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时候不带孙子,年老后变空巢老人进养老院无人照看,你觉得老人可怜吗?

ANIN不忘初心

关于老人养老,也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只要有人瞻养,这样的老人都是幸福的。至于住了养老院和很少有人来探望,也并不一定是子女不孝。现在的社会和以前的农耕社会不同,要求四代同堂,儿孙绕膝恐怕很难。本问题的张阿姨住养老院,让我看来就很不错,有这样的经济能力,都是幸运的。子女,孙子辈来看看也是应该的。但,如果在外地工作,来一趟也不容易。据说张阿姨当婆婆时不带孙子,才落的这样结果。其实,两者不一定有因果关系。确实有的人孩子多,下一辈出生挨的紧的话,真的无法带。给谁带,不给谁带?儿子们可能没意见,媳妇们可就不行。所以,有的婆婆干脆都不带,以示平等,也是有的。

大多数的婆婆都是带孙子的积极分子,有时婆媳关系不好,也不能影响带孙子的热情。但,也确实有的年轻婆婆有自己的生活是拒绝带孩子的。本人就见过有这么一位年轻婆婆,男人死的早,人家自己有自己的生活,经常要找老公,平时要打麻将。每天要吃三两肉,喝半斤酒,吸一盒烟,很潚洒。孩子肯定是不带的,但人家的儿子很体谅母亲的不容易,还是很孝顺的。看来,带不带孙子,和看不看,孝不孝老人没关系。

张阿姨的情况我看就没有孝不孝的问题,只是孩子们都在外地工作,回来一趟不容易。而且,张阿姨的儿子也都50多岁了,这个年龄精力已有所不济,可家庭的责任却有很多,顾不过来也是有的。这样的家庭4个孩子,十几个孙辈,由于都在外面,尚且顾不上看望老人,可见,我们今后会遇到更多这样的问题。如独生子女,二人要面对4千老人,又在外地工作,会是怎么一种情景?经常回家看看,哪怕不捶背,不洗碗都是很好的。但,职场竞争这么激烈,能允许吗?哪就只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了”。话虽这样说,我还是要亮明自己的观点,当婆婆的,还是要好好带孙子。做子女的还是要经常回家看看。真的一时顾不上,打个电话或视频上见面,总是可以的。所幸,这是个资讯交通发达的时代,无论在哪儿,大多都能早发夕至。不过,绝不能弄成不看孙子,就没人来着这种事情,那岂不成了报复,因果报应这种关系?


天太2

在农村老人的子女多,的确有些老人嫌弃带孙子麻烦,在他们年轻时以各种借口不带孙子。这样的老人晚年堪忧啊。人都是相互的,老人没有义务帮媳妇带孩子(自己的孙子),媳妇也没有义务帮公公婆婆养老。年轻时不帮自己的儿子儿媳带小孩,那年老了也没人照顾。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是自作自受。


1.在农村确实有些老人,以各种理由不带孙子

也许很多人会用道德谴责子女不赡养老人,这种情况在城市的独生子女中很难能理解这种惟妙的关系。在农村,普遍都有两三个小孩甚至更多,老人年轻时,以帮大儿子带小孩,会造成小儿子的误会认为对大儿子偏心,所以老人干脆谁的孩子都不带。其实就是老人懒,不愿意带小孩,带小孩确实非常辛苦,不想操这个心。在农村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老人帮儿子儿媳带小孩,儿子儿媳给老人养老。在儿子儿媳最需要帮忙的时候,最需要父母(公公婆婆)帮忙带小孩减轻些负担的时候她们却撒手不管。人都是相互的你对我好,我给你养老,一家人和和睦睦幸福到老。也许有些老人认为没有义务带孙子,自己抚养儿子成长儿子有义务养老。儿子是有义务养老但儿媳妇是没有义务养老的,没有法律规定的,自己年轻时不帮儿子儿媳带小孩,那你老了也只能这样了。

