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發佈未來經濟報告:七大策略打造未來經濟

新加坡發佈未來經濟報告:七大策略打造未來經濟

第4期(總第205期)2018-1-16

一、深化和開拓多元國際關係

1. 促進貿易與投資合作

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通過減少貿易往來中關稅和非關稅的壁壘,進一步加強貿易合作。除此之外,還要延續先前與印度、印度尼西亞、越南等國合作的工業和商業園區聯合項目,以及與中國合作的鄉鎮工程,進一步尋找相似機遇,實現區域型發展。

2. 建立全球創新聯盟

建立新的網絡以促進創新,特別是培養青年研究人員的創新能力。高等教育院校和企業積極與海外合作伙伴加強在重大創新中心及重點市場需求方面的合作,以形成全球創新聯盟。在保持原有合作的基礎上,讓更多高等院校參與進來,進一步擴大區域內的網絡合作,使新加坡學生在亞洲擁有更多的創新發展機遇。

3. 深化市場調研

一是加強政府與企業合作,利用政府主導的“技能創前程領袖培育計劃”(SkillsFuture Leadership Development Initiative,LDI)培養掌握國際市場動態的企業領袖接觸到高質量的海外項目;二是推進海外實習項目,使更多學生得到更多的實習機會;三是努力緩解家長對孩子在經歷海外教育後重新迴歸本國教育體系的擔憂。此外,在鞏固原有市場信息服務的基礎上,鼓勵更多專業化市場調研企業和諮詢機構進一步深化和開拓多元國際關係。同時,可以幫助學生增強對亞洲市場的洞察力並投入到海外市場大環境中去。

二、掌握和善用精深技能

1. 促進掌握精深技能

促進員工不斷深化和提升個人技能水平以掌握技能,鼓勵相應培訓組織和高等教育機構提供更為有效的培訓方案。同時,政府也應當考慮建立一站式在線教育、培訓和職業指導門戶。

2. 增強技能的學習和實踐能力

具體培訓項目應與工作需求緊密結合。政府能夠帶動整個價值鏈中相應企業的培訓計劃。此外,可以通過工作學習計劃將應屆畢業生輸送到企業中,使企業在培養年輕員工方面承擔更多的職責。就政府而言,應當通過“職業轉換方案”和“職業扶持方案”等計劃來促進員工培訓及就業。同時政府應評估及改善現有的扶持計劃,以確保所有員工都能從經濟增長中受益。

三、加強企業創新和擴大規模的能力

1. 加強創新生態系統建設

為搭建具有技術專業度、商業化合作網絡及商業敏感度的導向型實體,更好地實現成果轉化,政府在研發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建議為所有公共機構開發標準化知識產權協議,從而簡化成果轉化進程。

2. 支持企業擴大規模

通過網絡互通、人員輔導、資金支持、技術幫助等特定輔助手段幫助企業擴大規模及加強國際化。大型企業可以通過企業風險資本策略來增強其能力,而初創企業可以通過與大企業建立緊密的合作關係以促進雙方互通式發展。

3. 促進私營部門提供更多增長資本

以新加坡本土為發展基礎的企業如要實現規模擴大,需要更多創新和包括專業技術等在內的增長資本。為了向企業提供這一類型的資本,我們應當鼓勵包括銀行、風險基金、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在內的私營部門為其提供經費。政府也應簡化針對風險投資的監管架構,鼓勵更多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企業留在新加坡本土發展。

四、加強國家數字化能力建設

1. 幫助中小企業提升數字化水平

通過提供專業技術與資金支持來幫助中小型企業採用數字科技。鼓勵具有影響力的試驗項目發展,打造國家級的數字化平臺及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全國性計劃,如國家貿易平臺、國家支付委員會等加速中小型企業數字化的步伐。

2. 提升國家在數據分析和網絡安全方面的能力

政府應當通過組建產業參與者之間的聯合實驗室,以支持其數字化能力發展。鑑於網絡安全對經濟和國家安全的戰略重要性,政府也可以通過國民服役制度,在全日制服役人員中發展網絡安全方面的精深技能。

3. 加強對數據的管理

政府應建立專門的項目辦公室,支持企業將絕大部分數據作為資產做好管理,並且在增強收集及提供數據能力的同時,更加系統化地與私有部門共享數據成果。該辦公室要能夠提供專門針對產業的管理引導,並要共同開發一流的數據科學項目。

