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是一条分水岭!理财师,该如何帮助这类客户进行保险规划?

到了30岁这个年纪,很多事情都是此前始料未及的大事。以前不去想,真的是因为不敢想。

在此之前,你可以做个单纯的孩子,可以任性,可以犯错,也可以去试错,甚至可以不羁爱自由,想干嘛就干嘛。但过了这个年纪,连整个社会都对你有所期待了,你必须勇敢地去承担一些挑战和压力,这是你的责任。

要跟一个怎样的人结婚?要不要买房子?要为孩子准备多少教育金?父母的身体哪里又不适了?

一件事比一件事更现实和残酷。每件事的背后,可能是要动用几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才能解决。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对金钱的欲望随着年龄的增加只增不减。俗话说,三十而立,但很多人都没想过,立不住怎么办?

30岁,是一个尴尬的年纪,也是一条黄金分水岭。有些观念得改,有些东西得有!

30岁,该转变消费观念了,量入为出,对收支有合理的规划,存钱和理财真的很重要。

或许是感受到了岁月给自己身体带来的变化,越来越多奔三的朋友都说:“我想买份保险了,但是不知道该买哪个、该怎么买。”

理财师该如何帮助客户

进行保险规划?

理财师不应该简单地从产品角度帮客户配置保险,而是应该站在客户的实际风险需求角度。从家庭成员的人身风险所引发的家庭财务风险的角度,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

第一种风险:身故风险。

当家庭主要收入来源者,因为意外或疾病导致身故,使家庭收入大幅减少甚至灭失的风险。

2

第二种风险:健康风险。

3

第三种风险:失能风险。

家庭主要收入来源者因疾病或意外失能 (即没有身故,但失去了收入),还需要支付高额医疗费用和保持家庭生活品质的风险。

知道了三类风险的概念,理财师具体该怎么做呢?

打个比方,你先要知道人体每日需要摄入维生素的种类和含量,这样才能达到健康标准;再得知道一个苹果的维生素种类和含量,最终才能确定你是要吃几个苹果,除了苹果之外是否还要补充别的水果。

同理,就像理财师你先要针对客户的家庭财务状况和生活状况,了解客户家庭有哪些存在的潜在风险,还要了解一个保险产品满足哪些风险属性,最终将产品的风险属性与客户的风险需求相匹配。总结一句话就是:了解你的产品,了解你的客户。

胖Miu认为:

如果迫于资金限制无法匹配三类风险,30岁的第一份保险优选保障型的重疾险,它是医保极好的补充,现在很多进口药都不纳入医保范围。它相对而言保费较低且保障较高,这样可以留有更多的预算来提升自己,或是投资其他收益更高的产品。

30岁是一条分水岭!理财师,该如何帮助这类客户进行保险规划?

(来自:知乎达人广羽人彡(shan), 北美精算师)

这样的保障是否有必要买?前北大国发院教授的薛兆丰老师曾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保险的作用:消除不确定性。

假设一个人有100万资产,未来存在两种可能,一种是出险,他损失100万,资产降为0;一种是不出险,他没有损失,资产仍为100万。如果他不买保险,他的未来就存在不确定性。但如果他买了一份保险,该保险售价50万,固定如果出险就赔付他100万。那么,对于他来说,未来如果不出险,资产就保持50万;如果出险,那他的赔款正好可以补偿损失,资产仍然为50万。所以,通过购买这份保险,他把未来的不确定性化为了确定性。

保险最大的误区,

来自对保险功能的误读


误区一:重投资和储蓄,而轻保障

保险有储蓄、保障、投资等功能。人们会把保险的投资功能放到第一位,购买理财型保险,兼具保障和投资功能,一般年化收益率约4%,根本跑不赢通胀。

储蓄功能次之,返还本金和利息的保险,是大家的心头好,但这是牺牲动辄几十年的流动性为代价的,如果有更好的投资渠道,不必选择此类产品。

到头来保障功能成为最后考量的因素,而事实情况是保障功能才是最基础和重要的功能,保险将单个的风险分散到整个社会,由大家来共同承担,同投资和储蓄功能有本质的区别。保险,它的本质是保证生活质量不下降。

误区二:说到财务分析就躲避

有些许保险意识的客户问的第一句话是:“帮我看看哪个保险好?”这里有一个严重的逻辑误区,理财师都不了解需求是什么,怎么推荐产品?