2.农村的女儿是没有义务给老人养老的

虽然法律规定子女是有义务赡养老人,但在农村“嫁出去的女就是泼出去的水”,女儿一般不会给老人养的,这是风俗习惯和道德准则。也许有人会拿出法律规定来谴责子女的不孝,但有些法律可能不太适用于农村的社会。在农村女儿的孩子都是给公公婆婆带不会给娘家带,女儿嫁出去就是婆家的人不是娘家的人,这只是针对于农村子女多独生子女除外。农村的女儿是没有义务给老人养老的。


人都是相互的,年轻时你帮忙照顾小孩(自己的孙子),等你老了帮你养老。照顾孙子,就是帮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孩子都不顾,孩子会怎么样对你呢?对于那些年轻时不帮自己的子女带小孩,等自己老了进了养老院,只能说是自作自受。


昕瑞生态

刚刚步入为人父母的阶段,一路心酸。刚好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小孩快要生的时候,婆婆来了,婆婆一直生活在农村,没有出来过城市,对于城市的一切都非常的格格不入,思想的代沟太大了。小孩出生之后,光带小孩之间的分歧就已经让我们的关系已经升级到白热化了!

后面经过三个月的煎熬,最后还是跟老公商量还是让婆婆回去吧!老人家回去了之后,反而全身轻松,小孩也没有之前那么难带了。我作为妈妈,也有自己的想法,老人家之前是怎么带小孩的,还是跟80-90年代一样的,而且还让小孩吃奶粉,说把小孩带农村带。因为前期小孩吃奶粉吃习惯了,就不怎么想吃母乳了,一吃母乳就哭,老人家就把小孩从我的手里接走,从小就抱在手里不撒手,导致小孩一直要抱在手上,连睡觉也要抱着,老人家回去了之后,经过2-3个月的时间来调整。

现在小孩已经1岁多了,想想都觉的好累!后面跟老公一起总结:

1,小孩还是跟父母比较好。老人一起带小孩的话,会干预你的一切,从小小孩就不听父母话

2,小孩主要是跟着父母,偶尔有什么事情的话,可以给老人家带带。或者小孩上学之后寒假 暑假送回去给老人一起相处一下。

关于给老人养老方面,看什么事情吧!

自从老人过来照顾我生小孩之后,我就决定以后不会好好孝敬公公婆婆。

理由如下:

2,生完小孩之后,宫缩疼,一直在床上叫痛,第二天稍微好转,婆婆一直说她一个人带不好小孩,和老公一直在责怪我没有把我的父母叫过来。他们自己叫外卖,一直到晚上我叫饿,才给我点一杯粥。过程中老公一直在辅助婆婆带小孩,到给我翻身/换药的时候,一直搞到很晚,老人家一直在外面怨我们搞太晚。。。。

3,住院回家后,我们家租的楼梯房,我剖腹产自己爬上5楼上气不接下气,终于到家了,婆婆开口i就是一句,什么伤口,还没有长好?。。。。。

4,月子期间,婆婆和老公一直带娃,除了换药 吃饭喊我,根本就顾及不到我。后面老公上班了,老人家就一直叨叨,说她生小孩的时候都是自己带娃的,自己做饭洗衣服,用热水就可以了,一直云云。。。。晚上带娃睡觉带了一晚上,后面就不带了,我自己都起不了床,天天晚上带娃,白天老人家叫我给她打杂,持续一周,感觉自己走路都不稳了!找老公发脾气,老公后面才说一人一晚上。。。。。。

不说了,感觉都是煎熬,现在终于熬到1岁了。再也不想跟她相处在一个屋檐下

至于将来她老了,让她儿子孝敬吧!怎么孝敬都行,我从不干预,但是我是不会的!


花海飞蝶731

老人带过的孩子,这个孩子未必会在老人老了以后就会尽心尽责的,关键问题不在孩子身上,在老人的儿女身上,他们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

在上个世纪60年代左右几乎每个家庭都会有多个子女,可以说4-5个孩子的家庭是非常多, 等到他们迟暮之年的时候,子女再组建自己的家庭以后,就到了这个独生子女政策执行的时期了。那个时候老人带哪个孩子不带哪个孩子,也不完全是老人说了算的。大家都说养一个孩子跟养几个孩子一样,其实还是不一样的。我们人是有思维的,是独立思考的生物,人有攀比心理、虚荣心理,父母对自己以及自己的孩子怎么样,肯定一定程度上说会影响人的行为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所以正因为人是人,而非神,才会有这些所谓的空巢老人问题。

我觉得有的老人不可怜,有的老人很可怜。这话怎么说呢?

我家有个远房亲戚,居住在帝都,老两口活到了90多,孩子们基本上都不在身边,各自有各自的生活,但是老人在家有自己的事情做,以前能出门的时候两个人一起出去锻炼身体,后来爷爷他耳朵听不见了,出去不太方便,两个人就在家相依为命,爷爷会写字画画,奶奶养花看书,生活很是自在。孩子们定期回来看看他们,也给他们一些钱,怕他们不够花。几年前我毕业去看望了一下他们,我感觉他们还是比较幸福的,可能孩子们不在身边有点孤独,但是两个人有自己的生活,也有自己的爱好什么的,我觉得还是挺好的。

还有一家远房亲戚,孩子很多,子孙后代得有好几十口人,可是爷爷最后死的时候都没人管,尽管是在家,但是是在家里的棚子里,不是在自己家的暖炕上。病的时候儿女们也没有人给他请医生,那么多儿女,而且孙子辈也在他们身边长大。

我自己呢,我感觉还是挺好的,虽然我家是有点重男轻女的,但是我觉得我奶奶一直在上学时候管饭,尽管重男轻女,偶尔有矛盾;尽管我一直在学校里,但是我奶奶爷爷有事的时候都是我在身边,哥哥们尽管小时候被爷爷奶奶照顾,但也没有陪伴他们在他们身边。我爸爸妈妈对我的教育就是,无论长辈做过什么,我们都无权评论,父母养大我们就尽了责任,没有义务为我们做其他的,做了是情分,不做也应该的。所以我对我奶奶爷爷姥姥姥爷都是一样地亲近,现在工作了很忙,但是也是定期看望,定期照顾。

所以老人可怜不可怜,不在于下面的孩子们,在于世代的教育,在于自己儿女有没有一颗感恩的心。老人的儿女如果总是这样攀比、不平衡,老人就算是做得再好,也无法做到老有所依的。

现在国家进入了老龄化高速增长的时期,有关空巢老人的矛盾也会日益突出,但是请不要凡事直接见罪于他人,还是多想想自己有没有做好一个父母,做好一个子女,如果自己做得有不好的地方,那么也要多多体谅别人。若想使得幼有所养、老有所依,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发展问题可以解决的,还是一个教育跟国民素养提升的事情。“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样的人间遗憾不要有了,但是也不要因为父母的过失而见罪于他们,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容易。


青春海边小脚丫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老人看不看孙子,变成了是否被养老的检验标准了。

这件事更甚。

总看到有人说“老人不帮忙看孩子,儿媳妇没义务给老人养老”这样的论点。

且不说这个论点是否正确,就说说这个问题描述中的老人。

这个老人没有帮忙看孙子,不但儿媳不来看望,居然连亲生儿子也不来看望老人了!

这儿子估计不是老娘养大的,可能是自己独立长大的吧,生生长成了一个白眼狼吧!

这儿子:

  • 估计是一生下来就不用吃奶;

  • 就不用人抱着哄着,不用人喂饭;

  • 不用人扶着学走路,不用人接送上学放学;

  • 不用人给做饭,不用人给他交学费;

  • 他娶媳妇可能也不用人给他交彩礼买房子;

  • ……

他估计是吃空气长大的,一生下来就能自力更生!!!

这简直就是一个白眼狼!

即使老人不帮忙看孩子,儿媳不给养老还勉强说的过去的话,

那么,你作为亲生儿子,凭什么不孝顺自己的父母?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话确实有道理。

可是,老人再怎么不对,她也一把屎一把尿给你养大了,你凭什么就因为老人不帮忙看你生的孩子,你就不来看望老人?

哎!让人生气!

希望你的孩子,别重蹈你的覆辙!

希望将来你的晚年,别像你老妈的晚年一样孤独凄凉!


皓月长歌正面管教

有个道理必须明确:老人带孙子是情分,子女赡养老人是义务。

现在很多年轻人工作压力大,尤其是作为历史上特殊的独生子女这一年代的人,来自上和下的压力都集中于年轻父母的身上,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所以很多家庭中,年轻夫妻的父母都会帮助子女照看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当这种情形持久以后,部分作子女的就很容易将“照看孙辈”这种责任,加在老人的身上。

但必须强调的的一点是,照看子女是作为父母的法定义务,赡养父母是作子女的义务,对下一代的抚养义务没理由转嫁给自己的父母,而对上一辈的赡养义务,也不能因为他们不帮自己带孩子就拒绝履行。

简单说,就是法律明确规定了必须赡养自己的父母,但没规定作父母的必须要照顾孙辈。


一、老人有权利拒绝帮助子女带孩子:

老人很多都是从为人父母的时代走过来,老人利用自己的物质能力和精力,将自己的子女抚养成人(也就是年轻父母这一辈),在此过程中已经充分履行了对子女的抚养义务,当其子女成年后,开始利用自己的能力独立生活,那么对于老人而言,履行相应义务后,就有理由享有相应的权利,这种权利包括但不限于休息、充分享受老年生活等。

当然,在经济条件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老人也有权利选择帮助自己的子女带孩子,帮助子女减轻一部分生活的压力。

但这是老人的权利,作为权利,既可以选择,也可以放弃,那么当老人选择了帮助子女带孩子这个选项,这是一种情分;如果老人拒绝帮助子女带孩子,这也并无不妥。

其实对于很多西方家庭而言,别说是照看孙辈,当自己的子女成长到18岁的时候,都会放手让子女独立生活,然后自己与老伴开始享受二人世界的生活。

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国家庭的老人而言,总是会选择牺牲自己的利益,而帮助子女承担起他们的义务。对于大多数中国的老人而言,在自己的子女出生后,似乎全部的生活意义都集中在子女的身上,所以照看孙辈的这种事情,也自然而然的自己扛在了肩上。

久而久之,当多数老人作出同样选择的时候,这个社会似乎就会忽略了一个事实——老人没有天然的义务帮助子女照看孩子——从而将老人带孙子这种事情,认为是老人应当做的事情。

而更难过的是,部分老人也会有此认识。


二、子女对下有抚养义务,对上有赡养义务:

说完老人,再向下讲一辈,谈谈年轻父母这一代的责任和权利。

从法律规定上来说,似乎夹在中间的这一辈,具有独生子女身份特征的年轻父母们,生活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之中,同时对上要照顾四位老人,对下要照顾1-2名子女,生活的压力和重担都落在肩上,似乎很是不公平。

但这种认识方式始终都是建立在孤立且停滞的认识方式,从延续发展的角度上看,年轻父母在现阶段履行的义务,最终会演变为十几年后自己有权享受的权利——

现阶段加在老人肩上的义务,最终可能会落在年老的自己身上;现阶段充分给予老人的权利,最终自己年老后也可能会充分享受到。

这本就是一种相互的关系,就类似于“先苦后甜”。

生活对每一代人都是公平的(额……先打个问号,反正我们不谈政策问题,政策问题太沉重……)(删掉)

好吧,谁让我们赶上历史上最特殊的一代独生子女群体呢……

谈法律,谈法律……

根据《婚姻法》第21条规定:

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从法律上讲,抚养子女、照顾子女,是作为父母的义务,并不是作为祖父母/外祖父母的责任和义务;

同样,赡养父母也是作为子女的法定义务,并且在赡养义务上,法律并没有做出但书规定,没有例外情形(如果曾经父母对子女未履行抚养义务,在年老后要求子女履行赡养义务的,法律上会酌情考虑子女一方赡养义务的大小,但并不能天然令赡养义务消灭)。

