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开封|开封延庆观

作者 开封胡同串子

延庆观,原名重阳观,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包公湖东北部,始建于元太宗五年(1233年),明洪武六年(1373年)改名延庆观,是为纪念道教中全真教创始人王喆在此传教并逝世于此而修建的道观 ,与北京的白云观、四川的常道观并称为中国的三大名观 。

老开封|开封延庆观

“延庆观”的前身叫重阳观,是道教全真派创始人王嚞传道与羽化的地方。王嚞,生于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原名中孚,字允卿,陕西咸阳大魏村人。自入道后改名王嚞,字知明,号重阳子。金大定三年(1163年),前往山东昆嵛山(今山东牟平县南)传道。

马钰、孙不二夫妇首先拜师响应,出资筑庵,主张以“澄心定意,抱元守一,存神固气”为“真功”,“以济贫拔苦,先人后己,与物无私”为真行,功行俱全,谓之“全真”。

王嚞先后在文登、宁海、莱州等地区传道,传授了七个得意弟子,即马钰字丹阳、谭处端号长真、刘处玄号长生、丘处机号长春、王处一号玉阳、郝大通号广宁、孙不二号清净。一时从者甚多。

老开封|开封延庆观

金世宗大定九年(1169年),重阳祖师带领马、谭、刘、丘四祖师西归中原,途宿汴京太宁坊王氏客店,在开封传道,不久羽化,后人为纪念重阳祖师,在他羽化的地点汴京太宁坊王氏客店修建了一座重阳观,作为纪念全真教开山宗师之所。这就是延庆观的前身。

步入元代,全真教绝处逢生再度崛起,达到鼎盛时期。元太宗五年(1233年),全真教徒受丘处机遗命,派郝祖之徒栖云真人王志谨主持重阳观教务,并在这里大兴土木,历时近三十年的营建,形成广袤七里,规模宏大,气压诸方的道教圣地。元帝赐名“大朝元万寿宫”。延庆观是隋大业年间(605—618)四川青城山腰第三混元峭壁间的“天师洞”的别名,这个“天师洞”是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传道的地方,开封延庆观沿用天师洞的别名,表明它与道教圣地有着源远流长的继承关系。

老开封|开封延庆观

明初,延庆观一度为“宝泉局铸钱之所”,后移至蔡河湾,而斋堂则彻底荒废。明洪武六年(1373年)恢复为道观,改名延庆观,设“遵纪司”。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延庆观被黄河水淹没。

老开封|开封延庆观

清康熙七年(1668年),县人赵足行等倡导信善者捐资重修延庆观,此次是延庆观被淹后的第一次修复。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黄河决口,延庆观再次被淹。水退后,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再度重修。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三十四年(1908年),通过两次修葺,使道观稍具规模。

老开封|开封延庆观

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观毁像,河南省会公安局第三警察分所一度驻此。民国十九年(1930年)左右,观内东偏院住进居民,其他房屋或倾塌或拆卖。

1955年,被鼓楼区袼褙厂(后改为布胶鞋厂)占用并扩建厂房。

1957年,开封市人民委员会拨款维修玉皇阁。

1980年,鼓楼区布胶鞋厂开始搬迁。

1984年,鼓楼区布胶鞋厂完全迁出。

老开封|开封延庆观

延庆观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院内建筑呈中、左、右三路分布格局,中路为二进院落,从南至北依次为穿心殿、玉皇阁、三清殿;左路有六十甲子殿、八仙醉酒殿廊等;右路是重阳殿。寺院坐北朝南,在建筑上保留了宋元时期汉文化同蒙古文化融合的显著特征。

玉皇阁

玉皇阁,又叫通明阁,占地约76平方米,始建于元太宗五年(1233年),已有近800年的历史。玉皇阁座北朝南,通高18.25米,分为上、中、下三层,全部是由青砖、青石和琉璃瓦件砌成,整个建筑不施梁木,结构严谨,富于变化,是一座汉蒙文化巧妙结合、具有元代特征的明代无梁阁 ,在中国道教史、建筑史、艺术史、民族关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老开封|开封延庆观

