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瞭解三國嗎?

大多數人瞭解三國都是通過《三國演義》這本著作,但是我們知道,《三國演義》是一部小說,小說就要體現作者的價值觀,那《三國演義》的價值觀是什麼呢?是擁漢貶曹,宣揚忠義。所以它抬高劉備,反對曹操,神化了諸葛亮和關羽,而袁紹、孫權這些在當時舉足輕重的人物卻被淡化了。受到演義的影響,人們看三國難免會主觀先行,為這些人扣上或英雄或奸佞的帽子。

但其實歷史人物,是很難簡單的用一兩句話概括的,必須要結合他們所處的複雜環境,才能客觀的進行評判。對三國時期重要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在結合當時複雜的社會環境的條件下,進行客觀的分析,來還原歷史本來的面貌。

一、劉備失荊州敗夷陵的原因

劉備用不正當的手段奪取了益州,結果讓曹操有梘會統一了北方。之後在漢中爭奪戰中,不得不讓關羽牽制曹操後方,才讓孫權有了可乘之機。而後因為劉備在益州立足不穩,所以就必須要奪回荊州,結果導致夷陵慘敗。所以,劉備這兩次兵敗都是因為他在益州問題上太過工於心計,缺少正義造成的。

二、孫權被忽視的原因

孫權並不是沒有雄心,只是他對慾望有很強的控制力。赤壁之戰是在他決定迎戰後才發生的,也因此才有了後來三國鼎立的局面。孫權也絕不是隻想要偏安東南,他不向中原用兵是因為他會權衡利弊。而之所以孫權在三國中重要性會被忽視,是因為他把自己的野心隱藏起來,等待時機。

三、對曹操功過的評價

對於曹操的評價應該分兩點:第一,應該看他比別人多做了哪些好事,而不是看他做了哪些別人做過的壞事;第二,主要看他所作所為的客觀作用,而不是看主觀動做,曹操做的最大的“壞事"莫過於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我們也知道了當時幾乎所有人都有與曹操相同的想法。所以總是為曹操扣上一頂漢賊的帽子,是很不公平的。相反,他卻做了很多別人沒做過的好事。官渡之戰,他敢以一己之力,向當時社會最頂層的腐朽士族提出挑戰,而且在極為艱難的條件下取得勝利,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之後他對北方的統一,更是幫助北方暫時脫離了以袁紹為代表的腐朽士族的壓迫,讓百姓不用因為戰亂到處遷徙,可以安心生產,使得生產力得到飯復,經濟也開始復甦,這些都是當時別人做不到的好事。而且北方的統一客觀上也給後來晉朝能統一全國,提供了物質和經濟基礎,就這點而言,曹操是最大限度的完成了他的歷史使命。因此,我們可以說曹操確實配得上絕代英雄這個稱號。

四、如何從現在的視角評價歷史人物

首先,要評價這些歷史人物必須要站在當事人的角度去思考他所面對的問題,同時也應該參考當事人所處時代的歷史意見,更重要的是應該看他所作所為在推動歷史進程中所起的客觀作用。最後我們還強調了因為歷史人物的多面性,所以我們做任何評價,一定要謹守著一個範圍。只有做到這四點,才能對這些歷史人物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但也因此,我們能說的話其實很少。然而就在我們能做的這為數不多的評論中,卻多少可以看到一點歷史的真相。

你真的瞭解三國嗎?

你們愛看不看!哼!


分享到:


相關文章: