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总是青睐于年轻男性吗?——黄闰月教授话你知

有一次在门诊,两位男性强直病友在议论,一位病友斩钉截铁的告诉另一位患者:这个病就发生在男性,女性不会得的。

其实不然。在性别上,强直以往常被认为男性多见,国外报告男女患病比例为9∶1; 但是近年来的研究提示男女比例差距没有如此悬殊,只不过是由于女性发病较为隐匿,症状较轻,以及诊断水平有限而容易造成女性漏诊。20 世纪 90 年代后德国、挪威、日本等多个国家的调查显示该病男女患病比例为2~3∶1。近年来也有一些学者提出男女在强直的患病率方面并无差异。

众所诸知,强直的主要好发部位是腰骶部,从中医的角度,腰者肾之府也,常常从肾虚的角度论治,然而年轻人应当是肾气最旺盛的时期,为何强直又好发于年轻人了?所以很多人就纳闷了,为什么我年纪轻轻就得这种跟肾虚有关的病?

流行病学调查:强直在各个年龄均可发病,发病高峰为 15~35岁,平均发病年龄25岁左右,8岁以前和 40 岁以后发病少见。

虽然有多种重要理论,但目前强直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首先,遗传因素起重要作用。已经确定HLA-B27和本病的发病机制有直接关系,但病理生理作用还不明了。有养生中医专家认为强直发病年龄集中在8~40岁可能与年轻人作息不规律(熬夜)、生活压力大、纵欲等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饮食不规律,煎炸油腻不洁食物过多服用)有关,集中大量耗散肾气,从而导致强直好发于这个年龄段。

强直的病情演变图

强直发病原因虽然还不清楚,但是研究证实遗传和感染两个因素和强直发病密切相关。

遗传因素

强直是一种具高度遗传性的疾病,最近关于强直的家系和孪生研究显示,存在遗传易感性多基因模式。HLA-B27基因是人类MHC类分子B位点上的等位基因,它位于人的第6号染色体的短臂上,由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组成,编码分子量为43Ku的糖蛋白。HLA-B27分子由α链(重链)和p链(轻链,即β2微球蛋白)2条多肽链组成。HLA-B27是一种与强直性脊柱炎相关的致病基因,其相关强度居于与HLA有关联的疾病之首,其编码的B27抗原在细胞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作用。

有报道证实,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HLA-B27阳性率在83%~95%之间,而正常人群HLA-B27阳性出现的频率平均大约为4%~8%之间。据流行病学调查,在HLA-B27阳性人群中,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率较高,可达20%左右,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一级亲属中HLA-B27阳性者非常易患本病,患病率可达11%~24%,比一般的HLA-B27阳性群体高10倍,比正常人群高出120倍甚至高200倍。

环境因素

虽然遗传因素普遍被认为在强直中起主导作用,但并不能完全解释强直的发病,这提示除遗传因素外,环境因素也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

微生物感染可能参与了强直的发病。研究发现,抗克雷白杆菌抗体与AS患者的肠道损害是密切相关的。研究者利用基因转殖技术将人类的HLA-B27植入老鼠体内的基因,这种转基因老鼠经过暴露于某些环境因素(如细菌感染)之后,也像人类一样会产生类似脊柱炎的症状且以腹泻而发病,而在无菌环境中培育的转基因鼠和携带HLA-B27基因数量少的大鼠则没有关节炎症和肠道病变出现。转基因鼠在无菌环境中,并不发生与脊柱关节炎相似的病变,必须生活在有菌环境中才发病,说明环境因素是B27相关疾病发生不可缺少的条件。

强直发病会有哪些关节表现?---病友须知

强直性脊柱炎总是青睐于年轻男性吗?——黄闰月教授话你知

强直性脊柱炎总是青睐于年轻男性吗?——黄闰月教授话你知

强直起病缓慢而隐匿,大多是在青少年晚期和25岁左右。早期症状往往是腰痛,疼痛部位位于骶髂关节和臀部,程隐匿性,有时很难定位,起初,疼痛往往是单侧或间歇性,几个月后逐渐变成双侧和持续性,并出现腰骶部疼痛,继而出现背部僵直感,夜间睡眠、久坐时或晨起时症状加重,适当活动可使疼痛或僵硬感减轻。

也有个别青少年患者表现为单个膝关节的红肿疼痛并伴有跟腱炎。肌腱附着点炎症是脊柱关节病的特征性表现。

强直其他常伴有不适症状还包括足跟、胸胁部、棘突、髂骨棘和坐骨结节等部位的疼痛。部分病人早期还会出现厌食、疲乏或低热等全身症状。

强直性脊柱炎总是青睐于年轻男性吗?——黄闰月教授话你知

强直性脊柱炎总是青睐于年轻男性吗?——黄闰月教授话你知

强直易受累关节示意图

附:病例分享

来诊时我判断应该是依那西普弱应答患者(15-20%的强直患者对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不敏感),经辨脉看舌、望闻问切,辨为大偻——肾虚湿热证。西医方面,按照最新国际指南和患者近半年反应情况,调整药物如下: 生物制剂依那西普减量一周一次,非甾体抗炎药续用,停用甲氨蝶呤和来氟米特。中医方面: 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主要加上李可肾四味、焦树德老先生的补肾壮骨常用药对,并用引经药片姜黄、桂枝、鹿角胶(少量)等。

就诊2周后症状好转,1月后疼痛明显减轻,尤其是上臂疼痛症状基本消失,遂生物制剂改为2周一次、非甾体抗炎药改为一天一次,月经回复正常。现于门诊定期复诊,小姑娘精神气色俱佳,与常人无异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