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领域那些放之四海皆准的真(诡)理(辩)

育儿领域那些放之四海皆准的真(诡)理(辩)

我注意到有一些留言经常会出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点——乍一听觉得挺有道理,稍一琢磨觉得这个理由似乎放在很多地方都能通用,但如果具体到某一个问题上刨根问题的话,这理由又失效了。

本文总结了9条这样的“真理”。特别注意,它们大多是我在网上看的,并不是我的粉丝的留言。我的粉丝们都是可爱的!

1 没有人比你更了解你的孩子

这话肯定在某些方面是成立的,比如小孩身上哪里有胎记?小孩的各种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父母每天和孩子朝夕相对,自然是最了解的人。

应该这么说——有些事情门槛较低,父母因为和孩子接触时间有优势,所以成为最了解的人。但有些事情门槛高,时间的优势可能就比不上专业的优势。

我注意到这句话经常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就是父母看到一篇专业人士的文章,但又不同意,于是用这句话来证明自己做法不同是可以的,因为自己是最了解孩子的人。

我认为单纯用这句话证明不了父母的合理性,除非父母能证明在某个具体的问题上,自己真的有足够的了解和知识,那确实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实施。但如果真到了这个程度,就不用说这句话了,直接说自己了解的具体情况和相关知识就好。

2 这种方法用了千年肯定有它的道理

这种说法经常在一些传统育儿方式被否定的文章中出现。比如把屎把尿、中医之类的。(注意,本文并不讨论把屎把尿、中医这些问题到底有没有道理)

还有一些类似的说法——原始人类不都这么干么,肯定有他的道理。哺乳动物不都这么干么,肯定有它的道理……

客观地说,我们确实有很多育儿方法用了千万年了,和原始人、哺乳动物都一样,比如母乳喂养。但我们也应该注意,我们有很多很多的育儿方法,乃至生活方式都和以前不一样。这样的例子真的太多了,实际上看看现在孩子的衣食住行,有几样能回溯到千年的呢?回溯到上一代人都难吧。

如果某种传统方法确实有道理,那直接说有什么道理就好了,跟它经历了多少年关系并不大。

我觉得应该这么说——不是因为一个育儿方法是传统的,我们就沿用。而是因为现代科学证明了有些传统育儿方法的科学性,所以我们才沿用。

其实否定传统没什么可怕的,只要这否定确实是有道理的。我们人类不就是靠着不停地自我否定才进步的么?

3 其实家庭教育才是最重要的

这句话经常出现在讨论学校教育的文章中。和这种论调类似的话还有——在讨论阅读的文章中评论,其实行万里路比读万卷书更重要。在讨论生活环境对孩子影响的文章中评论,其实父母自己素质对孩子的影响更重要……

我也认同,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胜过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但“其实家庭教育才是最重要的”这样的评论,尤其是在加上“其实”之后,有意无意地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在家庭教育面前,学校教育无足轻重。

两件事A和B,如果A确实比B重要很多很多,那这么说也无可厚非。但如果不是呢?

比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如果要按对孩子的重要性进行排序,我排家庭教育45%、学校教育35%、社会教育20%(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不同比例,此处只是举例)。那么35%的学校教育不需要我们给予重视吗?20%的社会教育不需要我们重视吗?

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也是一样的道理。其实我个人觉得它俩谁更重要这件事本身并不重要。一个孩子并不是只能在这两者之间二选一,完全可以既多阅读,又多出门旅行嘛。