所以,曾经自己的父母已经对自己履行的抚养义务,自己就应当对年老的父母履行赡养义务,不能因为老人不帮自己带孩子,就拒绝赡养。


道义的归道义,法律的归法律。

看到有些回答中说,老人不帮自己的子女待孩子,子女对老人不理不睬就是“自作自受”,这点我很不能接受。

这种观点显然将老人自愿放弃休息的权利、自愿帮助子女履行本应由子女履行的义务这种

自愿自发的行为,认为是老人理当的行为,甚至将老人不带孩子这种事作为老人的一种“恶性”认定。

这种简单粗暴的认定方式,和火车上要求其他乘客与自己换座位有什么区别呢?

不换座位是本分,换座位是情分。

换与不换全在于对方的一念之间。

不带孙子是本分,带孙子是情分。

带与不带也在于老人的一念之间。

凭什么作为子女的要将照顾孩子的责任,强加在老人身上,不问老人是否愿意就说——喏!这是你们俩必须做的事!以后孩子归你们管!

风水轮流转,如果现如今将带孩子的责任强硬的加给父母,那么日后自己老了以后,自己的子女同样会将这种责任还给自己!

所以,老人愿不愿意带孩子,什么时候带孩子,应该给老人更多的选择权,老人同样有自己的生活,彼此尊重不只体现在社会中的人与人,也同样体现在家庭成员之间,和父母长辈之间!


高萌Goal

清官难断家务事,不在其内,不一定能了解内情,而家不是一个说理的地方,但是必须以情为上,只了有了情,家庭的所有事情将迎刃而解。

在中国传统观念里,养儿防老,嫁出去的闺女不负责为父母养老送终,但父母的遗产也全部给儿子,没有女儿的份,直到现在大多地方,特别是农村和中小城市,一直沿袭这种传统。从未有什么改变。

父母负责把儿女养大,给儿子娶妻生子,为儿子带孩子,新的说法帮儿子带孩子,老说法是爷奶的义务带孙子,一直把孙子带大为止。爷爷奶奶带孙子好处多多,孙子即是老人的玩伴,又能减少儿子的负担,还能联络婆媳的情感。等父母干不动时,儿子媳妇也会尽心的孝敬老人。

以前的传统只要闺女一出嫁,便是婆家的人了,她生的孩子也随了男方的姓,等公婆老了她同候公婆,她一生付出都给了男方家,而娘家人又得不到她的东西,只是逢年过节回去看望一下父母而已,而闺女生的孩子外婆也不给带,外婆外孙子由此而来,闺女只是一门亲也是真话,更是实话。

作为父母,即然生了儿了,你就应该为他负责,为他成家立业,为他操持家务,更应该带好孩子,只要你付出了,儿子,婦妇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等你老了儿子婦妇及孙子们都会孝敬你,对你好的。

有些公公婆婆,不照看自己的孙子,只顾自己享受,儿子婦妇有困难也不帮,说什么没义务带孙子,这种论调是不合乎情理的,你即然生了儿子,就应为儿子负责,有了孙子,就要尽心尽力的把孙子带大带好,因为孙子才是你的希望与动力,有种说法叫隔代亲,这是真的,你不但带好孙子,还要对儿婦妇好,因为婦妇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你们老了也需要婦妇照顾你,如果公婆能干时不带孙子,对儿婦不好,等你们老会遭到报应的,婦妇不理你们。孙子和你们没有感情,儿子给你们钱,但都不陪伴你,那时候你的心不是冰凉冰凉的吗。

一个家庭,不能照章办事,更不能上纲上线,以礼服人,以情感人,用心对待家中的每一位成员,老人不要以老卖老,要把儿女当作你的朋友,多干少说,不要摆老资格,不要一言堂,学会倾听,只有付出才能得到回报。

