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皇帝欽賜浠水巴河陳沆狀元

嘉慶皇帝欽賜浠水巴河陳沆狀元

清朝嘉慶年間,陳沆去黃州趕赴選拔舉人的鄉試,求取功名。剛行至巴河岸邊,不巧渡船剛剛離岸,船上早坐滿了各鄉秀才。陳沆懇求艄公行個方便,將船開回岸邊,一道渡他過河。那艄公見站在岸邊的是位文質彬彬的書生,便樂呵呵地說:“相公前往趕考,必是滿腹文才。如果你能作一首包括十個‘一’字的七言絕句,老夫即刻撥轉船頭,渡你同往彼岸。如若不能,那就請相公耐心等待,待老夫先此船才子送往黃州,上岸再喝上二兩老酒,慢慢過來接你。”陳沆一聽急得直跺腳,忙說:“小生遵命,乞求賢翁先將渡船撐回頭,我好賦詩,賢翁也好聽得清楚,給予指點。”老艄公捋須微笑:“也好。”隨即把船撐回岸邊。陳沆一腳跨了上去。這時,恰好江心劃過一條漁船,只見一個漁翁坐在船頭,身邊擱著一根釣竿,雙手划著槳,身子一俯一仰地悠然自得,還樂呵呵地唱著漁歌。陳沆舉目四望,見江心秋波,正隨波盪漾。陳沆靈機一動,當即高聲吟道:“一帆一槳一漁舟,一個漁翁一釣鉤。一俯一仰一場笑,一江明月一江秋!”艄公和滿船秀才無不拍掌稱讚,高興地讓出座位讓陳沆坐下。後來,陳沆不但鄉試中舉,而且連中進士、奪取狀元,官至四川監察御史。

嘉慶皇帝欽賜浠水巴河陳沆狀元

嘉慶二十四年,陳沆得中狀元后,授翰林院修撰。道光元年(1821),陳沆出任廣東鄉試主考官。道光三年,充會試同考官。不久,調任四川道監察御史。陳沆在京師就與魏源中書友善。有人說你何必失身份與貴不如你的人相交。陳沆不聽他人之言,與魏源結為摯交,不論官職卑微。魏源也很賞識陳沆。故人稱陳沆的為人如金石一般。其實,陳沆詩文早已聞名海內。上門與他接觸的人非常多,而他交友也是十分慎重的。陳沆還曾與董桂敷、姚學塽、龔自珍等講學論道,交往甚密。道光六年,卒於任上。

陳沆性格清純,孝順父母。母親患病,他變容失色。早晚煎藥,服侍不休。甚至常常萌生棄官回家侍奉親人的念頭。

陳沆文采亮拔,詩文以獨到為宗,學識淵博,把握經史,無所不窺。他認為“為學之道,靜虛為本,深密為要”。陳沆詩文獨闢路徑、自成一派。且大多揚善懲惡、關心民間疾苦之作。人稱其懷抱深遠、立心忠厚;讀之,令人孝悌之心油然而生。

嘉慶皇帝欽賜浠水巴河陳沆狀元

關於陳沆的傳說:

蘄水(今浠水)縣巴河邊有個湖泊叫望天湖,陳沆的祖父就在湖中捕魚為生。有一天傍晚停船回家時,將撐船的竹篙插在岸邊,船就係在竹篙上回家了。第二天感覺有點不舒服就沒有下湖。第三天來拔竹篙時發現竹篙返有青色,節上似乎冒出了嫩芽。其祖父不動聲色,暗暗記下這塊地方做了記號,回家告訴兒子說:“我死後就葬在這裡。”多年後陳沆的父親照辦了。據說這塊地被地盤先生定為“荷葉地”靈氣落在了陳沆身上,進京考試,進士第一。中是中了,但要道出身世。考官問:“祖居何地,向山何方,大老人家、細老人家都幹什麼?”陳沆的祖父本葬荷葉地,面向望天湖;父親做豆腐,母親紡綿紗,其身世貧寒,不好說出口,便靈機一變回應道:“腳踏鰲魚地,向山玉帶洲。大老人家懷中抱月,細老人家扭轉乾坤。”如是點其狀元。因祖基荷葉地盛不起狀元,所以陳沆官運、壽命都不長。

嘉慶皇帝欽賜浠水巴河陳沆狀元

陳沆出任廣東鄉試主考官時途經一地,見一身矯體健滿頭白髮的老人在街市上忙上忙下,說是為太祖做壽,感覺希奇,便著便服尾隨而至。見一廿歲左右年輕人在門前迎客,上前詢問原由,年輕人回答“請去問我老人家”。走到二重門,見一四十上下儒生在迎客,上前去問得到的回答又是“請去問我老人家”。如此到最後一個小廳堂裡見到一位鶴髮童顏老者時才知,今日是慶老者120歲大壽。如是掏出一錠銀子作賀禮就留了下來。來賀的賓客中大小官員不少,到開宴時陳沆毫不謙讓地坐上首席,別人也不知其底細,也不好說什麼。宴畢,有一官職較高的心中感覺有些窩火,發亂式地提議道:“如今賀宴已畢,不如請大家或呤詩或作對以祝賀如何?”眾人附和後又道:“那請上座的臺兄先行提過我們再來好嗎?”眾人又附和。陳沆本想推推,靠後再提,以免掃了大家的興趣,見如此陣式,知難推後,便大筆一揮提了四句:“身藏雙甲子,眼望七層人。湖廣來一客,文星拜壽星。”此詩一出,眾人驚呆,忙請落款。當“陳沆”二字躍然紙上時,大堂上跪了一地。

陳沆,曾用名:陳學濂,字:太初,號:秋舫(1785~1826)。湖北蘄水(今浠水縣)人。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進士第一人。

嘉慶皇帝欽賜浠水巴河陳沆狀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