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崛起的獨立醫學實驗室

新時代證券中小盤:孫金鉅、任浪

摘要

國內獨立醫學實驗室方興未艾。在政策支持+降本增效的推動下,我國ICL行業取得了快速發展,行業規模從2010年的10億快速增長到了2016年105億,年複合增速達48%。目前我國ICL的滲透率僅5%,與海外相比(美國35%、歐洲50%、日本67%)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疊加整體醫療診斷檢驗仍舊處於快速增長期(增速接近15%),ICL作為公立醫療體系診斷檢驗的有效補充未來仍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整體市場潛力巨大。降本增效是ICL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行業馬太效應十分顯著,龍頭將強者恆強。

他山之石:美國ICL龍頭LabCorp的制勝策略。美國醫療市場更趨市場化,ICL具備更好的發展土壤。60年代起美國政府和商業醫療保險機構大力推行控制醫療費用支出,推動了ICL滲透率迅速提升至35%。美國ICL成就了Quest和LabCorp兩大龍頭,其中上市的LabCorp股價持續走牛。LabCorp成功的經驗在於1)不斷拓展其檢驗項目,尤其是特檢項目;2)全國化的分級式的連鎖佈局和精細化的管理。

風險提示:行業大幅降價,鼓勵進口替代、分級診斷政策推進低預期等。

1

國內獨立醫學實驗室方興未艾

1.1、 政策支持+降本增效,推動獨立醫學實驗室(ICL)快速崛起

我國獨立醫學實驗室起步晚,政策支持後迎來快速發展。上個世紀80年代,我國開始出現了一些早期的檢測服務中心,但這些機構檢測範圍相對單一,不能作為醫學獨立實驗室發展成較大規模。直到1994年,廣州金域醫學檢驗中心成立,成為中國第一個被衛生行政部門批准的的醫學獨立實驗室。2000年後,艾迪康、達安基因、上海美眾等醫學獨立實驗室相繼成立。2005年,達安基因、金域醫學和艾迪康等3個比較大的醫學獨立實驗室開始了全國連鎖的經營模式。直到 2009 年,原衛生部印發《醫學檢驗所基本標準(試行)》,在醫療機構類別中新增 “醫學檢驗所”,才最終正式確認了獨立醫學實驗室的合法地位。截至2017年,我國區域醫學實驗室已達689家,區域病理診斷中心達185家。ICL的市場規模也從2010年的僅10億快速增長到了2016年的105億,年複合增速達到了48%。

快速崛起的獨立醫學實驗室

快速崛起的獨立醫學實驗室

快速崛起的獨立醫學實驗室

1.2、 中國ICL市場潛力巨大,馬太效應帶來強者恆強

快速崛起的獨立醫學實驗室

快速崛起的獨立醫學實驗室

2

醫改助力“降本增效”為核心的ICL騰飛

2.1、 分級診療:基層需求釋放,帶動檢驗外包需求快速增長

快速崛起的獨立醫學實驗室

快速崛起的獨立醫學實驗室

快速崛起的獨立醫學實驗室

快速崛起的獨立醫學實驗室

快速崛起的獨立醫學實驗室

快速崛起的獨立醫學實驗室

快速崛起的獨立醫學實驗室

快速崛起的獨立醫學實驗室

2.3、 醫聯體:區域檢驗中心是ICL發展新趨勢

快速崛起的獨立醫學實驗室

快速崛起的獨立醫學實驗室

3

他山之石:美國ICL龍頭LabCorp的制勝策略

快速崛起的獨立醫學實驗室

LabCorp營收持續穩步增長,驅動股價持續走牛。LabCorp是美國第二大的ICL企業,2017年營收798億元,淨利潤99億元,最新市值182億美元,股價從1998年3元附近,到目前的182元,20年期間增長了60倍。在過去10年中,LabCorp的營收都保持了穩步的增長,從2007年的317億元增長到了798億元。淨利潤2015年前有所波動,但近兩年淨利潤開始快速提升。收入的穩步增長,淨利率的提升驅動公司股價持續走牛。

快速崛起的獨立醫學實驗室

快速崛起的獨立醫學實驗室

3.1、 多樣化檢驗項目,大力拓展特檢項目

發展多樣化的檢驗項目,尤其是特檢項目。在LabCorp發展初期主要依靠常規檢驗項目做大規模,後期主要是依靠特檢項目獲取利潤。從2008-2014年公司財報披露數據看,非常規檢驗項目的佔比在穩步上升。而在拓展檢驗項目上,除了公司自身研發投入儲備之外,從2000年以後,公司藉助行業整合浪潮,進行了多起併購案例,不斷豐富自己的項目。

快速崛起的獨立醫學實驗室

快速崛起的獨立醫學實驗室

3.2、 全國化分級式連鎖佈局和精細化管理提升效率

快速崛起的獨立醫學實驗室

精細化管理模式提升效率。ICL的行業壁壘不僅在於技術上,更多在於連鎖經營的綜合管理能力上。具體表現為:高效的物流網絡能力,現代化的信息服務能力,嚴格質量管理能力,優秀的成本控制能力。2014年以來LabCorp在IT方面進行了大量的資本投入用以來提升信息化程度和運營的效率。

快速崛起的獨立醫學實驗室

4

ICL為上游國產高性價比試劑廠商帶來新機遇

快速崛起的獨立醫學實驗室

ICL助力高性價比國產試劑廠商加速進口替代以及分子診斷新項目的開發。從進口替代來看,目前體外診斷細分領域中國產化率最低的是高端免疫市場,其國產化率僅10%左右。目前新產業、安圖生物、邁瑞醫療、透景生命等實現了高端免疫領域的技術突破,開啟了進口替代的進程,重點關注透景生命、安圖生物加速實現進口替代帶來的投資機會。ICL需要不斷開拓檢驗項目,尤其是特檢項目,而ICL對新技術和新檢驗項目的開拓更多的是分子診斷的項目。因此我們看好ICL對體外診斷種技術最新新項目最多的分子診斷需求的拉動,國內分子診斷優勢廠商艾德生物、凱普生物、華大基因、貝瑞基因等受益。

快速崛起的獨立醫學實驗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