作为儿女,要知恩图报,要多关心父母,要理解父母艰辛与不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子不知父母恩。作为儿女,都会成为人父,为人母的,要给你的孩子树立榜样,上行下效,不要把不良的东西传给下一代,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不要以小失大,学会忍让,让爱与孝代代相传。

不管是儿子还是闺女,常回家看看,陪父母转转,不要让老人心寒,女儿是父母的小棉祆,要用行动温暖父母的心。不要以忙为理由,也不要没得到老人的遗产而怨恨父母,孝是一种爱心,心好了什么都会好的。

愿天下所有做儿女的,不管身在何方,记着家中的父母,因为他们给了你生命,没有父母,便没有你的一切,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孝大于一切。


平凡家务事

我的孩子今年18岁,过几天即将参加2018年高考,他从出生到现在,我们夫妻俩就没有让老人带过孩子。我想从为人子女的角度,来谈谈这个问题。

1、父母抚养子女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经历,他们老了就应该歇歇,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和时间。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夫妻俩在我爱人修完产假后,就请了一个亲戚来带孩子,每个月给工资,直到孩子幼儿园毕业。我们每个周末会带孩子给爷爷、外公外婆看看,老人既有含孙弄怡的快乐,又没有陷入整天带孩子的辛劳和疲惫中,这个结果今天看来非常好,孩子和老人的感情很亲,得到的关心和爱并不少。我们夫妻也很欣慰,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投入的精力,也让我们最大程度地参与他的成长,对他成长中的问题更有了解,可以给出适当的建议,帮助他一天天进步。

有时候,看见路上头发花白的爷爷奶奶辈骑着自行车、电动车送孙子辈上学,会心生同情,辛苦一辈子,居然没有尽头。带孩子的辛苦,没有养育过孩子的,不会有真正的体会;没有独立、认真带大孩子的,不会有深刻体会。父母的责任是带大子女,而孙子辈成长的任务,不是他们的义务。如果有条件,或者即使条件比较难也尽力去克服,让辛劳一辈子的父母,在自己的晚年,有自己的空间和时间,去做他们喜欢的事情,让他们度过一个较为轻松快乐的,而不是任务重重的晚年,这就是孝顺。

2、父母不带我们的孩子,绝不是我们不孝顺、不尽法律义务的理由。

我看到这个问题下,有的回答有着很奇怪的逻辑:如果你不帮我带孩子,将来你老了,别想我伺候你。

这是一个于良心,于道义,于人格,于法律都过不去的逻辑。父母有养育子女的义务,但绝无必须养育孙子辈的义务。子女对父母的孝顺,是因为他们尽了父母的养育之恩,这是道义和法律的要求。把自己带孩子的义务,交给老人,这本身是转嫁义务,是逃避责任。用讨价还价的方式去威胁父母,良心、人格、道义全失,如果更有甚者将来不赡养、伺候年迈的老人,还会付出法律上的代价,最终亲情尽失。

我们在社会中与人相处,有个很好的识人原则:孝顺的人,好相处。因为孝顺的人,能理解别人的付出,能站在别人的角度去体谅,这样的人大多真诚可信。所以有句话:“百善孝为先”。如果你耳闻目睹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不孝顺,最好及早远离。试想,一个人对恩重如山的父母都不好,他还会对什么人好呢?

3、如果一个大家庭比较大,老人带孩子会引发诸多家庭矛盾。

关于带孙子辈还是外孙辈,带男孩还是带女孩,带哪个孩子的孩子,引发的家庭矛盾还少吗?如果都带,老人的体力、精力根本承受不了;如果带其中一部分,又会导致子女间的互相比较,分出亲疏,明着暗着较量。老人在这样的状况下,还有幸福的晚年可言吗?一个大家庭还有其乐融融的氛围吗?