所以,下次再看到“其实A才是最重要的”或者“其实A比B更重要”,一定要注意考虑,A的重要性是不是能完全盖过B。

4 不要替孩子做选择

这句话在宏观上无疑是正确的。尤其在我们社会整体越来越尊重孩子自身意愿的趋势下,我们作父母的给予孩子选择权和自主权是尊重孩子的表现。

这句话微观上在很多地方也是正确的。比如孩子喜欢什么款式的衣服、喜欢什么兴趣班、按自己意愿选择时间大小便……这些事情都应该充分考虑孩子自身的感受和意见。

但是,这句话微观上在某些事情上不成立。比如孩子未来上什么学,走公立路线还是国际路线或者别的路线。在这样的事情上,说父母不替孩子做选择是不可能的。

因为五六岁的孩子,客观上对上学、受教育不具备足够的认知能力,很难通过参观学校和父母的口头表达,让孩子理解每种路线的优缺点。自然谈不上自己做一个对自己负责的选择。

那咱们每一种试试再让孩子选行不行呢?这里面有个成本的问题:

  1. 比如出去吃饭,一次点四五样菜,孩子尝一遍,喜欢哪些吃哪些。那么这个成本很低,绝大多数家庭都能承受。

  2. 比如选兴趣班,可以让孩子一种上两个月,然后看孩子喜欢哪个选哪个。这个成本高一些,父母需付出金钱,孩子需付出时间成本,我想不是大多数家庭都能这么做。

  3. 比如选学校,能让孩子一家学校上一学期,再自己选吗?这个成本就很高了,很少有父母能摆平好几家学校,更少有父母愿意让孩子用几年时间在各个学校体验。

负担不了让孩子试一圈的成本,最后不就得父母做选择吗?

特别地,在选择公立路线还是国际路线这个问题上,有朋友说父母不应该做主选国际路线,还有朋友说应该让小孩公立上到小学毕业再走国际路线……

我想说,走国际路线也好,走公立路线也好,先走公立到小学毕业再看也好,上私塾也好,我并不认为有任何一条路是好过其他所有路的,你选哪条路都行,但是你别用“父母不要替孩子做选择”来作为理由。孩子走任何一条路实际上都是家长的选择。特别是有的朋友隐含着一个意思,好像认为随大流就是不替孩子做选择,其实随大流就是你的选择。

5 人种有差异,不符合我国国情

很多育儿文章都会参考国外一些机构(比如美国儿科学会、世界卫生组织等)发表的一些指南、文章等。这里面难免会有一些内容跟我们中国人的传统做法不一样。于是,就会有朋友评论——人种有差异或者不符合我国国情。

我们和外国人,人种有差异,这是肯定的。比如人体靠皮肤晒太阳合成维生素D,科学研究表明浅色皮肤合成效率更高,深色皮肤合成效率更低。那么不同肤色的人种在这一点上自然是有差异的。

但并非什么事情都能用人种差异来解释。比如把屎把尿有朋友就说是人种差异,宝宝每天喝多少奶合适,也有朋友说是人种差异。如果能解释一下究竟是人种哪一点差异导致了不同,我想更好一点。

实际上,人种之间的差异并没有一些朋友想像的那么大。举例来说,我们一般认为黑人的身体素质更好,但我也看到调查研究表明,普遍来说,美国华裔在中学的体育成绩已经超过了美国的黑人(尽管顶尖的运动员还是少)。

不符合我国国情,也是类似的。有的事情确实国情不同,比如国外的幼儿园开办政策和我国的幼儿园开办政策。但很多事情跟国家并没有关系,我国大众的做法和国外专业机构的指南不同,并不能证明我们一定是正确的。

所以,我觉得这类说法,其实没必要提,在某件事情上如果它真的有道理,直接说具体的道理即可,不要丢下一句口号就完了。

6 外国人的做法就一定是好的?

因为很多育儿文章都会引用国外专业机构的观点,一些观点会否定我们的传统做法,比如用现代医学的方法来看,中医不科学。

这往往会导致一些朋友的爱国热情高涨,喊出——外国人的做法发就一定是好的?

其实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先答再反问两个问题——外国人的做法当然不一定是好的。但外国人的做法就一定是不好的?中国人的做法就一定是好的?

