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杉資本的這位主席真的瞭解中國創企嗎?

本文編譯自VENTURE BEAT上的文章What Sequoia’s Mike Moritz doesn’t understand about startups in China,原作者為Benjamin Joffe

Sequoia Capital是中國2017年第四季度第二活躍的風投基金,其在中國的團隊名望頗高且極具慧眼。 上個月為《金融時報》撰寫的一篇特稿中,紅杉資本主席Mile Mortiz說中國企業家精神要比硅谷更出色,硅谷應該向中國學習。這一言論令人驚訝並引發不少爭議,多數人認為硅谷的工作生活平衡更好,並不滿Moritz批評硅谷員工獎金。作為一名自05年就斷斷續續在中國工作和生活的人,我認為Moritz在比較中國和硅谷時還有許多重大錯誤。

1. 中國和美國處於不同道路上

美國應該毫無保留緊跟中國步伐,這個論點完全忽略了兩國創企生態環境不同的事實。中國發展至今有其獨特因素,以下是幾個重要方面:

中國40年來一直是增長神話,國內總體呈樂觀傾向並且相信現代化是有益的。在中國,關於自動駕駛汽車風險的爭論沒那麼多,而且中國政府提供資金髮展機器人技術以促進工廠現代化,而不是(像美國那樣)試圖保護製造業工作。同時中國有著14億人口是個超級大市場,美國僅有3.2億人;中國智能手機用戶達6.6億,美國2.2億;中國人才儲備也更大,每年大學畢業人數是美國的兩倍(800萬 vs 400萬),理工科人數是後者8倍。

中國科技生態系統,包括線上線下基礎設施一直落後於美國。因此目前中國的機會比美國大得多,吸引了許多創企和投資者。這就是常說的發展中市場的優勢:它們不僅追平差距,而且大跨越前進。

投資銀行家轉企業家Song Li博士(之前將創立的企業賣給新浪和Monster.com,後創立了中國最大婚戀公司珍愛網,後者由Match.com投資)說:"中國每一個有雄心的男男女女都感到中國的時機已到,都熱切期望參與他們所見的'中國世紀'。"

因此,競爭十分激烈,速度決定一切。跑在第一併不夠,你必須比他人執行更好。

但快速增長的經濟也帶來了問題:高通脹高房價,許多中國人財政壓力大,而且源自超前的同伴的"地位焦慮"嚴重。他們同時還肩負責任,幾十年的獨生子女政策讓父母基本位於孩子責任之下。對中國創業者來說,創立企業不是與科技玩樂也不是什麼"改變世界"的偉大計劃,而是實打實在將來某個時候能賺錢的東西。

而努力以超前的時機就是現在,一些創業者因他們這種火急火燎、努力工作和焦慮付出了最終的代價--中國社會並不習慣關注精神健康問題。

所有這些中國特有的因素定義了該國創企的思維模式。敦促有著完全不同經驗、期待和動力的硅谷創業家向中國學習完全沒有道理。這兩個生態系統完全處於不同的軌道上。

但不得不說這兩條軌道有時確實交叉,接下來會細說這一點。

2. 中國有幾處優勢,其中多數美國無法複製

Moritz在特稿中說,中國企業家十分節省,一個茶袋反覆泡幾次。這個做法如果硅谷願意完全可以照做。但中國一些最大的優勢很難在美國複製,比如中國一些區域得益於監管少。香港一個自動駕駛汽車發明人無法在當地測試,因此就將車帶到了深圳測試。Sinovation Ventures 合夥人Chris Evdemon和我說:"美國對於自動駕駛汽車和所有與AI相關東西的抗拒與中國熱烈歡迎的態度形成鮮明對比。中國Crisper上最近的文章也是個例子。"

Sinovation的Evdemon總結道,中國政府從上至下推動創新意味了創企會面臨的許多障礙都移除了。比如,中國目前正投資21億美元建造一個AI研究園。他們同樣還有大量更直接可使用的數據以及"尖銳的商業和社會問題需要這些科技來解決。再加上追逐這些的資本,整個行業呈爆發增長。"Evdemon還指出"中國現在可能頂尖人才仍不足(最好的人還在美國),但未來5-10年這一差距也會消除。"

大規模的國內市場在企業走出去時可以帶來規模經濟。中國的Ofo已經投放了2000多萬輛自行車,摩拜、Ofo、oBike和Gobee都在遠至巴黎的地方開展了服務。中國的和在外華僑是重要資產。前者將科技、技術和聯繫帶回中國;後者是企業擴張時重要的資源,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中國移入移民可能很少,但以上兩種人口幫助公司發展升級。

美國放寬技術移民可以幫助避免高等學校外國畢業生的人才流失,這些人的高額學費是美國經濟重要增長來源;還可以避免納稅和填補技術工作崗位空缺的外國工作人員的流失。比如,上哪找美國需要的20萬網絡安全專家?

