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廁所引發顱內“炸彈”破裂?這6種“小動作”要當心,能要命!

28歲的小張非常喜愛電子遊戲,下班後經常和三五好友一起熬夜玩遊戲,時不時還和隊友興奮地交流喊話。長期熬夜玩遊戲,28歲的小張近日突然出現頭昏頭痛、四肢無力的症狀,送醫後被診斷為因動脈瘤破裂致腦出血,引起偏癱。

專家介紹,腦動脈瘤是發生在顱內動脈管壁上的異常膨出。在腦血管意外中,僅次於腦血栓和高血壓腦出血,位居第三,任何年齡均可發病,其發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動脈瘤破裂通常發病急劇,患者有劇烈頭痛、頻繁嘔吐、大汗淋漓症狀,可出現意識障礙甚至昏迷。可以說,顱內動脈瘤就像一顆隱藏在腦中的定時炸彈,不經意間就會爆炸。

上廁所引發顱內“炸彈”破裂?這6種“小動作”要當心,能要命!

專家介紹,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不起眼或者習以為常的動作或習慣也可能導致顱內動脈瘤破裂出血!

2、情緒激動:長時間處於緊張激動的情緒中,血壓升高,容易導致動脈瘤破裂形成腦出血。

3、吸菸:吸菸可以引起血流動力學改變,促進動脈瘤形成、增長,並導致最終的破裂,是動脈瘤形成和破裂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

4、喝咖啡:有研究稱,喝咖啡與1 h內動脈瘤破裂風險增加獨立相關。

5、下俯動作:做下俯動作可使動脈瘤腔內壓力忽然增加,而導致破裂。

6、除上述常見容易被忽視的因素外,憂慮、緊張、血壓忽然升高、用力、妊娠晚期、分娩、體力勞動、性生活等都可能誘發動脈瘤破裂。

上廁所引發顱內“炸彈”破裂?這6種“小動作”要當心,能要命!

中國顱內動脈瘤研究計劃啟動

據統計,顱內未破裂動脈瘤在我國成人中患病率高達7%,破裂後造成蛛網膜下腔出血,可導致嚴重殘疾或死亡。國外研究顯示顱內動脈瘤的總體年破裂風險為0.95%至2%,即多數終生不破裂,而我國尚缺乏此類的研究。

2014年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急性腦血管病是我國人口第二大死亡原因。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是繼缺血性腦卒中和高血壓腦出血之後最常見的急性腦血管疾病,死殘率高達64%,約15%的病人院前死亡,不同經濟發展水平地區的救治水平差異很大,已經成為引起我國居民死亡的最常見原因之一。

上廁所引發顱內“炸彈”破裂?這6種“小動作”要當心,能要命!

顱內動脈瘤診治網將覆蓋全國

目前我國農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貧困戶中患病人數高達734萬人,其中,由於醫療條件不夠得不到及時救治而失去勞動能力的是一撥人;因為地處偏遠,轉診不及時而耽誤救治的是一撥人;基層醫療機構由於專家團隊需完善而無法滿足基層醫療救治要求的,必須遠赴他鄉救治而導致醫療費用倍增而致貧的是一撥人,如此種種,是我們急需面對也亟待解決的難題。

上廁所引發顱內“炸彈”破裂?這6種“小動作”要當心,能要命!

(通訊員王蕾 孫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