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武者,创武术社,救地下党,人送外号“沱南侠”

韩其昌(1895年农历9月21日——1988.9.1),字世杰,人送绰号“沱南侠”,是五式梅花桩后百代的第十六代传人。河北省深县城东五十里院头村人。

长寿武者,创武术社,救地下党,人送外号“沱南侠”

前排正中韩其昌老人

长寿武者,创武术社,救地下党,人送外号“沱南侠”

韩其昌

1929年,由国民党南京中央国术馆主办的民国第一届武术擂台赛在杭州举行,韩先生代表河北省参加了这次比赛。比赛中,韩先生力挫群雄,勇夺银尊奖一座,上书“赛孟贲”三个大字,成为了响当当的武术国手。

长寿武者,创武术社,救地下党,人送外号“沱南侠”

高守武与韩其昌拳术酣战中

1932年,韩先生来到了北平,那时北平还没有教授梅花桩拳的。为了传拳授艺,韩先生在辟才胡同王爷佛堂创办了健族国术研究社,同时在志诚中学、贝满女中、协化中学教授武术课。韩先生的侠风义骨自此传遍了北平。当时北平有八卦名家刘志刚、形意名家李建秋二位拳师,也都是行侠仗义的好汉,他们二位与韩先生交好甚厚,刘志刚年龄最长,李建秋次之,韩先生居三,三人结义拜为兄弟。于是江湖上又齐送他们三人一个绰号:风尘三侠。

长寿武者,创武术社,救地下党,人送外号“沱南侠”

风尘三侠

 韩先生有个响亮的绰号—沱南侠铁臂韩其昌。沱南是指滹沱河南岸一代,侠是赞语。韩先生武功卓绝,武林帮派发生冲突时,常有人请他从中斡旋。韩先生常说:“天下武术是一家,人不亲艺亲。”有时也会遇上那软硬不吃的浑人,韩先生也是略施小计折服对方便了。当初有满老安、杨老修两位拳师为了徒弟间的传话而反目,各自聚有三百余人要比武争高低。韩先生连忙赶到,以理相劝,两位老师心悦诚服,可是其中有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不服,声称要与韩先生比武,如果输了就听韩先生的劝解,如果韩先生要是输给他,就得拜他为师少管闲事。韩先生听罢微笑道:“老弟功夫好,就来撅撅我这根手指头,撅动了我拜你为师,不管闲事,撅不动,你就听我良言相劝,从此交个朋友,相安无事,如何?”小伙子跃身向前,一把抓住韩先生的食指便撅,发狠要把韩先生的食指掰断。谁料没有撅动。于是小伙子两只手扳住韩先生的食指屏住气齐用力,脸憋得通红,还是没有撅动。这时有人喊道:“此乃是金刚指的功夫!”小伙子这才知道韩先生的功夫非同小可,连忙赔罪。

 韩先生为人慷慨,不惜钱财不惜力气,教了不少学生。有些学生家境贫寒,韩先生不仅不收他们的学费,还解囊相助。乡里乡亲遇到困难他也总是尽力相助。一次雨后,大伙到地里割麦子,一辆装满麦捆的骡车陷在泥里怎么也出不来,正在大伙为难之际,韩先生走了过来,伸出一只胳膊往车轱辘底下一垫,说道:“赶车!”大伙说:“这不得了,陷车不要紧,别压折了胳膊。”韩先生说道:“快赶吧!”车把式鞭子一抽,骡子一惊用气力来,韩先生就在车轱辘滚动的一刹那,胳膊用劲一转,大车就从泥水坑中上来了。大伙忙围过来看,只见韩先生的胳膊沾满泥水,并无半点伤痕。自此,韩先生又多了一个绰号“铁臂”。韩先生的铁胳膊并非天生的,他在十六七岁时就在师父的严格指点下,练就铁布衫功夫。

 1949年,解放军一进北京城,曾被韩先生营救的我党地下工作者韩复光便来找韩先生,请他到中央警卫二师教授武术。韩先生应承说:“警卫师是保卫党中央、毛主席和北京城的,警卫战士不仅要有良好的政治、军事素质,还得学好擒拿格斗,这个地方我得去教。”他结合战士们没有武术功底基础的特点,简化教学过程,将简单、实用、收效快的武术散手、擒拿技术及刺杀技术整理出一套系统的教材,传授给肩负警卫任务的战士们。现在,公安系统训练使用的一些擒拿技术中,还保留使用着韩先生的教材内容。

  11984年10月21日,在北京市体委的关怀下,北京五式梅花桩研究会正式成立,韩先生以90岁高龄当选为会长,他表示如今是中华武术发展的昌盛时期,他要将数十年的真功夫和宝贵的实践经验毫无保留的贡献出来。

  1988年9月1日,韩先生离开了我们,享年九十有六,其子韩建中和诸徒皆能承继衣钵,有的还到日本表演,深得日本武术界的称赞。愿五式梅花桩这门古老的拳术在祖国武术的百花园中永远盛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