五、打造包容開放的互通城市

1. 加強國際互聯互通方面的投資

政府應當持續加大對新型國際化合作的投資力度。樟宜機場第5航站樓及新一代港口的開發將進一步增強新加坡作為全球航空和海上樞紐的地位。吉隆坡- 新加坡高鐵的建設也將使新加坡與馬來西亞首都緊密聯結,使兩國共同受益。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中,新加坡必定要做到數字化聯通,並進一步保持其作為全球數字化聯通水平最高地區之一的領先地位。為實現這一點,應當增強新加坡通信基礎設施建設。

2. 加強城市空間規劃

新加坡還必須要開拓創新途徑以打造全新空間,例如,政府可以開發出一套地下總體設計規劃來擴大地下基礎設施建設。同時,還應更好地利用現有空間,例如,打造城市物流系統來緩解擁堵狀況。

3. 合力打造活力城市

企業間應加強合作,建立密集的經濟活動集群。與此同時,政府要加大對現有標誌性區域的投入,以增強其活力。私有部門可以通過承擔重要開發者的角色實現與政府的密切合作。政府也應通過相關政策,如制定更為靈活的土地使用政策來增強政企合作,增強城市活力。

4. 不斷增強本土企業出口能力

政府與企業的合作,能夠進一步幫助新加坡企業發展其出口能力。同時,為實現城市復興目標,應當留出特殊實驗區域幫助企業進一步開發及完善其產品,也為城市的未來發展規劃打好基礎。

六、落實產業轉型藍圖

1. 為每個產業定製轉型藍圖

由於不同產業面臨著不同的機遇與挑戰,市場和技術也在不斷髮生變化,我們需要為每個產業制定能夠最大限度發揮其潛質的轉型路線圖。針對能夠把握全球機遇及快速發展的科技趨勢,產業發展路線圖將幫助企業提升自身能力。比如,針對需要大量低技能員工的產業,為了增加生產力、提升工作水平,應制定出適合該產業發展的路線圖。

2. 採用集群方式,最大限度的發揮產業間協同效應

跨行業的協同效應不應僅侷限於工業領域,要充分利用產業間的聯繫來為雙方產業提供所需的技術人力。與此同時,也要注意到產業結構發生的改變。

七、促進經濟增長及技術創新

1. 推進貿易商會聯盟及工會職責的擴大

一方面,要推進貿易商會聯盟發展,從而引領擴大企業規模、擴展海外市場;另一方面,工會要加強培養員工的企業歸屬感,為員工未來工作發展做好準備。同時,工會應加強企業和政府間合作,推動未來技能培訓計劃,增進人民福祉。

2. 創建支持創新和冒險的監管環境

政府應當加強監管,使產品和服務創新能夠在現實環境中得到相應的安全保障。同時,政府也要認真回顧、理性看待其在扶持企業方面充當的角色及履行的職能,進一步將其針對企業的扶持計劃合理化。

3. 促進與國家發展需求一致的企業快速發展

政府應當考慮更加系統地運用主導需求,從而更好地支持具有發展前景的企業,特別是促進那些與國家發展策略需求一致的企業加快發展。

4. 重塑當地的稅收制度

由於老齡化和全球稅收規則的變化,新加坡的支出不斷增加。政府的稅收方針應當秉持兩大原則:第一,稅收制度要具有廣泛基礎,並且是先進且公平的;第二,新加坡稅收方針應當具有競爭力及領先水準,這對新加坡堅持創新及推動活力型經濟具有重要意義。

5. 創造可持續發展的環境

鑑於氣候變化的威脅,新加坡應發揮其優勢,為促進全球環境改善貢獻力量,為子孫後代提供一個高質量的生活環境。

未來經濟委員會提供的策略的關鍵是要真正去落實這些策略。當下,新加坡正在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這一過程不無挑戰,而新加坡人民及企業將成為發展過程中的關鍵執行者與價值創造者。在下個10年,這一共同努力應使得新加坡的經濟增長超過絕大多數發達經濟體,達到每年2% ~ 3% 的增長水平。

與此同時,這些改變也應惠及全體新加坡民眾。經濟發展將會創造充足的機遇,薪資水平實現可持續性增長,人人都能得到具有意義的職業發展規劃。

https://www.gov.sg/microsites/future-economy/the-cfe-report/readthe-full-report

編譯:高曉巍 王達 張希琛 喬新歌

感謝您的支持與關注,歡迎賜稿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