玉皇阁第一层(下层)为正方形,四四方方,四平八稳。外部为四坡檐顶,在檐脊上方还雕有标志等级制度的五个走兽,分别是:龙、凤、狮、马、鱼。雕刻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它一方面是五行的象征,金木水火土,另外也是古代等级制度的体现。第二层是一个八棱形的实体,这种从四方形向八棱形的突然转变,在古代建筑史上是十分少见的,在八棱形的四周用碧绿的琉璃瓦砌出了连续的山花,像一座座高大的山脉波澜起伏。在每个山尖上都有一个龙头,龙头朝里,在龙的背上插有一把箭柄,古人们认为鸱吻五行属水,将其放在房脊上可以起到镇除火灾的作用。其背上的剑,是为了起到装饰和加固房脊的作用。山面上砌出正脊吻兽、垂脊、扶风、悬鱼等,垂体结构为仿木的柱仿、斗拱、阑额等以承托上层平座。整个中层从外观来看内外互不相连高低相应浑然一体,并且每一层的装饰都互不遮挡。第三层是一个八角形的亭阁,亭子的正南门门楣上有一块匾额,上面写着玉皇阁三个大字。在亭子里面供奉着中国珍贵文物,汉白玉雕玉皇大帝,玉皇阁的二三层与底部之间是没有阶梯可供攀登,既体现了玉皇大帝不食人间烟火,超然世外的神仙地位,又使人觉得玉皇大帝高高在上,高不可攀,增添了一种神秘之感。

玉皇阁采用砖墙穹顶结构,元代穹顶在伊斯兰教建筑中使用较为普遍,但在道教建筑中较为罕见,玉皇阁是研究西域伊斯兰教建筑形制与风格对中土建筑影响及元明中国砖石拱顶建筑嬗变的重要实物,外观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风貌,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科学、艺术价值。

玉皇阁既是汉蒙文化巧妙结合的产物,同时,对研究中国元代的文化艺术、建筑特点也有重要意义。而且使开封地区自宋朝以来的古代建筑保持了宋、元、明、清的完整序列,没有出现遗憾的空白。

三清殿

三清殿是道家最神圣的大殿,占地面积约53平方米,供奉的是三清三位尊神,中间玉清元始天尊手捧万事万物之灵气,像一个火红的太阳,表示生命初始,象征家中的孩子,所以给孩子许心愿就要拜它了,左手边的是太清道德天尊,手捧宝葫芦。谐音福禄双至,掌管的是家中的长辈,给父母许心愿就要拜它了,右手边的是上清灵宝天尊,手拿如意,事事如意,万事如意,是工作婚姻事业上的象征。

老开封|开封延庆观

地下宫殿

地下宫殿位于玉皇阁正下方,是开封市唯一的地下宫殿式参观游览场所,地宫占地300多平方米,主要有走廊、回廊、中心区域三部分组成。进入地下宫殿,踏着八卦阵图,可以看到国内第一例砖混结构国保文物玉皇阁的整体顶升过程,领略国保文物玉皇阁从地下到地上的历史变迁。

玉皇大帝玉雕

延庆观内玉皇大帝玉雕原存文物,雕刻精细,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老开封|开封延庆观

蒙古骑狮武士

蒙古骑狮武士头戴尖顶卷边毡帽,脚穿筒靴,身穿皮毛衣服,纹路清晰,充分体现了汉蒙文化的结合。

老开封|开封延庆观

玄武大帝铜像

玄武大帝铜像于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造,高1.96米,重一吨。

老开封|开封延庆观

延庆观与北京的白云观、四川的常道观并称为中国三大名观,玉皇阁是中国道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宫观,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延庆观的存在,使开封自宋朝以来的古建筑保持了宋、元、明、清的完整序列。

老开封|开封延庆观

老开封|开封延庆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