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儿女」你打过孩子吗?“纠正”孩子有时真是一种误解!

你为什么打孩子?理由五花八门,但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并不信任自己的孩子。

记得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就是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信任是教育的前提。

你打过孩子么?

妈妈群里,有人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家人吃晚饭的时候聊天,聊着聊着突然说到了打小孩的话题。奶奶突然问孙女:奶奶打过你没有?小宝贝干脆地说:打了!奶奶有些尴尬,问道:打哪儿了?她用肉呼呼的小手摸摸自己的脸。又问怎么打的,小宝贝干脆把手伸过去在奶奶脸上拍了又拍。

这时孩子的爸爸问:我打过你没?小宝贝毫不犹豫地说:打了!问打哪儿了?小家伙伸手摸了摸屁股。

这时爷爷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也打过,拍了她的屁股。

这位妈妈有些心疼,不过她没有表现出来,只是平静地问女儿:妈妈打过你没有?小宝贝没有吭声。她又问:妈妈打过的话你就点点头,没有打的话你就摇摇头。小女儿一下子就摇摇头。

她说当时她有种想流泪的冲动。因为她确实没有打过自己的女儿。女儿虽然还小,才一岁多,却比她想象中懂事、记事,她清楚谁打过她谁从来没打过她。

「家有儿女」你打过孩子吗?“纠正”孩子有时真是一种误解!

你为什么打孩子?

她问老公:你为什么要打女儿?

老公说:她太淘气了,不管教一下怎么得了,以后变坏了怎么办?

婆婆赶紧解释说:她总是打人,我怎么讲都不听就打回去,让她也尝尝被打的滋味咯。

公公接着说:孩子总是这里摸摸那里抓抓,我让她别捣乱她不听,于是拍拍她的屁股吓唬吓唬她。

讲完这个故事,她难过地问:我知道家里人都爱孩子,但孩子只要不按自己的意思来,就要挨打么?

「家有儿女」你打过孩子吗?“纠正”孩子有时真是一种误解!

“纠正”孩子是一种误解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孩子的体能发展迅速,他们有能力到处跑、到处走动,还喜欢碰碰这个、摸摸那个,表现的很淘气是很正常的。不过这种淘气是建立在探索欲望上的行动,并不是坏事,相反对孩子的自发性的成长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但有些孩子的“淘气”行为,是因为他的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甚至是因父母的不当行为而造成。这个时候,父母如能耐心地观察和倾听孩子,并恰当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孩子就不会捣乱了。

另外,有时你觉得孩子不听话、不懂事,其实问题出在了你自己身上。这个时候,并不是孩子真的做错了什么,而是父母在跟孩子较劲,觉得孩子不按自己的来就是没面子,没有家长的权威。放下架子,与孩子平等地沟通和交流会让你豁然开朗。

「家有儿女」你打过孩子吗?“纠正”孩子有时真是一种误解!

打孩子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负面影响?

【自卑】有的家长打了孩子后,还会逼着孩子认错。孩子还小,他们一般会照做。表面上看,这是家长教育的胜利,实际上孩子内心有着抵触情绪,这种情绪得不到舒缓和释放,会让他们惶惶不安,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自卑。

【暴躁】家长打孩子,其实起了一个坏榜样。孩子的模仿性强,在家里不符合父母的期望就会挨打,在外可能会沿袭父母这种思路:你不按我的来,我也要打你。长此以往形成粗暴性格。

【孤独】经常挨打的孩子,会感到孤独无援。尤其如果父母当着外面的面打骂自己,更会让他们的自尊受损,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由此在人交往时变得压抑、沉默。

「家有儿女」你打过孩子吗?“纠正”孩子有时真是一种误解!

所有方式用尽了还是不管用,怎么办?

这个时候,大人不妨退一步想想:我为什么非得执拗于这一点?如果这件事先放一放,会怎么样?

有些大人可能会因此感到恐惧:不行!我现在要是管不了,以后他们长大了那还了得!

只要冒出这种想法,就表示你从内心很慌张,你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个好孩子,你不相信自己能教育好他。

如果我们能放下这种思想包袱,接纳孩子、理解孩子、信任孩子,你就不会较真,亲子之间也不会出现这种拔剑弩张的局面了。

孩子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大人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