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院子的人,一定懂生活!

懂院子的人,一定懂生活!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蝶恋花》 宋·欧阳修

懂院子的人,一定懂生活!

懂院子的人,一定懂生活!

很多人从小就生活在老宅子里,夏天的夜晚在院子里扇扇乘凉,听老人讲三国说水浒和那些古老的故事。

长大之后,中式庭院成了每个中国人梦想的居所。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拥有一个庭院,回归自然与本我,沏茶读书,卧听风雨,已经成为一种追求。

懂院子的人,一定懂生活!

在过去,那时的词人,无论帝皇、达官贵人、平民百姓,还是僧人、风尘女子,许多都居住在某一处庭院里。

这些庭院或大或小,一生一院,在院子里可以感受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的美妙。

当时庭院和庭院艺术——庭院诗词、庭院绘画、庭院小说、庭院戏曲等,更是共同构成了令人魂牵梦绕的中国古代士大夫生活美学。

懂院子的人,一定懂生活!

所以,深深庭院每每落笔于古人的诗词画境里。

其中,又以宋词为最。

宋词中,庭院词占有较大篇幅,这些词影响着宋朝的文学和日常生活。

在宋代词人的眼中,家国情怀、深闺离绪、季节变迁、动人爱情......仿佛人一生的悲欢离合,都发生在这一方院子里。

懂院子的人,一定懂生活!

《浣溪沙》 · 苏轼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

相排踏破蒨罗裙。

《生查子》·周紫芝

院落半晴天,风撼梨花树。

人醉掩金铺,闲倚秋千柱。

(“金铺”原指门上的铜铺首,指代门。)

宋代的民居庭院就是由建筑、围墙和大门围合起来的一个空间系统,其中院落可能处于房前屋后,也可能处于住宅中心。

从宋词中,我们可以发现,门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暗示意义,它是内与外、私与公、行为的可与否之间的一个界定。

关掩上门的院落,便是为居住者提供了一个十分安全自在的心理环境。

一门之隔,世俗的一切,在这里都是浮云。

懂院子的人,一定懂生活!

《行香子》· 秦观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疏影·梅影》·周密

素壁秋屏,招得芳魂,

仿佛玉容明灭。

围墙,其最原初和基本的功能是起边界、屏障作用,但懂生活的古人将其扩展为环境美化的作用。

在白色院墙的映衬下,院中事物便成为造景。

而且不少人家在院中靠墙栽竹种花,其效果宛如国画小品。

懂院子的人,一定懂生活!

《浣溪沙》· 晏殊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古人尤其注重路的铺陈,不论庭院大小,必有道路,其可称为庭院之脉络。

由此,庭院中的路往往成为了文人散步徘徊、体察自然和思索沉吟的绝佳之地。

懂院子的人,一定懂生活!

《浪淘沙》· 邓剡

疏雨洗天清,

枕簟凉生。

井桐一叶做秋声。

“井”在今天的院子中很少见,但在过去宋词中被反复提到,可见当时庭院里普遍有井。

宋词中提到井时有时以“金井”一词出现,且当时人们喜在井边种植梧桐,因此“井”与“梧桐”又总是一并出现。

懂院子的人,一定懂生活!

秋千

《点绛唇》 ·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秋千同样也是在宋词中常被提及的庭院景色,当时主要是女性娱乐玩耍用的设施。

宋词里的庭院,花草树木繁茂,各种迷人的景物吸引来各种鸟雀、小动物和昆虫,四季更迭,形成了一个自然而宜人的小环境。

这样的庭院,再加上院中荡秋千的少女,庭院里丝丝缕缕的意境之美飘散开来。

懂院子的人,一定懂生活!

懂院子的人,一定懂生活!

过去的庭院,大至国家之庭,小到平民之院,都蕴藏着人们无限的情思。

这样的中式庭院,坐落千年,人们感受着春花秋月,也感慨着家国情怀。

懂院子的人,一定懂生活!

近千年以后,沿着宋词,我们再次发现了中国庭院之美。

从这些庭院宋词里,我们似乎遇见了真正向往的一种生活。

或许只有中国人能配得上它的钟灵毓秀,因为中国人懂这些庭院,它把中国人的含蓄、内敛、唯美,以及太多美好向往融入了其中。

懂院子的人,一定懂生活!

懂中式院子的人,一定懂生活。

他们懂得暂别都市喧嚣,寄情于山水之间,是何等的优雅娴静。

每日清晨闻鸟啼而醒,夜幕降临揽明月而眠。

一扇院门,敲开了多少人的心扉。

懂院子的人,一定懂生活!

| 观复猫屋星光锦地纹方巾 |

懂院子的人,一定懂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