买产品前的第一步是明确需求,理财师应该像医生一样为客户的家庭财务进行诊断,而非直接“开药”,理财师要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而非产品为导向。客户为什么要买保险?买保险是为了解决什么需求?需求了解清楚了,才能推荐相应的产品。

确定具体产品的保额,除了需要了解客户的家庭资产、负债、教育需求、日常刚性支出之外,还要了解目前已经积累的流动资产,这是保额的一个扣减项。

保险保额如何确定?

一般来说,确定身故险的保额有三种方法:传统的有十倍收入法、精算的方法有需求法和生命价值法。

今天,我们来重点说说生命价值法。所谓生命价值法,通俗来讲就是计算被保险人这条命值多少钱,即为寿险的保额。

以一个案例来举例:志文和其太太李霞今年均30岁,结婚多年,有一个女儿。李霞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公司担任文员的工作,年收入6万。志文在一家IT公司担任技术总监,年收入为48万。两人都为独生子女,双方父母也已退休,有退休工资,有医疗保障。

我知道到了这个阶段,要考虑为家庭做些保障了,比如买保险。我想请问如果您是理财师,这样的情况保险应该怎么买?

精算的生命价值法还需要考虑志文收入未来20年中不同阶段的收入增长率、支出增长率的假设,并减去本人的支出,最后还要以预期收益率(即折现率)折算成今天的价值。

生命价值法保额计算公式:保额 = 被保险人退休前未来年收入的现值 — 未来年支出的现值 (各种税收、保费、生活费等)

因为要折算成今天的价值, 我们最后得到的所需保额通常会低于直接算出来的保险额度。以志文为例,假设未来的折现率(预期投资报酬率) 为10%,工资增长率为3%,未来20年每年48 万的收入,用于个人的支出为7.2 万元,折合成现值,身故险保额为515.67万元。

讲到这里,有小伙伴要有疑惑了,为什么身故险会计算出如此巨额保额,这符合常理吗?

30岁每年能赚48万的人,这个保额不夸张。生命价值法的问题主要是这个人的生命价值不一定是他的需求。所以,一般来说中年有老有小的,他的生命价值就比较等同于的责任需求,进而比较接近实际情况。

来敲小黑板,重点来啦~~~

理财师工具软件Finpro上新功能啦

——保险规划

① 首先,将年收入支出、客户年龄和退休年龄、贴现利率、收入和支出增长率输入系统。

30岁是一条分水岭!理财师,该如何帮助这类客户进行保险规划?

(图为:用户信息输入界面)

② 其次,使用生命价值法计算出志文身故风险、失能风险的保额。利用历史平均数据得出健康风险的保额为50万。

30岁是一条分水岭!理财师,该如何帮助这类客户进行保险规划?

③ 再来,理财师可以参考给出的保额,并结合客户的实际情况对保额进行调整。机构客户可以添加自身代销的保险产品。

30岁是一条分水岭!理财师,该如何帮助这类客户进行保险规划?

30岁是一条分水岭!理财师,该如何帮助这类客户进行保险规划?

30岁是一条分水岭!理财师,该如何帮助这类客户进行保险规划?

30岁是一条分水岭!理财师,该如何帮助这类客户进行保险规划?

好啦,用生命价值法计算保额的方法就先介绍到这里啦。

与生命价值法相对的是另一种方法——需求法,是从家庭未来实际目标出发,计算家庭一生生活中财务所需的资金,它综合考虑了未来生活费缺口、退休生活费缺口、丧葬紧急金、子女教育、负债,并扣减家庭生息资产。这种方法计算出的保额更符合现实情况,Finpro今后推出的全生涯规划就是使用需求法来计算保额,我们今后也会重点来讲,期待一下新功能吧。

30岁是一条分水岭!理财师,该如何帮助这类客户进行保险规划?

《夏文庆的五一班》:一门不同于市场上光讲述知识点的课程,通过结合实务工作,帮助你搭建工作架构、工作方式,为知识找到使用的场景 ,使得学到的知识架构能够落地、频繁地得到“致用的锻炼”,能真正地转化成为长在身上的本事。↓ ↓ ↓

30岁是一条分水岭!理财师,该如何帮助这类客户进行保险规划?

30岁是一条分水岭!理财师,该如何帮助这类客户进行保险规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