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家70亿,自称“比特币首富”的李笑来近日又深陷舆论漩涡

身家70亿,自称“比特币首富”的李笑来近日又深陷舆论漩涡

身家70亿,自称“比特币首富”的李笑来近日又深陷舆论漩涡

这是我有嘉宾发布的第726篇文章

5299字 | 阅读7分钟

导读:

在币圈,李笑来被称作“比特币首富”,这个称呼源自他声称自己手中有“6位数的比特币”,从进入比特币行业至今,他精准踩对了加密货币的起始原点。在2011年时一口气买了2100个比特币,经过几年买卖,到2015年时已经有了超过10万个比特币。

这是他的7年炒币史,也是比特币的7年发展史。据说目前,李笑来是世界上持有比特币最多的人,但他的压力却越来越大。“无论我投资了哪个项目,那个项目都会被称作‘李笑来的币’,可我只是投资者啊,也会看错啊……”

近来年,李笑来日益沉默,但再次之前,他以“乐于分享的布道者”闻名,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破身

作为币圈神话的李笑来,最近陷入了麻烦之中。

2018年5月,在一档名叫《聚焦代币市场乱象》的节目中,李笑来在电视媒体上现身,他以“告诫人”的身份,呼吁新入场者对虚拟货币的泡沫性给予警惕。

炒币的问题在于,很多炒币者并没有办法真实判断币的真实价值,很多人觉得这里蕴藏极大机会,又觉得风险也极大,所以在这场负和游戏中,很多人的执行逻辑是,将币的发行和价格的锚定标准,与站台人挂钩。

但这段言论的吊诡之处在于,言行不一致。在反对者眼里,李笑来自己就常出现在一些项目的宣传中,成为一个站台人,甚至不乏很多“空气项目”。

在币圈,技术流炒作者、一知半解的赌徒,和消息灵通的意见领袖,一起构成了这个圈里的基本生态。其中,认知鸿沟将炒币者分为两类:一类是像李笑来这类的典型意见领袖,他们有着优秀的职业经历和“高智商,人脉广”的人格标签,率先实现了财富自由。而另外一类则是一群本金不高,敢于下注的炒币者,他们由学生、普通白领、民间大妈、无业投机者组成,这个群体见解有限,却赌性十足。基本上,他们的炒币策略就是盯住币圈大佬的言行照抄,以他们的思想动态为榜样。任何在他们身上被验证成功的案例——比如比别人更早地抓住比特币入局的机会,他们都会一一复制。

而大佬们对自造偶像的流程,与市场人性的本质相当熟稔。内幕来源的信息不对称,使得人们辨别真伪消息的能力被锁死,晕轮效应的放大,使他们只能停留在被动跟盘的边界内。

这两类炒币者对接后,粉丝经济应运而生。在金融圈里,它是最易变现的一道门。

2017年6月,一个叫EOS的区块链项目的白皮书问世。当时,大量的公开消息是这么说的,EOS是BlockChain3.0的标志性产品,由李笑来参与创办。这是一个允许开发者在其协议顶端创建区块链应用的新平台,目标是超越以太坊。它来势汹涌,短短五天之内,便融到了1.85亿美元。

但随后有业内人士发现,EOS的项目团队,在白皮书上把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从“ico到主链上线后的开发和维护”撇得一干二净,他们质疑EOS有溢价风险。同时,还有许多细心的投资者发现,EOS的代币申领,需要在云币网进行,它是BLOCK.ONE公司旗下的一个产品,而李笑来等人是BLOCK.ONE公司的团队成员。同时他也是云币网的股东——“利用云币网平台做交易为EOS众筹,相当于把云币网客户的钱,变成自己口袋里的钱。”

这种交叉持股的关系,在公司层面是典型的利益关联方。

尽管有怀疑冒头,但此事不了了之。EOS大涨后,在布道者所描绘的划世纪蓝图中,炒币自由的声势盖住了置疑与观望。在北京的街头巷尾,已经有一些中年大妈嚷嚷着All in,理由是“币即正义”。

但这样狂热的日子很快到了头。2017年8月,币圈的氛围开始变得紧张。许多人传言,没有门槛,没有监管的ICO,马上会被政府取缔,随后94币灾发生了。2018年9月4日,中国的监管机构一纸禁令,让境内ICO全部关闭。整个币圈哀声一片。

政府的态度,给币圈带了不可逆的负面影响。绝大部分的币价开始下跌。往日抛头露面的李笑来,亦噤若寒蝉。许多媒体辗转多人,试图联系他,被告知“不接受任何采访”,但仅仅在一周前,他还通过一家科技类媒体替监管发声,称“不会取缔ICO,发起者不干坏事就行,监管不是一个国家的事。”

尽管有人抗议,但EOS团队一直无视。EOS币在7月3日达到最高点36.58元后,开始一路下跌,一个月时间,成交价相比最高点下跌了76%。暴涨暴跌的煎熬,让人的压力达到顶点。“我的币已经腰斩了,这回该咋跟老婆交代?”

