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歷史上釋儒道三教合一

安康歷史上釋儒道三教合一

中國文化,儒道之學為兩大主流,如黃河長江灌溉全國,久已根深蒂固。佛法在後漢兩晉陸續輸入後,初期翻釋佛典經文,多援引老莊或儒書釋其義,安康作為原始道教策源地之一,在理解佛經上自是得天獨厚,所謂心有靈犀一點通。因此佛教得以迅速在這塊土地上大為普及。淨土宗是佛法傳入中國後最早形成的宗派,自晉慧遠法師在廬山創立白蓮社後,歷代相傳,雖無法統傳承,仍普及社會。如今的安康叢林仍多傳淨土宗,儘管懷讓是安康人,但由幹安康佛教早在晉時就引入淨土宗,流緒所及,至今仍能與禪宗比肩而立。今天我們已經難以確知歷史上安康佛教之盛興之普及,但從創建於晉代的石泉縣雲霧山的天台觀(毀於文革之中),即可見其傳入安康之早。寧陝縣遲至清代才設縣,但從現在尚存該縣泰山鄉觀音山廟日址前的摩崖石刻中發現,至遲在唐武德八年(公元625)年,這裡就創建有宏大的叢林道場,並經皇帝賜山田五百里為廟產(“粒賜山田週五百里,永充香火。唐武八年住山沙門真覺大士記”——觀音山摩崖刻字)。

安康歷史上釋儒道三教合一

佛教文化能夠很快被容納於安康文化之中,形成釋儒道三教合一格局,自有其社會文化、經濟背景。“嘗考三聖之來歷,道不同而教亦異,無非欲與人為善者也。今萃三聖於一堂,更欲天下萬世同為善者也。孔子生於魯襄公二十ー年庚成歲十月庚子日,釋伽佛生於昭王甘四年甲寅歲四月月初入日,老子生於商式丁九年庚辰歲二月十五日卯時,寄胎玄妙玉女,孕八十一年,生而首白,故稱老子。然則三聖之生也不同,而時亦不同,而心則同也。不同而同,同於善而復其初也。春秋無孔子則亂臣賊子何以懼?天下無佛法,則世間洞之惡徒,陰司何以解脫?天下無道教,則水火早潦之災何以清除?此正三聖之所以天地同徳者也。”(句句陽縣水磨多清《修建三聖廟碑》)

安康歷史上釋儒道三教合一

除了這些納入禮教的理論根據外,早期期佛教得以在安康普及,與安康歷史上的多神、泛神觀念也有很大關係。安康文化不僅海納百川,善於接受新的神把它納入自己的體系,還善於造神。民國初年曾盛極一時的“劉化真人廟”(今安康市培新街西口原康阜門外,毀於1949年)就是這樣造成的。劉化生前以ト卦看病為生,死後葬在康阜門外,民國初年人們紛紛傳說其治病如神,於是始而有人於其墓旁苦棟樹上被紅,楚香祝劉化保佑家人平安,繼面便有人出頭集資建廟。很快,劉化真人廟便拔地而起,遠航漢口的商號、船工每每前來許願還屬,香火旺盛。以至形成廟會,每年正月初八、初九兩日,初化真人廟會萬人雲集,白天唱戲,夜放焰火,熱鬧異常。

安康歷史上釋儒道三教合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