老引用国外专业机构的观点,在于第一国外有的研究确实比我们领先,第二他们的专业机构经常发布他们的研究成果。其实我国这一块也在进步,比如中国营养学会定期会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卫生部及其下属机构也颁布过一些方面的育儿指南。

我们其实是看谁的理由充分就信谁的,并不是崇洋媚外专门选国外的。如果认为文章所引用的某个观点有不妥,直接说理由就好,不必纠结出处是哪国。

7 书上写的就一定是对的?

这话在引经据典的文章中特别容易出现。客气点的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不客气的直接说,书呆子。

和上一个问题一样,回答也很简单——书上写的当然不一定都对。但书上写的就一定是错的?

要是认为书上哪个观点不妥,是错的,直接说为什么错就好了。大家应该是就具体理由来进行讨论,而不是就不同载体进行讨论。

8 就知道说这个,你怎么不说那个事呢?

比如在写不文明养狗的文章,就有朋友评论——就知道老说养狗的不文明,在大街上抽烟也不文明,你为啥不写呢?

这种逻辑,说真的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反驳,摆明了就是你说得对,但我就是不承认。

说白了吧,就是我们关注不文明养狗戳了某些人的脊梁骨,他们不高兴罢了!

9 不用听科学的,因为标准老会改

这话说出了一个事实——专业机构发布的育儿指南,经常会更新,原有内容会变化。比如小朋友看电视玩电脑的年龄和限制,美国儿科学会去年就更新过一次,把两岁以内不建议接触电子设备改成了18个月以内不建议接触(还有很多其他细节也改了)。

那么这些“科学的育儿指南”老是改来改去,我们还能信么?

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老在改的东西,令人本能上缺乏安全感。这可以理解,但本能未必是对的。

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所谓“科学”的特点之一,就是一件事情存在被证明和被证伪的可能性。而且有的科学指南出于严谨的目的,行文描述并不绝对。换句话说,它看上去未来可能会变。

有些事情很长时间不变,说得也很绝对,但未必令人有安全感。比如每天烧香拜佛能保佑身体健康,如果不行就说明烧香拜佛时不够虔诚。这件事情就是既不能证明,也不能证伪的。我没法证明我的虔诚度足够还是不足够。所以,这不是科学(注意,我不是说烧香拜佛这件事有效或无效,我只是说不是科学)。

第三,这些育儿指南老是变化,是基于我们人类对某件事情的科学研究在不断地取得进展。有的进展会改进之前的观点,有的进展会推翻之前的观点。但宏观上而言,今天的指南会比昨天的指南更值得信任,因为它在昨天的基础上进化了。我觉得一直在进化的东西,应该更值得我们信任。

第四,并非指南中所有内容未来都会被推翻。实际上,只有很少一部分会被完全推翻,更多的是改进完善。比如母乳喂养是最有利于宝宝的喂养方式,我猜已经几十年没变过了。

所以,我们应该明白一点,宏观上来说,今天的指南是有史以来最值得信任的指南!也许未来会有少数观点被推翻,但那也没什么,世界上没有尽善尽美的事情。“科学”承认自己有缺点,解释不了一切事情。认为自己没缺点,能解释一切的事物,反而应该警惕。

10 总结

综上,我总结了我今年常看到的一些观点。

这些观点基本都是一些大且泛的大道理。我认为这样的大道理,看上去放之四海而皆准,但仔细一想难免发现有时候对,有时候不对。

怎么判断这样一个大道理应用到某件具体事情上是对还是不对呢?

我建议看具体解释,具体解释是通的(哪怕是看上去通的),那么这个大道理才能应用到这件事情上。

最后,说一个我个人的想法——凡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都得警惕一下。更多的时候,是因为具体原因能解释具体问题,然后把具体原因上升到一个大道理,这个大道理才能涵盖这一个具体问题。而不是因为这是一个大道理,所以能解释所有问题。

=====================

不爱鸡汤,只有干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