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德國在二戰專制時期科技大爆發?

天才小凡

德國的科技在二戰期間確實出現了一次大爆發,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以電子計算機的發明與應用、原子能的利用與空間技術的發展為主要標誌。

1936年,英國數學家圖林發表的《理想計算機》一文中所提出的計算機模型,是現代電子計算機的起源;1905年,德國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提出的狹義相對論以及質能裝換公式,為原子能的開發與利用提供了理論基礎;世界上最早的火箭誕生於中國的宋朝,但是,第一次把現代火箭應用於戰爭的則是德國人,1942年,在德國科學家馮·布勞恩的主持下,德國成功試製了第一枚投入實戰的彈道導彈,這就是著名的V-2火箭,V-2火箭為空間技術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德國科學家馮·布勞恩後來被美國人俘虜,為美國人研製火箭,被美國人尊稱為“宇航之父”。

(1947年,美國人正在海上試射從德軍手中俘獲的V-2火箭。)

德國為什麼會在二戰前後出現一次科技大爆發呢?主要原因有兩點:

第一:物理學革命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物理學革命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關理論的發展提供了基礎,而物理學革命正是發生在德國,威廉·倫琴發現了X射線,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提出了相對論,維爾納·海森堡則是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之一,威廉·倫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與維爾納·海森堡都是德國科學家,相對論的提出與量子力學的誕生,引發了物理學革命,標誌著物理學由古典物理學進入到現代物理學階段,現代物理學為原子能的開發與應用提供了理論基礎。

(1921年,愛因斯坦正在演講。)

那麼,德國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為什麼會出現一次物理學革命並誕生一大批的科學家呢?其實這與德意志帝國(1871年至1918年)重視教育有關,與其他歐洲國家相比,德國的教育非常的發達,早在19世紀初的時候,德意志各邦已經開始規定國民必須接受小學教育,把小學教育視為義務教育,這就使得德國的識字率非常的高,1871年,德國已經擁有13000多名大學生了,而到了1885年則很快上升至27000多名。

(1888年,德國機械工程師和企業家卡爾·本茨設計的汽車,卡爾·本茨是奔馳汽車的創始人。)

第二:第二次世界大戰加快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進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軍事的需要,德國開始加快原子能與火箭的研究,德國的核武器開發計劃始於1939年,到了1943年,德國又開始研製V-2火箭,在這之前還在波羅的海附近建立了一個火箭研究中心。

二戰前後,德國的科技實現大爆發,其實與納粹德國的統治沒有多少關係,而與德意志帝國(1871年至1918年)重視教育有關,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納粹德國的統治還束縛了德國科技的發展,如果沒有納粹的統治,也許德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試爆原子彈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發射衛星的國家。

到了二戰末期,德國的原子能產業和V-2火箭技術都到了美國,美國有了德國的技術作基礎,成功試爆了原子彈,併發射了衛星。

其實,不僅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很多成果出現在德國,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很多成功也出現在德國,這與德國教育體制的高度發達有很大的關係。


騰飛說史

德國的科技在二戰期間的大爆發談不上什麼意外的,德國在科技領域的地位相當高,一個很早普及教育,重視發展教育的國家,德國 的許多大學相當有歷史的,在受教育水平方面在相當長的時間期內得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其實在更早的歷史是,德國也不弱小。德國在統一之前,由於其地理位置等原因,德國所地的地區已擁有相當發達的工商業,那裡所產的精良製品已相當有名了,可以基礎相當好的,德國的統一實際將原本的就相當發達的工商業統一到一起,形成了一個統一的市場,這對於德國的發展相當重要的。

德國統一之後,相當長的時間內處於經濟高增長的狀態,這完全得利以此前的良好基礎,德國的科技領域本來就不弱,再有了好條件自然是爆發式增長,在一戰以前,已經是世界第一的水平,二戰時期的那個水平並非意外的,甚至可以說屬於正常的狀態。

再有一點,德國的這種爆發其實是建立在德國滅亡,一切研究成果公開的基礎之上,許多東西並不一定是德國第一,只不過被展示到世人面前,其它國家也不見得有水平低,只不過不讓你知道。其它國家的所謂黑科技,不是沒有,只不過沒公開,也只有德國公開了所有的西。

德國在許多領域走到了世界前面,但是也僅僅早了一點,其它國家的成就也不低,僅以英國來說,其在密碼破譯方面,取得相當大的成就,但是相關的成果直到戰後的相當長時間內,屬於保密的,再有英國的噴氣發動機技術,並不見得比德國落後什麼。美國的原子彈研發,也是德國更強。美國對火箭技術的研發也相當高,在馮·布勞恩加入之前,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成果。所謂,沒有德國,美國造不出原子彈,打不了火箭,那真的是一個笑話!


