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誅丁公賞季布,在他眼中誰才是忠誠的?

忠誠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沉重的話題。中國歷史上多的是捨身取義、忠君報國的英雄,也不乏不分形勢不講對錯只知一味效命而被人稱為愚忠的人物。何謂忠誠?怎麼才算真正的忠誠?來看前秦(東晉時期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前秦皇帝就是淝水之戰的發起者苻堅)宰相王猛和他的參軍的一段對話。王猛說,燕朝來的三個使者人心各自不同,一個誇耀自己的國家,一個說第三國實力強大,一個卻說了不少自己國家的壞話。參軍馮誕問,三個人現在都是國家重臣,你覺得誰作為臣子合格?王猛回答說,當然是揭自家短的那位。言下之意,出賣祖國、品德有虧但對我有利的人應該重用。馮誕說,照你的標準,那就是要賞丁公而誅季布了。誅丁公賞季布是漢朝劉邦對待臣子的一個典故,劉邦的邏輯是:丁公雖然戰場上放了我劉邦一馬,但他的行為是對自身陣營的不忠,奸臣當殺;季布雖然屢屢追殺劉邦,失敗後卻未投靠匈奴、南越,而是隱姓埋名藏身於漢朝民間,這是忠臣所為,當然該賞。


-

劉邦誅丁公賞季布,在他眼中誰才是忠誠的?

王猛和馮誕的對話揭示了德和才哪個居首的問題,也是用人中最核心的問題——何為忠誠的問題。對於統治者來說,用人依靠政治,首先要忠誠,之後才談得上才幹。然而後世往往把忠誠曲解異化為人身依附。劉邦賞季布,顯然是表彰其忠誠的品格,而非忠誠漢室。人的品德高低優劣才是第一位的,搞團團夥夥、拉拉扯扯、人身依附絕不是忠誠。拿今天的話說,忠誠的對象應該是黨、國家、人民和事業,而不是某一個人。這個道理作為封建帝王的劉邦想的很清楚。

劉邦誅丁公賞季布,在他眼中誰才是忠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