而如果一个大家庭形成共识,老人不必带任何孩子,这种相互比较的矛盾就不会存在。从老人的角度来说,对外孙辈,孙子辈,男孩女孩,在情感和物质上一视同仁,是老人最理智的选择,也是最聪明的选择,最和谐的选择。可以这么说,有些带孩子引起的矛盾,也有老人自己处理不善的因素。

4、我们老的时候,不会要求孩子给我们养老、伺候,带不带孙子视体力精力而定。

真正良好和谐的关系,一定是各自保留一定空间,有一定距离的关系,所以有“一碗汤的距离”这种说法。我的孩子,我们这一代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因此我们老了,无论从现实角度还是认识角度,独生子女都无法去完成伺候几位老人的任务,这些任务将来必定会交给专业的社会机构,养老将是未来一种理性的、庞大的产业。

对于孩子的孩子,我们会视自己当时的体力精力而决定是否参与孙子辈的抚养,但绝不会当作自己应尽的义务,我们的孩子也绝不能提出必须这样的要求,我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这样的共识会越来越多。

互相体谅,互相理解,互相给出空间、时间,才是维系良好关系的原则,这个原则不仅仅适用于家庭,它对所有的社会关系都奏效。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就是因为它有这个原则;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就是因为它违反原则而表现形式各不相同。


麻辣一加一

看起来挺可悲的,含辛茹苦把四个儿女拉扯大,明明儿孙满堂,却偏偏落了一个晚景凄凉。

当然了这个所谓凄凉的晚景只是在我们外人看来,也许老人并不这么想,他的孩子们也并不是真的对老人不管不顾,按照题主的描述,老人的孩子还是每个月给养老中心打钱的,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老人的子女还是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至于去看望老人这件事,其实不只是老人的儿孙,就连我一年去看望外公外婆的时间也不是很多,毕竟人要生存,要生存就必须工作!真的没有那么多时间。

现在的老人们都有这样一个现象,就是不愿意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怎么劝都不愿意去,如果身边有一个人照应还好一些,要是两位中其中一位先去一步,身边也没人,老人又不愿意离开,送去养老院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至少有人能帮忙照看,有什么事也会通知家属。

孝!应该有,而且必须铭记于心,还要传承下去,尊重父母自己的选择其实也是孝的一部分,以前因为是家族式的生活,孩子长大后大部分都会留在自己当地,因此人们把陪伴父母看成了一种孝的标准。

可如今的生活方式早已改变,而老人们又不愿意去改变,“孝”的形式也会逐渐多种多样起来,只是大家的意识还一下子没有转变过来而已。

可以这样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老人更愿意去养老院,人们也会越来越习以为常。

至于带孙子的这个话题,我只想说,你自己的儿女关你爹妈什么事?把你带大了还不知足?


旺财的手游世界

看到这样的问题,我很痛心。

我们的“百善孝为先”去哪里了?

现在的生活压力很大,工作时间很长,导致小夫妻俩无法周全地照顾小孩,这就导致了一个比较畸形的社会现象,老人带小孩。

别忘了,我们每个人在没有经济基础之前,都是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

而我们父母小时候,完全就是被放养的,家里只需要添双筷子。长到能跑的时候就得帮忙干活,十五六岁的年纪就要出来干活补贴家用,减轻家里的负担。好不容易成家立业,生下我们这一代。

到了我们这一代,却是不一样的一代,我们没有小小年纪就帮忙干活,挣钱。因为教育需求不断攀升,我们成才的时间不断延长,等我们出来工作,已经是二十四岁左右了。无形当中,我们的妈妈爸爸,比他们的父母辛劳了十几年。

大家算算,我们的父母辛劳了多少年?

但是,我们工作,有多少能力能帮到家里呢?有多少人能让父母颐养天年呢?更别提现在婚嫁成本如此之高,父母压力很大,哪里能放得下担子?

父母生养了我们,生恩养恩如此之重。老人已经养了一代人,难道还要养第二代人?

作为儿女不心存感激,竟然还要老人帮忙养孩子?老人不同意帮忙,竟然还心生怨怼?

按照以上逻辑来讲,如果我们把孩子丢给老人养,今后,等我们老了,我们的孩子是否也能说,我是爷爷奶奶养大的,爸妈,以后你们就去养老院住吧!

将心比心,我们会作何感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