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笔力弱、线条软的问题——清华美院钱教授评改书法作品

特别提示:即日起,本栏目针对网友开放。希望点评作品的朋友,请私信。

特约评改人:钱玉清(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如何解决笔力弱、线条软的问题——清华美院钱教授评改书法作品

海 沙 行草对联 规格134cm×35cm×2 竹影拂阶尘不起 月光穿池水无声

海沙作品评语:此作偶有怀素、孙虔礼笔致,温润雅和,清简相尚,结体规范,草法无误。

但整件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一个字——“软”。蔡邕《九势》中说:“惟笔软则奇怪生焉。”作者也似用软毫书写,但作品只见“软”,而并未见“奇怪”。感觉作者不适应或尚不具备驾驭软毫的能力,笔锋立不起来,以至于发力滞后,锋毫不听使唤,跟不上挥运速度,力不从心,笔不逮意,处于有想法没办法的境地,有心无力,勉为其难。加之纸灰、墨淡且笔弱,故作品的精神状态既似一位大病初愈之人,又像一位不善表达的人,词不达意。

鉴于此,建议作者近期的技法习练课程应以“立骨”为第一要务。写字不能徒有外形,应该讲求线条质量,使其更有空间感、立体感。力要送到锋顶笔尖,所谓“力透纸背”“入木三分”是也。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治笔弱在立骨

如何解决笔力弱、线条软的问题——清华美院钱教授评改书法作品

孙过庭《书谱》(局部)

解决线软笔弱的问题应从两方面着手:

一、如果作者委实致力于今草,按照一般规律,还是要补上楷书这一课。对于初学者来说,绕过楷书,直接学行书或草书,特别直接学今草是极不可取的。目前最适合作者的楷书法帖有褚遂良《雁塔圣教序》、薛稷《信行禅师碑》、米芾《临颜家庙碑》等。

二、草书现阶段应专注于孙过庭《书谱》临习。首先,作者喜欢大字草书当肯定,但最好的学习方法应从小字草书开始,次第放大,此为正道。其次,孙氏用笔爽捷刚断,出规入矩,点画清晰,提按分明。作者缺的就是这种力量感、劲健感、杀纸感,故用《书谱》治笔力软绵怯弱之病,当为上策。

如何解决笔力弱、线条软的问题——清华美院钱教授评改书法作品

钱玉清示范作品 节临孙过庭《书谱》中堂 规格48cm×34c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