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片被批量植入毒药,所幸我做了这几件事保护我孩子

01 动画片?邪典片?

近日一篇翻译自国外论坛的帖子《一群变态锁定观看Youtube的孩童,我以前为他们工作》引爆网络。帖子中的故事虽不可全信,但有一点却是实锤,那就是文中提到一些卡通片和儿童片,借用知名卡通形象(如艾莎公主、蜘蛛侠、小猪佩奇、超人、绿巨人等)吸引儿童观看,内容却涉及血腥、暴力、色情、虐童等,向儿童传递变态扭曲的信息。这类被称为邪典片的片子不但真实存在,而且在网上已经泛滥到令人吃惊的程度了!

央视也有报道,从中可见这类视频的狰狞面目:

动画片被批量植入毒药,所幸我做了这几件事保护我孩子

令人非常担忧的是,这些片子并非只在国外流传,在我们中国的几大视频网站上也是有的(某些小视频网站情况更糟),并且有的已经进行了本土化,有中文的,甚至有中国演员参与演出。

下面这张截图来自几天前我国排前几名的视频网站,可见打针、怀孕等内容充斥其中:

动画片被批量植入毒药,所幸我做了这几件事保护我孩子

下面这张截图可见有中国演员参演,也是在演打针的情节:

动画片被批量植入毒药,所幸我做了这几件事保护我孩子

目前,一家批量制作此类视频的公司被扒出来——广州胤钧贸易有限公司。他们发微博说只是为了冲收视、冲流量:

动画片被批量植入毒药,所幸我做了这几件事保护我孩子

坦率地说,我觉得这说不通。面向学龄前儿童的不收费的视频,并不会给这家公司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而且借用知名卡通形象冲收视,核心在于这些卡通形象的知名度很高,观众搜索知名卡通形象时会顺带搜出来这些视频。所以,用这些形象做健康的视频和做变态的视频并不会在流量上有太大差别。那为啥他们就是专门有组织有计划地制作传播这类变态视频呢?居心叵测啊!

可喜的是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启动,严厉查禁这些视频:

动画片被批量植入毒药,所幸我做了这几件事保护我孩子

动画片被批量植入毒药,所幸我做了这几件事保护我孩子

02 亲身体验

这个新闻爆发后,我上网看了一些这类视频。目前因为我国政府介入,国内视频网站已经不容易找到了,但是Youtube上依然很容易找到这些视频。尽管Youtube已经宣称删除了很多,但现在能轻松搜到的依然不计其数。后文截图,均为我昨日今日在Youtube看到的。

我看下来有一个最大的感受——虽然这些视频都伪装得比较深,但如果爸爸妈妈们有心一点,一定是能识别出来的。

因为这些视频有这么几个特点:

第一,制作粗糙。大部分真的相当粗糙啊!画面一眼就能看出是山寨的,不忍直视。故事情节更是极其简单,甚至不知所云的。我想没有父母会主动给孩子看这种制作质量低下的视频的。

动画片被批量植入毒药,所幸我做了这几件事保护我孩子

动画片被批量植入毒药,所幸我做了这几件事保护我孩子

第二,个别情节一看就非常不适合小孩子。

比如艾莎公主吃了汉堡包之后就怀孕了,并生下了小孩,然后满脸幸福地躺在病床上。这是在潜移默化地告诉小朋友——怀孕生子和吃汉堡包一样普通啊!

动画片被批量植入毒药,所幸我做了这几件事保护我孩子

动画片被批量植入毒药,所幸我做了这几件事保护我孩子

比如踹超人的裆部,注意还是衣着清凉的女性踹的:

动画片被批量植入毒药,所幸我做了这几件事保护我孩子

比如两个卡通英雄在学校教室里接吻:

动画片被批量植入毒药,所幸我做了这几件事保护我孩子

第三,有的视频会把大量时间花在一些看似意义不大却不断重复的镜头上。

比如这个视频打着教小朋友认识颜色的幌子,但却花了很长时间摆弄针管,把一个又一个针管塞上彩泥,一共6个,也就是这件事情重复了6次。最后全部插在一个小孩玩具旁边,而且还明确地包含了给小孩脱衣服的过程:

动画片被批量植入毒药,所幸我做了这几件事保护我孩子

动画片被批量植入毒药,所幸我做了这几件事保护我孩子

看到这里,不免令人生疑——认识颜色用彩泥我可以理解,但用针管真的是毫无必要啊!那为何花这么多时间拍摄针管呢?这很可能是在向小朋友传递针管以及充满彩色液体的针管是不可怕的,是生活的一部分啊!