此时,已经有人把李笑来与宋鸿兵相提并论,“这一切都是李笑来害的,我需要一个说法!”一位投资者忿恨地说道。随后,李笑来以往的劣迹也被陆续挖出,包括2013年的时候,他曾募集2000万人民币成立Bitfund基金,用于投资比特币项目,按当时市价计算,大概可以买入3万个比特币。不过,当约定兑付期限已到,李笑来却单方面宣布延期1年兑付。

再比如另外一个项目PressOne。官网介绍称,PressOne官网放出发售通知,发售220亿代币,其中100亿枚PRS通过众筹完成,价值2亿美元。但在这个表述中,官网却没有代币的明确定义,到底是系统内流通货币还是具有股权性质?

最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这个项目居然连白皮书都省略掉了。关于项目用途,官网仅有几百字的介绍,给出的理由也很清奇,“我们不提供那个,即使提供了也没多少人看得懂,甚至没几个人看的东西。”这种没有监管,没有违约成本的币圈规则,隐藏着安全隐患。用户完全不知道,游戏规则何时就会受到更改,这给高控盘带来了可趁之机。这不禁让人联想,PressOne可能只是一个空气币(即背后没有真正运营的项目支撑,单纯以发行加密货币为目的,吸引人们认购)项目。

“不是这个游戏难玩,而是这个裁判就是个骗子。”有炒币者评价,这已经是赤裸裸地鄙视“韭菜”们的智商了。

德不在,何以守财?

这种投资界以及媒体界里,有着高智商、高影响力的意见领袖,被人们起了一个新的名称,叫“创新掮客”。他们对投资的影响力很高,同时又有着自己的小心机。是屹立于生物链最顶端的捕手,猎物则是那些总是后知后觉的“韭菜”。FT中文网专栏作者周掌柜认为,这类“创新掮客”们正在利用第一种人的热情为自己寻找机会。包括在“名”的方面,博得新科技潮流的话语权;在“利”的方面,考虑眼前的投机机会及长期的商业模式升级机会。

一组数据证明了这个策略的成功。

据企查查显示,李笑来担任法人的企业数为17家,对外投资的企业数为54家,在外任职的企业数为40家,企业所属行业集中在科技行业,地区集中在北京。

身家70亿,自称“比特币首富”的李笑来近日又深陷舆论漩涡

身家70亿,自称“比特币首富”的李笑来近日又深陷舆论漩涡

乍一看,李笑来身后的资本网十分庞大,但有意思的是,查查君从企查查的董监高对外投资及任职报告中发现,李笑来众多的关联企业中不乏注册资本仅为1元的企业……如果把注册资本看成公司需要承担的一种责任,这些壳公司的功能,引人遐想。

身家70亿,自称“比特币首富”的李笑来近日又深陷舆论漩涡

通过梳理,我有嘉宾发现,自2013年李笑来创立比特基金,专注于互联网、比特币相关领域的天使投资起,目前笑来系的产品有:big.one、press.one、minxi.one、ivery.one、SBTC(域名)等。如果拿股票市场作对比,他坐拥私募股权投资、数字货币交易所两大核心资源,已经建成了一条产业链。也就是说,从项目孵化到网上流通,一个项目的每一个环节,李笑来均有涉及。

而这恰恰又是一场ICO最依赖的部分。

关于对割是否正义,李笑来曾经与润米咨询董事长刘润发生过一次辩论。刘润认为“韭菜”是无风险识别能力、无风险承受能力,但是争于投资的人,他们往往把监管当成敌人,把骗子当成朋友。但在李笑来看来,每个人在交易市场上的任何行为,都是完全自主且自由的,包括他自己。他认为,那些在风险袭来时呼天喊地,一脸懵逼的投资者,是不合格投资者,是“不能,或者无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换言之,这类人不是被收割,他们是为自己的失误而吃亏。

对于他们,李笑来没有直接说出口的台词是,炒币无情,愿赌服输。但在市场上,有无诱导行为,有无欺诈行为,有无操纵市场行为,李笑来未作直接讨论。

和涉嫌内幕交易一定会被证券法严厉制裁的震慑性不同,尽管去中心化是比特币的理想正义,但不受监管的这一特性,既使它拥有超出国家货币安全性的优点,又让它在遭遇危机时焉有完卵的缺点。曾有用户在比特币被诈骗,被黑时求助警力,却遭遇维权难题和法律空白,这也是去中心化的无政府主义程序的代价。

李笑来对这个问题有着清醒的看法。2018年,他在与王峰的对谈中,称大谈比特币的“去中心化”是一种误解,他说,“其实,去中心化只不过是手段,并非目的,并且还是众多手段当中的一个而已。并且,去中心化还与另外一个普世价值冲突,效率。所以,逻辑不够严谨的人,常常把区块链及其行业妖魔化了,还不自知。”

这就引来了另外一个问题,在具体的行为效果上,无政府主义是不是就一定要比政府主义表现得更好?

