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真是“治不好的病”?

在臨床這麼多年,這句話可能是和“牙周病是上火引起的”一樣高頻出現,耳朵都要聽得起繭子了。

但是不得不多說幾句,要不被這話毒害的人太多啦!

先說結論:“牙周病能治好!!”

簡單來說,牙周病是複雜的細菌感染引起的慢性疾病,這種病會讓我們的牙根周圍的骨頭逐漸變少,就好比房子損壞了地基一樣,所以牙齒就慢慢鬆動,最後脫落。

我貼過一個形象展示牙周病數十年發展過程的視頻,建議認真看下就全明白了。

如果打個形象的比喻,咱們的牙齒好比大樹,平時你看見的一顆顆牙其實只是露在土層外面的樹冠,還有很深的根在骨頭裡呢,牙根周圍的骨頭好比樹根旁邊的土,牙齦好比土層表面的草坪。

骨頭的數量在變少,高度就會下降,回到咱們大樹坑的比喻,也就好比樹坑變淺了,土層淺了,那麼表面這草坪(牙齦)也自然就往下退了。越退越多,所以牙和牙之間就露出縫隙了。

所以,牙周病就是一個緩慢的“水土流失”、“骨肉分離”

的過程,骨頭的量流失到一定程度,牙就鬆了!

為什麼要花這麼多精力來解釋牙周病的進展過程?因為徹底明白了這個,才能明白接下來的解釋。

很多人認為把牙周病“治好”就是不僅要把紅腫出血的問題解決、還得讓退縮下來的牙齦再長回去、最好還得讓松的牙變得不松!

比如都以為治完牙齦能成下面這樣
牙周炎真是“治不好的病”?

這可能嗎?做得到嗎??

牙周炎真是“治不好的病”?


對於全口普遍性的骨吸收是不可能像“給樹培土”一樣輕鬆地增加骨高度的! 目前只能做到:在某些類型的骨吸收,通過再生性的牙周手術適度恢復牙槽骨的高度。

比如:

圖1經過齦下刮治後,變成圖2

牙周炎真是“治不好的病”?

牙周炎真是“治不好的病”?



圖3經過潔治後一週,變成圖4裡的樣子

牙周炎真是“治不好的病”?

牙周炎真是“治不好的病”?



比如我經常和患者重點強調:

但是由於溝通等諸多原因,在患者接受到的內容看來,最後往往就演變成“牙周病治了也沒用!”、“反正也治不好!”、“只能順其自然發展”這樣可笑的言論。

難道願意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牙逐漸脫落?

這麼說更容易接受?

還是那句話奉勸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