金抽離出來,而車貸行業成為了這些資金的主要流向之一。與銀行的合作模式中,業務拓展、風控催收都由車貸平臺承擔,銀行負責放貸,雙方簽訂保底協議。對於中小銀行來說,車貸資產有抵押、處置靈活且業務模式成本低,合作意願自然很高。然而,今年以來,在國家強調“降槓桿、去風險”的背景下,車貸與銀行的這種合作模式被叫停。

當不少車貸平臺還來不及消化銀行資金抽離面臨的運營壓力時,監管層對暴力催收的專項打黑行動則迫使這些平臺進一步陷入了困境。業內人士透露,長期以來由於行業競爭激烈,通過利差獲得利潤的空間已嚴重被壓榨,不少平臺轉而依賴“貸後催收”環節來賺錢。借款人一旦逾期,平臺將採取強制拖車,一次收取1-2萬元拖車費不等,彌補了借款利息上的利潤不足。一方面,由於某些平臺對前期風控的輕視,逾期和壞賬增加,不良資產越來越多;另一方面,隨著監管限定綜合借款利率、逾期罰金,全面禁止強制拖車和上門催收行為,不良資產的處理時間週期變長,公司運營成本、墊付資金壓力變大。同時,面對網貸整改政策不斷趨嚴、細化,這類平臺最終因抗不住資金週轉壓力而被迫選擇清盤。

陣痛不可避免,行業將朝精細化發展

顯然,經過前期的野蠻生長,車貸行業快速擴張的後遺症開始爆發,進入了一個陣痛調整期。隨著監管的持續進行,洗牌速度進一步加快,行業集中度將繼續上升。車貸平臺唯有在獲客能力、放款時效、風控實力、金融科技等方面塑造自身優勢,提升運營效率,較少逾期和壞賬率,才能在行業大洗牌中站穩腳跟。事實上,市場也在傳遞這樣的信號。據網貸之家發佈的車貸平臺發展報告顯示,從2017年到2018年,行業集中度整體呈現上升的趨勢,目前已超過50%。《4月P2P網貸平臺車貸業務成交量排行榜top50》中宏觀來看,2018年4月P2P網貸行業車貸業務成交量約為162.41億元,環比下降18.29%,業務規模走低。但以白菜金融為代表的優質平臺卻在這輪大洗牌中脫穎而出,以打破自身最高紀錄的成績高調入圍榜單前五。

車貸行業野蠻生長後的陣痛不可避免 後或朝精細化發展

表:2018年4月P2P網貸行業車貸業務成交量TOP 50平臺運營數據

儘管車貸平臺的數量有所減少,但整個2017年P2P車貸總規模已達2477億元,同比增長36.7%。盈燦諮詢車貸報告指出,受益於汽車市場持續發展的外圍紅利以及車貸市場較低的金融滲透率,車貸業務需求依然旺盛,到2020年P2P車抵貸市場規模將達到1.4萬億元。業內人士表示,監管是為了激濁揚清,推動行業精細化發展。從中長期看,主流平臺有望在行業整頓後迎來車貸市場份額和投資人的雙增。而作為投資人在選擇車貸平臺時,則應該重點考察平臺的風控實力、合規程度以及一貫的經營風格是否穩健、規範。

車貸行業野蠻生長後的陣痛不可避免 後或朝精細化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