小镇青年

李笑来是一个很有个性和想法的人,他对比特币的认识,也是随着自己的经历日渐深刻的。从大众传播的角度来说,此人经历传奇,大起大落,从来不循规蹈矩。早年,他曾给杂志拍过一张非常著名的照片,他嘴里含着一张美元,用打火机点燃,直至钱币化作灰烬,其桀骜的做派,轻蔑而自信的眼神,相当富有视觉冲击力。

身家70亿,自称“比特币首富”的李笑来近日又深陷舆论漩涡

品途商业评论曾经撰写了一篇人物特写,记录了这个非典型投资人的特质,个人主义、极具煽动性、自负、贪婪、狂妄,“嘴上信仰,身体却很投机”。

李笑来不是阳光青年,他出生于小镇,少年时光过得一点也不“光彩照人”,家里的的经济状况因为父亲癌症雪上加霜,拥有一段负债累累,变卖家产的不得志岁月。从这个角度来看,李笑来的成长,具备一切“小环境,小人物”的故事要素:充满压力和变故的生活,脆弱、不确定的命运,和它们必然招致的性格改变。

这样的孩子早熟,早早参透了世道。比如他与罗永浩同为新东方培训老师,老罗评价新东方是,“纯粹的商业机构披着理想主义的外衣,满世界玩假纯。”一股愤青的气息扑面而来。

李笑来的评价则显得冷静,在商言商,他说,“在新东方工作的时候,教师休息室里,每天听到的就是新东方老师们对新东方内部的批评,各种吐槽,各种不满,各种‘我靠,再这样下去,新东方就完了’之类的言论。我后来对这些越来越不以为然,我的观察是,新东方之所以越来越坚挺,并不是因为‘内部处处完美’,而是因为新东方做了一些对的事情,甚至是一些连老板自己都没意识到的,可偏偏从市场角度来看就是对的事情,比如新东方起家的培训,是出国留学考试培训,而不是高考培训。”

这样的分析,根本就不情绪化,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样的人物显然更渴望成为“强者”。他不在乎被争议,也不在乎是否被大众理解,在实现自我价值的道路上,向来高歌猛进,哪怕他曾经的粉丝对他越来越失望。

李笑来常常想起自己的童年。小时候,他曾因身材瘦小总被挨揍。他说,长大后他曾经计算过过程,后来发现,其实无论是选择站住还是逃跑,说话还是沉默,结果都一样。直到有一天他觉得自己恍然大悟,“原来有时候一个人被挨打根本不是因为你瞅啥,仅仅是因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所以,“变强”成为了他对抗焦虑与自我怀疑的一大武器。在2018年的得到“做时间的朋友”的年度巡讲中,他的演讲题目是“你必须比坏人更强,才有资格做一个好人”——当然,这样的感悟,也可能是外部环境逼的。在一个被人为操控的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时有发生。交易量是刷出来的,融资是用来拉盘的,成了区块链的新玩法。而正规运作一个比特币项目的盈利空间越来越逼仄。即便是最早入市的一拨人,心态也可能发生了一些微妙的改变。

李笑来最近的项目是,联合杭州区块链产业园正式发布“雄岸全球区块链百亿创新基金”。对他的民间声誉来说,这又是一次风险极大的尝试,因为2 017年6月,李笑来曾发微博称:“最近听到最搞笑的想法就是所谓的‘区块链产业园’”如果说,李笑来对自己过往想法的打脸是缘于认知更新,那么,在这个创新项目中,将区块链技术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结合,就更是遥远的想法了——一个不成熟的区块链,与一个不成熟的AI、物联网结合?

总体而言,从市场来看,最近一年,在经历了各种被收割的惨痛经历之后,人们对区块链的看法变得更加谨慎了。这个时候,李笑来的忠告还是要听一下的,无论是作为既得利益者,或是探索先行者,他的最新看法是,“关于币圈一夜暴富,其实都是媒体的渲染…… 拿我自己举例,走到今天都已经七年了——换句话讲,一辈子都过去了……事实上,七年后的我依然有随时被灭掉,随时吃龟苓膏的危险,咋就眼见着说胡话呢?都别闹了。”

翻译一下就是,作为一名普通人,如果你不懂代码,技术,英语,也不懂什么啥叫哈希算法,你还是终身远离区块链为好。

与君共勉。

文丨王晓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