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家拳记载的创始人原来是他,内家拳与外家拳有着这样的区别

内家拳,中国拳术的著名流派之一,16世纪中叶盛行于我国浙东一带,陈州同、张松溪等为当时名家,清初有王征南、黄百家等传授此拳。内家拳的提法最早见于明末清初黄宗羲所撰的《王征南墓志铭》:“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外家。”

可知,所谓内家拳是在战术上主张以静制动、后发制人的拳术,即主于防御型的拳法。一般来讲,人们习惯把那种主于攻击,以动为主,先发制人的拳种称为外家拳;而把主于御敌,以静制动,后发制人的拳种称为内家拳。

《王征南墓志铭》又载:内家拳的技法是“凡搏人皆以其穴,死穴、晕穴、哑穴,一切如铜人图法”。此外,内家拳还有五不可传,即心险者、好斗者、酗酒者、轻露者以及骨质柔纯者不可传。关于内家拳的创始者,有文献记载为张三丰。黄宗羲之子黄百家所著《内家拳法》一书中记载:“盖自外家至少林,其术精矣,张三丰既精于少林,复从而翻之,是名内家。”

内家拳记载的创始人原来是他,内家拳与外家拳有着这样的区别

内家拳的产生和发展曾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它是众多武林人士在长期练习实践中,继承前辈经验的基础上,加以精练、融会贯通而逐步形成的,是中华武术的瑰宝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