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和父母分享“小秘密”,真有那么难吗?

让孩子和父母分享“小秘密”,真有那么难吗?

01 秘 密 Secret

孩子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后,

家长该怎么办?

详情

现在的孩子好像都很早熟,我家闺女今年8岁了,开始背着我们好像在做什么事情,每次进房间关上门,还说不敲门不准进之类的,你说她是不是有了小秘密不想告诉我,还是怎么样,怕孩子变坏呢?

开方

非常理解,作为妈妈第一次发现女儿有属于自己的小秘密,不肯告诉父母的那份心情,失落伴随着担心。但其实回想一下我们的童年,谁没有一点不想告诉爸妈的小秘密呢?我们学“坏了”吗?

一般来说,学龄前的孩子,不太懂得秘密的含义,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自我意识开始发展,随之也就有了所谓的“秘密”,秘密意味着他自我作为家长。

如果发现孩子有了自己的秘密,应该感到高兴,这意味着孩子诞生了内心世界,他想拥有自己独立的空间。珍视一颗童心的成长,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让他拥有一份独自担承的内心秘密。

对一个独立个体来说,“秘密”往往与“责任”紧密相连。从这个意义上讲,拥有秘密是孩子迈向独立和成熟的必经之路,有远见的父母,更应当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秘密。

那么,我们应当怎么做呢?

首先,是绝对尊重孩子的隐私权,可以主动给孩子买一个日记本,买一个抽屉上的锁,告诉孩子,如果有些事情不想跟爸爸妈妈说,可以用写日记的方式来倾诉,爸爸妈妈绝对不会偷看。当然,如果遇到了解决不了的问题和烦恼,爸爸妈妈随时洗耳恭听。

注意,答应了不偷看,就要做到,否则一旦破坏这个承诺,孩子对于父母的信任也会大打折扣。

父母在平时也要多陪伴孩子,让孩子有更多的安全感,也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和空间去做他自己喜欢的事情。

同时有一个方法可以加强沟通,孩子不愿意说,爸爸妈妈可以主动去和孩子交谈,谈什么呢?

不一定非逼着孩子说自己的事情,爸爸妈妈大可以和孩子聊一聊,爸爸/妈妈像孩子那么大的时候,都遇到了那些快乐的事情,烦恼的事情,甚至谈一些当初的“秘密”和孩子分享,听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

孩子看到爸爸妈妈这么信任自己,平等地对待自己,也会很愿意和爸爸妈妈分享自己的小秘密的。

02 规 则 Regulation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给孩子“立规矩”时怎样做到尊重孩子?

开方

尊重孩子,首要的就是要尊重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自己私有的物品,这个大道理应该每个家长都会知道,但是具体做起来,是不是有些做法就忘记了这份初心?

首先,在跟孩子立规矩时,但其实我更愿意说的词是“制定规则”的时候,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而不是满足自己的控制欲。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就是这个“规则”是和孩子共同制定的,而不是家长“一言堂”制定的。要在自己能够接受的范围内,给孩子以选择的空间,以要学会对孩子有同理心,学会“共情”。

孩子感觉到父母对自己有同理心,便能获得自信,因为这对于孩子来说是关注和在意。有同理心的父母,也会养育出有同理心、理解他人的孩子,因为父母理解了他们的心思,他们也学会了理解他人。

接下来,制定了规则之后就要执行,不能因为时间、个人因素等随便地破坏这个规则。这个规则不是单方面的,家长和孩子都要遵守,任何一方面违反了规则,都需要道歉并且做出补救措施。

最后,我们为孩子制定规则,并不是让孩子寸步难行,而是让孩子知道“界限”在哪里,要有边界意识,而在边界之内他是拥有自由选择权的。

例如,同样是给孩子每周五粒糖,可以是每天吃一粒糖,也可以每周给孩子五粒,让孩子自己选择。在遵守规则的情况下,这样更能培养孩子的独自和自我意识。

03 自我意识 Self-consciousness

孩子两岁开始有打人的行为,

家长教育不听,反而岔开话题装糊涂,

该怎么引导?

开方

孩子从一岁半开始,就会开始有自我意识。家长会发现,宝宝在两岁左右的时候,会出现不顺从和执拗的行为,很多家长认为这是一种“叛逆”的行为,其实就是自我意识敏感期的突出表现。

自我意识敏感期从1-2岁就开始萌芽了,最明显是2-3岁,西方也有人称这样的两岁为“Terrible Two”,而且也有“Horrible Three”的存在。

这个时期的宝宝,自我意识开始发展,但是语言能力又不能充分地表达他的情绪和意愿,于是,就会出现用打人或者哭泣的方式来表达意愿。

而且所谓的宝宝的“打人”行为,其实也许只是他表达意识、探索世界的一个方式,但是作为一个幼小的孩子也无法控制力道,所以就呈现出了打人的结果。

作为家长来说,第一步要做的,是想办法了解“打人”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是遇到困难挫折无法解决了?是自己的物品所有权被侵犯了?弄清楚原因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接下来,父母要尽可能平静温和地对待。在孩子情绪激动时,不必急着和孩子讲道理,更不要动用武力解决,而是可以进行几分钟的“冷处理”,用你的缄默传递给孩子一个信息:

“打人是不对的,所以我不理你。”等孩子心情平静后,再帮孩子梳理情绪,教孩子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当,并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去道歉。

当然,平日里父母的言传身教也是很重要的,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随意用伤害他人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也要让宝宝远离宣扬暴力的影视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