麥田軍事觀察

德國在一戰後二戰前的這段時間內,科學技術和工業能力迅速發展,再加上二戰的軍事需要使德國科技產生了井噴式的發展。

眾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於1939年的9月1日結束於1945年的9月2日,這場戰爭席捲了五大洲,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約20億人捲入可戰爭。戰爭之中,傷亡人數累積達到7000萬人,是一戰後世界上傷亡人數最多,影響地區最廣的一場戰爭。戰後經濟損失達到五萬億美元,大量的文化遺產被戰爭毀於一旦,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二戰都是人類文明的浩劫,也是一場人類自己製造的世界災難。



二戰中數百萬軍隊被投入戰場,數千種新發明被用於戰爭,許多新科技剛剛發明出來就被運用在戰場上。而正是由於戰爭的剛性需求大大的推動了科技的發展,使多種科技研究速度大大加快,從而引領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爆發。

其中影響力最大的是原子能,空間技術和電子計算機。可以說正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類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甚至可以說是人類文明跨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雖然這三種技術在二戰前已經初具雛形,但是如果沒有二戰的推動,這三種技術可能要推遲十幾年或者幾十年。正是原子能技術加速了二戰的結束,也為後來的世界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因素。而空間技術和電子計算機技術更是開啟了戰後的美蘇爭霸!
其實說到底德國在二戰專制期的科技大爆發與當時的社會有極大的關係。首先,德國有很多優秀的科學家。其次,德國有強大的工業基礎和社會資源。然後,德國人在科技上的執著和耐心。最後,就是二戰的推動了。


西山軍武

二戰德國的確談不上科技爆發,一戰時德國科技就已經超過了。
德國進入工業革命已有上百年曆史,在那時候清朝還在搞科舉八股,幾乎早我們一個世紀,什麼概念?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一戰後,各國有點固步自封了,使用的東西基本都是戰敗國留下的,各國是有點滿足於現狀了,可是德國還想著怎麼復仇了。


早在大約八十年前德國鐵路就已經村村通了,(可能因為他們地盤比較小吧,自認為中國鐵路是無敵的。)甚至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世界上很多第一款產品都是出自德國,比如什麼反雷達導彈、實戰直升飛機、噴氣式轟炸機、地道導彈等,我可沒有誇張啊,大家應該也知道二戰前德國是得諾貝爾獎最多的國家吧!

德國人可基本都是科技狂人啊,那時候搞研究,出了很多失敗品,二戰失敗後很多科技狂人都搬到美國去了,這下便宜美國了。(我在想他們失敗的原因是不是被日本、意大利給拖累的)

我朋友口中的德國人,做事嚴謹、做什麼事都親力親為,動手能力強。

德國造出來的東西就不用我說了吧,德國造那是質量的保證,二戰前世界一流的德國工業還只有幾十家,戰爭爆發後德國一流公司企業都有幾千家了……所以說沒把刷子,他敢挑起兩次世界大戰嗎?
歡迎來評論,嘿嘿


今古說事

1.希特勒本人就極其的崇尚藝術與科技。


2.在二戰初期德國先進的機械化部隊征服了歐洲,這讓希特勒嚐到了甜頭。

3.二戰時期,德國有一大批處在科技前沿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就是其中之一。如果諾曼底登陸推遲幾個月,很有可能德國將是第一個擁有核武的國家)


文明探索者

科學發展有賴於人的認識的發展,因此,自由的思想有利於科學發展,這是不言而喻的。但科學的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性,在科學的量變積累到質變的臨界點,科學,而不是社會,的觸發因素就可能引起科學發展的質變。因此,專制並不總是遏制科學發展,更重要的是,納粹德國為了戰爭,也大力推動軍事技術的研究,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科學發展。綜上所述,對事物的認識需要辯證,專制不利於科學發展是毫無疑問的,但在專制下,科學發展也是有其自身規律的,這是需要辯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