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我們仨》,看錢鍾書和楊絳的愛情親情

錢鍾書先生的《圍城》應該是近現代史上的一座豐碑。我也是先有耳聞,後有機會拜讀。一讀之下我就笑了:是的,我知道什麼叫名不虛傳了。且不說《圍城》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對於我一個普通的煙火女子來說,我更喜歡的是書中那些真實的狡黠,幽默的諷刺和可愛的裝腔作勢。

他的遺孀楊絳先生,不用依著他,自己便是能與他平起平坐的才女。楊絳在錢鍾書去世後寫的《我們仨》我也是如雷貫耳。只是說來慚愧:囿於自己應付日常生活已惶惶然慼慼然,已好多年不讀曾對之如痴如醉的文學作品了。

透過《我們仨》,看錢鍾書和楊絳的愛情親情

楊絳先生的《我們仨》

今日機緣巧合,在妹妹處看見一本《我們仨》,於是捎回家去準備晚上睡覺前看一點,也好對治我的失眠,結果一看就看完了。中間是不想看了的:因為哭得眼淚不斷看不清字了。好容易止住眼淚,才看一句,眼淚又開始滂沱。我乾脆去洗刷間出聲哭了好久,洗了把臉,看到眼睛紅紅的。最要命的是頭開始疼:傷心過度哭得太厲害是會頭疼的,這個我有經驗。回到床上閉目養神不再看了。後來情緒平穩下來還是忍不住看一段哭一段得看完了。

才子佳人的垂暮之年,錢先生病重,楊絳以八十歲高齡盡心伺候,終於雙雙回得家去。楊絳因為常年勞累身體也大受摧殘,好不容易把自己恢復得稍有起色,錢鍾書再次入院,這一去,是慢慢又堅決地走上了黃泉路。為了減輕楊絳的痛苦,他是一程一程地走,讓楊絳一程一程地送。楊絳說,可是越送,越怕見不著他。

透過《我們仨》,看錢鍾書和楊絳的愛情親情

在錢鍾書初入院時,女兒錢瑗已患上癌症,只是大家都不知道。她為了幫助孱弱的母親去照顧父親,大事小節大包小包全扛在自己肩上,攙著走路不穩的母親找到父親,還要回到大學去做繁重的工作。楊絳看到女兒要走一陣恐慌,她說自己曾經很獨立的,但是現在像一根纏人藤想纏住女兒,可是又不能,只好放手。讀到這裡我想的是:譬如楊絳,年輕時漂洋過海,學貫中西,自立是勝過我們的。但是老了老了,心有餘而力不足了,還是得依戀依靠著女兒。誰的人生最後不是如此?

透過《我們仨》,看錢鍾書和楊絳的愛情親情

幾個月之後,錢鍾書先生也去世了。在去世的前一晚,他撐著最後的力氣說:“絳,好好裡(無錫話‘好好過’)”。楊絳說,她摸到石頭就往上攀兩步,摸到樹幹就抱住喘喘氣。她多麼想變成望夫崖上的一塊石頭,生生世世盯著曾是自己丈夫的那艘小船······

艱難的時刻楊絳先生獨自奔波,她一個人擔著憂慮和責任,還要把女兒的壞消息變成相對容易讓人接受的方式說與錢鍾書聽。女兒錢瑗能承受並不起作用的化療卻在別人一提到媽媽時就哭,她在病痛和牽掛中離去。而錢鍾書,在生命飄搖之際先失愛女,又可憐自己的結髮妻子失女又要失夫。他們仨,在生命的分離之際被楊絳先生描述得哀而不傷,但是卻看哭了世間多少尋常人,所有的生命到最後大致如此。《無量壽經》上說:人在愛慾之中,獨生獨死,獨來獨往,無能隨者。

透過《我們仨》,看錢鍾書和楊絳的愛情親情

楊絳說:“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如今她自己回憶他們仨。人生百年,不過一夢,如今她還在這夢中。家,也不再是家,只是人生路上的一個客棧而已。

《金剛經》有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透過《我們仨》,看錢鍾書和楊絳的愛情親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