同样这个视频的后半部分,花了很多时间,从小朋友的裆下掏出一个又一个的小动物:

动画片被批量植入毒药,所幸我做了这几件事保护我孩子

动画片被批量植入毒药,所幸我做了这几件事保护我孩子

还能掏出蛋,蛋里能掏出小人:

动画片被批量植入毒药,所幸我做了这几件事保护我孩子

动画片被批量植入毒药,所幸我做了这几件事保护我孩子

前前后后一共掏出了十几个小动物和小人,也就是这一动作重复了十几次。

说实在的,我觉得绝大多数正常的成年人不能理解这种玩法。花这么长时间拍摄一个不常见的、莫名其妙的玩法,这本身就是高度可疑的。我推测这是在暗示分娩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向小朋友传达对儿童来说分娩是正常的。

以上3个特点,只要有任何一个引起了父母的注意,我想父母就不会给小孩看。哪怕父母并不会联想很多,但这样的视频一定会让父母感到些许不适或者是无聊无意义,那么就会给孩子换一个视频。

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视频的观看量动辄几十上百万,比如上面那个用针管教小孩认颜色的视频就有八百多万的观看量:

动画片被批量植入毒药,所幸我做了这几件事保护我孩子

如前文所述,我认为这些视频有明显特征,父母很容易识别,但依然被看了这么多次。那我想只可能是父母大意了没关注到这些内容,或者孩子自己检索浏览了这些内容。

03 我很确定我孩子没看过这些

坦率地说,这次邪典片事件爆发前,我没有听说过这个词,也不知道有这类视频存在。这次考察了一番,发现其污秽之处往往隐藏比较深,确实给父母甄选造成了一定难度。但是,我很确定我孩子没有看过这些内容。

我这么笃定的原因是我们家对小孩接触电视、手机、互联网这一块,长期以来都是严格按照美国儿科学会的意见来做的。这样做会极大地提升预防能力。现在感到非常庆幸!

我以前专门写过美国儿科学会在这一块的指南,我觉得最核心的几条意见如下:

  1. 18个月以内不接触,建议2岁以内不接触;

  2. 2~5岁每天接触电视、手机、电脑等数字媒体总时间不超过1小时;

  3. 观看内容和使用的APP必须是有质量的、教育性的、非暴力的等,且父母应当陪同,帮助孩子理解其内容;

  4. 父母减少自己使用的时间;

  5. 不要让电视手机等成为保姆。

我家就严格按照这些要求来安排了小朋友接触数字媒体的时间和方式。

我儿子两岁前完全没有接触电视手机之类。从他出生后,家里的电视实际上就很少开,现在一周也就开一次吧。我和我媳妇也不看了。

现在他5岁了,我经常(但不是每天)会给他在一天中安排半小时左右,用来看视频或者玩 iPad。但是,整个过程我都是监控的。

他日常看视频和电视主要集中在3类——体育比赛、音乐节目、科教类纪录片。动画片看得很少很少。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他看的视频,要么我和他一起看,要么我会提前看过一遍再给他看。

父母看过一遍再给小朋友看是不是有点过度呢?

这要看视频的类型。有一次我俩一起看一个动物类纪录片,出现了长时间的动物交配镜头。我非常赞成给小朋友必要的性教育,但他目前这个年龄知道雄性和雌性在一起可以生育小宝宝就够了,而不必知道交配的细节。再比如有的正规动画片,可能包含一些暴力因素等,比如喜羊羊用武器攻击灰太狼。这些类型的视频,我觉得父母还是先看一下,更稳妥一些。

我儿子现在也用 iPad 玩游戏。但是他玩的所有游戏都必须是我下载的,且玩过之后,才会给他玩。我给他选过的游戏自然不会包括暴力色情等因素,连像跳一跳、打飞机这种纯粹消耗时间又具备一定成瘾性的也没有,给他玩的几乎都是益智类的,尤其是集中在编程游戏上。我提前玩一遍还会剔除掉制作质量低下的、难度不适合的等等。

他在 iPad 上使用的 APP,也完全集中在数学、英语、绘画、音乐这几个方面。其他的是禁止使用的。

事实上,他觉得目前提供给他的已经很好玩了,而且也玩不过来,所以他从来没有要求要玩 iPad 上其他的 APP。

我预感他因为学习需要,也许今年或者明年,就会拥有完全属于他自己的 iPad 了。所以,我目前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告诉他电子设备使用的注意事项,比如时间控制、使用姿势和合理计划等。当他真的拥有的那一天,我一定会开启 iPad 上的访问控制(也叫儿童模式),限制他干很多事情,直到他的年龄大到一定程度。

综上,这次邪典片事件,更加提醒了我们作父母的,科技的发达让变态们更容易接触到我们的孩子了。父母严格管控孩子(尤其是幼儿)对数字媒体的访问是非常必要的!

最后,我还想提一点看似和数字媒体无关的建议。

孩子总会有很多业余时间和空闲时间。我知道很多父母下班回到家已经很累了,可能潜意识里觉得有个什么东西让孩子自己能呆很长时间是一件不错的事情。我自己有时候也这样想。但同时,我认为给孩子安排丰富的业余生活,也是父母的责任。如果我们能给孩子在放学后提供丰富的、有趣的娱乐方式,那么孩子接触并沉迷于电子设备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

以我儿子来说,他放学后的时间以及周末的时间,在多数日子都安排得很紧凑。有可能去体育锻炼,有可能去学音乐,有可能去看演出,家里会不间断地买进好玩的玩具、书籍等,而且我和我媳妇会陪他一起干这些事情,这些事对他来说都是娱乐。他的日子很充实,能找乐子的事情很多,所以他很少很少会主动找我要求看电视、玩iPad 之类的。

我想这也算是身正不怕影子斜吧!

=====================

不爱鸡汤,只有干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