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风、高温天气下如何进行路面施工

在大风、高温天气下如何进行路面施工​路面混凝土初步摊铺好后,由于各组成材料间密度悬殊,水泥、砂石颗粒的沉降,表面泌水是必然的。但另一方面,只要混凝土表面与空气存在着饱和蒸气差,水分蒸发也是必然的。在一般情况下只要蒸发速率不大于泌水率,这种泌水和蒸发是无害的,不会影响正常的凝结硬化。国内实测表明:此临界蒸发速率为0.5kg/h·m2。但是在大风、高温的条件下,蒸发速率会远大于以上临界值,有可能导致刚初步摊铺好的路面混凝土表层温度升高而脱水,面层凝结加快,形成上硬下软的“肚皮现象”。甚至在1~2小时内,还来不及收光就发生开裂,即发生塑性沉降开裂,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再洒水勉强进行表面收光、拉纹等工作,并进行认真养护,也会引起路面硬化后表面起粉、分层、脱皮、耐磨性降低等不良后果。如何在这种气候条件下进行正常的施工,确保路面的表面功能要求,需要做好以下三点。

(1)及时覆盖保水、保湿

路面混凝土摊平后立即开始覆盖、洒水混凝土表面水的蒸发或气化条件,是必须有一定饱和蒸气压差和足够气化热补充消耗,以及能迅速吹走水蒸气,维持原有饱和蒸气压差,才能使蒸发不断进行下去。气化热与气温有关,30℃时的气化热量580.4千卡/公斤(2.43千焦)。如能阻止水气的扩散,使其得不到足够的热量或使表层中水气维持在饱和状态,则水的蒸发就会停止。以往在海南等地的公路施工中曾采取用“移动遮阳蓬”的方法,使之减弱太阳的辐射,以减少气化热的补给,从而降低蒸发速率。遮阳蓬的方法,在大风作用下难以阻止蒸发水分的扩散,降低蒸发速率的作用是有限的。在混凝土初步摊铺好后,立即用彩条布覆盖并在上面洒水。刚摊铺好的混凝土路面,因有彩条布的覆盖及洒水降温作用,不仅避免了太阳的直接辐射,阻止了混凝土中水分的自由蒸发,彩条布上面的水分蒸发,也带走了大量的气化热,从而降低了路面混凝土的温度,使路面混凝土保持在一个气温较低、无蒸发的人工小气候环境中。实测在气温37~38℃的天气下,混凝土表面温度仅在25℃上下,表面湿润凝结硬化正常,再没有发生表层结壳、开裂、起粉等现象。

(2)适时整平、收光

混凝土拌合物出料、运输、铺筑完毕,气温在30~35℃时允许最长时间规定不超过一个小时,这对商品混凝土来说绝对是不够的。据现场施工中观察,一般在3~4小时以后,人踏上去不会陷下去,用指压留下3~5mm凹坑时,才开始整平、收光拉纹等工作。收光一般要进行3~4遍,最终完成时间要6~8小时。这一时间正好是在混凝土初凝前后或者说是整个收光工作开始于初凝前,结束于初凝后。混凝土具有一定强度后及时进行切缝、刻槽,一般强度达到6~10MPa,切缝时无石子蹦出,不撕边。

(3)混凝土路面要认真养护

路面整平、收光及做出细观的防滑构造后,仍需要彩条布覆盖24小时后,具有一定强度后可改用麻袋或棉毡覆盖并洒水养护,使路面始终保持潮湿状态,此洒水养护时间最好不少于三周。养护充分的混凝土路面颜色青灰色,面层坚硬不起粉,而养护不够的路面即使是同一配合比且原材料都不变的混凝土表面也会起粉的,轻擦很快露出黄砂,混凝土颜色呈灰白色,耐磨性很差。

总之,在大风、高温天气使用商品混凝土铺筑路面,只要措施得当,完全能够作出满足质量要求的混凝土路面来,且不必停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