SOSV的William Bao Bean說,在基層管理層面"中國公司在沒有中層管理的情況下組織良好,因為他們創新發明了一種分佈式管理模式,和西方等級制不同。騰訊這樣的公司並不是至上而下管理,他們是由幾百個公司內的"小公司"組成,每一個"小公司"都有一個像CEO一樣的產品經理。西方公司是一個巨大的金字塔型結構,中國公司則是許多小金字塔堆在一起組成一個大金字塔。"

金錢方面,中國投資者投資得又早又大--種子輪和晚期中間輪的規模是美國的2-3倍。為什麼?因為快速壯大規模很重要,大型合併可以減少大規模風險。

3. 中國(尚)不準備參與美國市場競爭

Moriz沒明說的就是擔心中國式創業精神威脅美國創企。但你可能會驚訝地發現,大多數中國創企根本不關心美國市場。本土市場已足夠大而且競爭十分激烈,需要一整個隊伍的完全投入才能贏。

國門之外,中國創企競爭的區域是發展中國家,這些市場與中國的相似處是擴張的資產。西方數字文明(包括北美、西歐、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新加坡、香港還有幾個其他地方)很少直接與中國數字文明衝撞。

GGV Capital的Hans Tung說:"這不是文明之間的衝撞,而是文明戰線內各自競爭,讓人想起16世紀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分天下。"

爭奪主導權戰爭發生在東南亞、印度、非洲和拉美。(目前,俄羅斯主要自顧自)。

中國對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視讓我們得以一窺哪些領域會壯大以及將來的創企會出現在哪些行業。我們可以看到倡議中的歐亞之路(這條路可能會讓著名地緣政治家Zbigniew Brzezinski生氣)並不包括美國。

這並不是說中國創企完全避開美國。

中國投資者和買家在美國頗具規模,通常比美國同類價錢出得更高。為什麼他們能出這麼高價?因為他們這樣可以打開額外市場,而且國內股市市盈率高。收購將增加他們公司股價,超出他們所付出的收購成本。你可以稱之為"股市套利"。這也是為什麼一些中國公司在美國退市然後再在國內重新上市。

因此,當中國公司著眼美國市場時,他們並不是要在那推出產品與美國公司正面交戰,而是在美國投資、研發或秘密收購。

4. 美國對中國市場感興趣,但進入困難

語言、生態系統差別以及監管都為外國企業家在中國創造了大量障礙。他們無法發揮出全部實力,即使有先發優勢也無處伸展。如果中國分支不是完全自治(像一個新創企一樣),彙報程序方面速度就會降低,這又增加了障礙。

中國目前最成功的科技公司就是軟銀和雅虎加阿里巴巴以及Naspers加騰訊。雅虎的Jerry Yang在GGV最近一期"996"播客中說,雅虎在中國失敗了那麼多年,這是它在阿里巴巴方面成功的原因。在中國邊做邊學習讓他們能夠發現獨特的機會。(披露:我依然持有幾年前購買的雅虎股票(代阿里巴巴),當時覺得它們被低估了。阿里巴巴證明我是對的。也許Uber退出中國市場後都會表現良好,因為它在滴滴有股份。

最近許多跨境風投基金都將賭注下在了下一波中國獨角獸身上,現在世界276家獨角獸中96家在中國,其中許多家已經合併或插上翅膀上市了。

任何人可以研究硅谷,但研究中國需要跨越語言障礙並且足夠了解中國的生態系統。這需要許多年,跨境投資者和專家是個稀少寶貴的資源。無外乎臉書在Hugo Barra出現在小米後聘請了他,這直接帶來了最近Oculus/小米交易。如果美國不像中國那樣送足夠人去往其他國家學習或工作,它應該調整移民政策來吸引和留住人才。這樣可以幫助美國留住在美國接受培訓的中國人,這些人現在覺得中國更有吸引力。

如今預計3-4億中國人學習英語。2015年,奧巴馬建議應有100萬美國人學起中文,打造新一代瞭解中國的美國領袖。我們現在進展如何?一些硅谷精英已經開始聘請中國保姆或將孩子送去中文學校。時間會證明西方能否補上這一空缺。

【未央網】是由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互聯網金融實驗室創辦的互聯網金融門戶網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